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60A98薪火相传--读《悦读中医(第二辑)》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悦读中医(第二辑)》是我在浏览图书馆时偶遇的一本书,一开始拿到书的时候,甚是喜欢,书的封面装订得很精致,是我喜欢的颜色,尤其符合中医的特质,宁静中带有从容,清雅中带有奥秘,且让我眼前一亮的几个字:中医、校园之星。原本我想书中肯定是写了密密麻麻让人头疼的生涩又难懂的字句,但呈现在眼前的内容让我大吃一惊!书中所写全是在读大学生对中医刊物的所读所想所感,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古书的生涩难懂,没有古词的玄妙,而是站在我们学生的角度看待,一字一句、简简单单的吐露出来,让人一看心情舒畅,于是我愉快的把书借了回去。
简看目录,作者很细致进行归类,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书中读者读一本书后的所感所想。尤其是有几篇文章让我印象深刻。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当我读到张丹丹的《医之大者-读‹传奇傅青主›有感》,让我了解到傅青主“侠之大者”、“医之大者”,精研医术、坚守内心,做到了像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说的那样:“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教会我在面对医患关系日渐激化的环境下要保持作为医者的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以及他的淡泊宁静、随遇而安、坚持与操守。他传承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岐黄之术,更是我们的医德、做人的道理。
中药是什么,是连接疾病与治疗疾病的纽带,它迷藏于无数宝藏的大自然中,山上、房前屋后、花果蔬菜园、动物世界里,而我们无时无刻亲临于其中。当我读到章丽蕾的《于万千中邂逅-读‹采药去:在博物王国遇见中药›有感》,仿佛让我跟随作者的脚步流连于她的中药博物王国中。简简单单的文字表现出了对中药的喜爱,马兜铃的清肺化痰、止咳平喘,马勃的消肿止血,茵陈的开胃醒脾,紫苏的驱散风寒、行气宽中、解郁止呕,田螺的清热利水、除湿解毒… …“酒不醉人人自醉”,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便沉醉在这中药仙踪里不能自拔,既让我复习了一遍生涩的中药,又让我放飞心灵、开阔了新的中药大世界。
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食材。《滇南本草》里记载,梨:“棠梨,润肺止咳…雀梨,治定喘化痰…宝珠寺内玉儿梨,久服轻身延年,化痰止咳,生津止渴”;白菜“味甘,性平。主消痰,利小便,止咳嗽,清肺热”,等等。当我读到管可欣的《读‹中国食材考›有感》时,文章中虽说没有介绍每种食材的食疗方、食用方法,但是作者简洁的文字让我想赶紧找到这本书,好好研究一番。此时,我想起我家中父亲患有慢性胃病,在家中捣腾绿豆薏仁粥、黑红豆粥等来养生是否在这本书中也有所涉及。这关系到我们日常生活,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能体现我们中医的美好与传承。贴近生活,服务于生活。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卧伤气,久行伤筋” 。不管是哪一个“久”,都会伤及筋、骨、肌、神、心、脑。比如长时间的久坐,常常会引起腰部酸胀痛,久之会引起腰椎病;长时间的低头用手机、电脑,常常会引起颈椎酸痛,久之会引起颈椎病、头晕等不适,这时候人们才会去治疗,而我们的中医在这方面很有前景,针灸与推拿效果甚佳,时时都能体现中医服务于我们生活。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魏丹,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