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162A100不忘初心,坚持信念,追逐国医大师的足迹--读《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有感

(2016-09-20 10:09:03)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162A100不忘初心,坚持信念,追逐国医大师的足迹--读《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有感

不忘初心,坚持信念,追逐国医大师的足迹--读《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有感

作者:王亚东
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文章编号:Y162A100

沧海桑田,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华夏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通过长期的实践观察,积累了丰富的治病防病经验,创造了具有独特体系的中医药学。作为华夏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医药学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特点,融文化、科技于一体,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医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它医治了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随着西方文明的流入,大部分国人都已经忘记了中医也可以看病,去医院就是消炎,打点滴,甚至宣称中医是伪科学,废除中医之声更是不绝于耳。是的,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西医,西医已经完全融入中国的角角落落。很多受着西方科学教育的国人认为草草根根治病是巫医巫术,是封建迷信,人们逐渐丧失了对中医的信心。我曾在网上看到一段话“走遍大江南北,就是找不到一块中医的净土,都西化了。或按内科手册开处方,一方到底,从入院到出院都是那么一张方,遑论效果!在西化了的中医院里,中医都萎缩不振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很震惊,心里也有些隐隐的痛。是的,现在的我们在医院看到的中医是根据各种检查报告开出的中药方中医。而我们具有“简便廉验”优势的中医哪里去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就是我们中医人自己都已丧失了对中医的信心,没有守住中医人的那颗初心。

古语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是起点时心怀的承诺与信念,是困境时履行的责任与担当。相信每一个学中医的同学,在刚刚接触中医之时,个个都是踌躇满志,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一个悬壶济世的良医。医古文中讲述医圣张仲景,药王孙思邈等中医先辈们济世救人的事迹无一不激励着我们,那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成为我们顶礼膜拜的对象。我们都向往成为像他们一样,屡起沉疴,妙手回春的神医。但是,进入临床以后,真的应了那句话:读书三年谓天下无病不医,临床三年谓天下无病可医。临床时间越长发现自己离自己的偶像们越远,困扰自己的问题越多,疑惑越多,很多时候病人在面前,自己心中却了无分寸。这是因为我们失去了中医人的应有的初心,学习中医总是浮夸浮躁。想想我们的老前辈,那么高的水平,都还秉烛夜读到鸡叫,而我们现在的中医人呢?读过《伤寒论》《金匮要略》《内径》《难经》《神农本草经》的有几个?再回首来看,第二届国医大师们,皆从业50年以上,他们平均年龄80岁,最小年龄64岁,最大年龄101岁,本该颐养天年的大师们,为了中医药的发展始终奋斗,正是那颗中医人的初心是他们最大的动力。已经仙逝的国医大师干祖望大师临床70多年,执教40多年,从事医疗专业写作50多年,现仍拼搏于临床、教学、写作第一线上。干老读完13年私塾,17岁投浙江嘉善名医钟道荪先生习医,在师承的生涯中,他的老师约法三章:一要勤读书,二要勤练功(擒拿功),三要勤干活,至今干老仍见书就爱不释手,见到好书就不惜代价购买,没钱买书就在书店里看书,老伴因此说因买书而家贫。1990年他被评为金陵十大“藏书状元”之一。在他的书房里有工具书、丛书、医史、医话、本草、方剂、耳鼻咽喉口腔科书、各家医籍、医案、西医书等10个大类。几十年如一日,甚至废寝忘食在这里读书、写书、剪集报纸、摘录资料,直至仙逝前仍笔耕未辍。国医大师刘祖贻先生儿时常目睹父亲永康先生诊病处方,既感受到病家的疾苦与期盼,也叹服于中药的神奇功效。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坚定的信心,这使得中医成为其终生热爱的事业。刘老常说,医为仁术,仁者医道,医道亦即人道;怀博爱之心,具回春之术,方可为医。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病人耐心尽责,深受爱戴。而今虽年近80岁高龄,然对中医事业的热忱犹未稍减,在完成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后,他又承担了“十二五”攻关课题,至今仍奋斗在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中。

“生命不息,就要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不止!”国医大师们虽暮年而雄心壮怀。从国医大师的风采中可以看出,国医大师们无愧这沉甸甸的历史使命,以身垂范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无私传授自己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如今虽有多位国医大师已成为故去的背影,但健在的国医大师们很多依然奉献在临床、科研、教学的第一线,不忘本心,燃烧自己、照亮后学,他们在所有中医人的心中树起终身追求的榜样,成为行业标杆,高山仰止,永远的楷模。

我读这本书时,收获最大的,一是前辈大师们的道德风范、精湛医术;二是他们成长的经历,尤其是思想的变化,做学术的方法;三是从中窥看时代的背景,读一个人就是在读一段微缩的历史。我很喜欢这本书,对于中医后学的我来说,这真的是一本受益匪浅的好书。这本书既有大背景的描述,又有人物命运经历的刻画,因为有了真实人物对于历史事件的承载和演绎,历史和文化便变得细微、生动起来。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对于中医药血脉的传承和传播,大师所做出的努力、创造、牺牲和奉献,也看到了中医药研究的脉络和历程。我们今天的文化认同和归属感,就近而言,与这些大师们的付出和创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生活中每一位大师本可在家颐养天年,含饴弄孙,可他们仍一如既往地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对中医药的坚信与执著本心始终不变。

    不忘初心,是不忘记自己的根本是什么,作为中医人,中医是我们生命的支柱,我们要不忘初心,坚定对中医的信念。不忘初心,就要持之以恒的为实现远大目标而不懈奋斗。明代的心学大师王阳明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没有目标,就会在旅途中迷失自己。初心是指南针,帮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环境中,时刻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国医大师们以实际行动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灯塔, 我们要坚守本心,去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

Y162A100不忘初心,坚持信念,追逐国医大师的足迹--读《国医大师印象:第二届国医大师人物风采》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王亚东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