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165A103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读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有感

(2016-09-20 10:18:17)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165A103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读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有感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读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有感

作者:陈琳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文章编号:Y165A103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虽然现在大二,但对于现所积累的知识量,我觉得可能没有达到中医的门槛。因为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要学到老活到老,要相信只要有呼吸就依然要坚持学习。我想,这就是大家所谓的:“老中医,越老越赚钱”。

“老中医”是一个职业代名词,是一种学富五车的象征,也是我追求的目标。“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随着时代发展,虽说现在西医占医学的主流,有的科研技术确实比中医更先进,可是西医如果没有了那些现代化的检查仪器,还能取得今日如此成就吗?而中医呢,根据整体思想,辨证论治的指导原则,就可凭借一根针,植物或是动物,甚至于石头,就可以能够悬壶济世,救治众人。换而言之,中西医两者当然都可以救人于苦难之中,只是表达的形式有所不同罢了!今有幸读得已故山东中医药大学著名教授李克绍先生所著的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令我感悟颇深,受益匪浅,故写下此文章望能与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经验,愿此能对大家学习《伤寒论》有所帮助,下面我就以读完这本书后对热入血室的感受为例,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吧!

首先,从字面来看血室应该是藏血的房间,所以有的人认为它应该是属于肝,毕竟“肝主藏血”,且《伤寒论》143条言“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之七八日,热除而脉退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治疗热入血室可以刺肝经之募穴期门,以泄血分之实热,使热去瘀解而病愈。乍一看似乎有道理,但是热入血室主要是体现在月经问题上,如果肝就是血室的话,那么男性也有肝,难道也会有月经问题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此“血室”不是肝,只是与肝有联系而已,不能一概而论。也有人说,“血室”就是“血海”,即冲脉,《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的确,冲脉的盛衰情况可以体现在月经问题上,且冲脉为十二经脉之血海,这一切似乎都说得通,但男子同样有冲脉,所以与上面的说法一样:冲脉不等于“血室”,但二者之间关系十分密切。对此,师祖张景岳在《素问·气厥论》“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下注曰:“胞,子宫也,在男子则为精室,在女子则为血室。”而张景岳所说的血室,即现代解剖学上所说的子宫。

其次,形成热入血室证,这是左轮反转胆热逆传的结果,本证多发于素有肝胆疾病如脂肪肝、胆囊炎的患者,肝胆气血运行不畅,正气不足,寒邪入里,停于少阳引发本证。《伤寒论》144条言:“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妇人在经期感受外邪,热入血室,血瘀气乱,导致肝经疏泄失常,少阳枢机不利,正邪斗争剧烈,故用小柴胡汤以和解少阳,扶正祛邪。治疗用柴胡升发肝气,提举陷入血室之外邪,使之透达而出;半夏降胃气则胆气亦降,如此一升一降,左轮运行得以恢复;黄芩苦寒清胆热,使半里之热邪得以内彻;人参补脾益气,姜、枣、草调和营卫,协调左右轮,旨在扶正以鼓邪外出。这是治疗热入血室的经典案例,临床上不可不经辨证就一概套用,祖师仲景教人当知变通,故不厌推广其义,乃今人一遇是证,不辨热入之轻重,血室之盈亏,遽与小柴胡汤,贻害必多。的确,临床上疾病发展变化莫测,我们课本上面学的症候临床上有可能不出现,甚至演变出另外的症候现象,因此我们要知道辨证论治,明白“热入血室”不一定就是小柴胡汤证,临床上也有可能是桃核承气汤证、青蒿鳖甲汤证、清营汤证、逐瘀汤证、白虎汤证……热入血室不等于经期感冒,不等于小柴胡汤证。此外《伤寒论》145条言:“妇人伤寒,发热,经水适来,昼日明了,暮则谵语,如见鬼状者,此为热入血室。无犯胃气,及上二焦,必自愈。”警戒我们不可用汗、吐、下等伤正气之法,以防正气损伤太过而致邪气亢盛,影响其他脏腑生理功能。

最后,我想说学中医真的难,要背无数的经典,要熟练运用数以百计的方剂,要熟悉成千上万的中药,要感受得出变化多样的脉象、舌象……学医难,中医更难,难于上青天!可是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走下去,毕竟中医承载了先辈们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为患者服务。在这条路上,无论多苦多累,我们都应该“乘风破浪”克服艰难险阻,走出一条属于我们时代的道路!

    正如,有一位日本医生说:“如果你要我到荒岛去当鲁滨逊,只给我一样东西去打发时间的话,拜托你让我带一本《伤寒论》去,这样我到死都觉得有趣!”的确,在多次阅读《伤寒论》后,我发现想要真正读懂它并不是一件易事,不仅需要知识积累,更需要一颗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质疑的心,如此这般,方能领略仲景祖师蕴藏在书中的智慧!

Y165A103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读李克绍《伤寒解惑论》四讲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陈琳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