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239A147感中医之博大,悟中医之精深——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

(2016-09-22 11:22:19)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239A147感中医之博大,悟中医之精深——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

感中医之博大,悟中医之精深——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

作者:赵婷婷
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239A147

在读《中医基础理论》之前,对中医的认识也仅仅是百度百科上对中医的理解,即,中医,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以为中医就是老祖宗的医学,同时也对中医也存在些偏见,比如人们经常说的“老中医之类的。但在读完这本书后,对中医有了全新的看法,消除了以前的偏见,甚至还对中医有些小崇拜,极大了提高了对学习中医的兴趣。那么就让我带领大家在书的海洋里,畅享中医之博大精深吧!

中医·博大

从神农尝本草开始,《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难经》、《黄帝内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古人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对中国中医药做出了系统总结。直到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这些书都蕴含了古人的丰富的经验及思想,是留给我们最有价值的遗产,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传承与发扬。这是中医博大之一,即经验丰富。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中医学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气血津液、脏象、经络、运气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养生等内容。这是中医博大之二,即思想缜密。

中医·精深

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其中蕴含了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以及大量的先人智慧。

就拿阴阳学说来举例。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又是互不相容又紧密联系的两个对立面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交互作用包括:阴阳交感、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阴阳交感即表达了阴阳这种相互作用是十分复杂的,不能单纯的论阴阳。而对阴阳学说的学习,不仅仅要知道它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古人将阴阳学说用于人体病理变化,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即阴阳失调的病理状态,其包括了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阴阳格拒和阴阳亡失。又阳胜则热,宜用寒药制其阳,即“热者寒之”,阴胜则寒属寒实证,宜用温热药以制其阴,即“寒者热之”,因二者均为实证,所以称这种治疗原则为“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究其根本就是使阴阳偏胜偏衰的异常现象回归于平衡的正常状态。

中医之精深处处有所体现,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刻苦钻研,体会古人的哲学思想,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中医文化传承下去,学习古人的精神,其实中医之中各有联系,各有因果,当你发觉其中奥秘的时候,你将会豁然开朗,不由觉得中医精深之处正是它吸引你的地方。

    《中医基础理论》正适合刚开始学习中医的人们,当你在探索中医博大精深之处的时候,不知不觉中,你会发现学习中医的兴趣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给自己带来了极大的满足感,同时也为我以后学习中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中医的博大精深之处,吾将上下而求索!

Y239A147感中医之博大,悟中医之精深——读《中医基础理论》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赵婷婷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