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145A91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读《中国民间疗法》有感

标签:
悦读中医 |
分类: 悦读中医 |

两年前偶尔接触到《中国民间疗法》这本杂志,从此我就爱不释手,坚持每期必读。它增长了我的业务知识,提高了我的诊疗技能,让我在周围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给我带来了荣誉、信心、动力和希望。
我是一名普通的乡卫生院全科医生,日常诊疗工作接触的都是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卫生院的医疗条件比较简陋,科室不全,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一般,药品种类较少,治疗病人经常采用一些中医中药的方法。我不是学中医的,但是对中医非常感兴趣。因为中医天人合一、五运六气学说博大精深,用阴阳五行揭示生命运动的规律,是成熟的、系统的理论医学,代表着未来医学的方向。中医在解释一些慢性病、疑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在预防、养生方面比西医更是高出一筹。遗憾的是,中医的许多经典著作我根本就看不懂,不能从中汲取知识。《中国民间疗法》融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于一炉,以实用为主,面向基层,面向大众,全面介绍中国民间传统的医疗保健方法。其中,我最喜爱的栏目有:独特疗法、养生保健、饮食疗法、家庭医生、单方验法等。
《中国民间疗法》让我更好地理解了一些中医经典理论
2010年9月,安徽省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开后,我们乡卫生院医生的工作职责由原来的诊断治疗为主转向以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为主,重点任务是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慢病管理等,这些都需要丰富的中医药知识。阅读《中国民间疗法》,对我理解中医经典理论帮助很大,特别是养生、防病方面的。比如,我们在居民健康素养中提倡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十六字养生原则,《黄帝内经*素问》中说的更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在疾病的辨证论治方面,中医更是精妙绝伦。中医把人和天地自然看成一个整体,根据各地方人们生活环境、风俗、习惯的不同而制定诊治方案。“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其病皆为痈疡”;“西方者,金玉之域,砂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病生于内”;“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脏寒生满病”;“南方者,天地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病挛痹”;“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之所以生万物也众。--------故其病多痿厥寒热”。“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中国民间疗法》让我看到了中医的神奇疗效
我们在日常门诊中时常会遇到一类棘手的小儿高热:患儿身体发烫,四肢冰冷,面色潮红,精神萎靡,不咳嗽、不腹泻,化验血象基本正常。使用柴胡、赖氨匹林、物理降温加抗生素治疗不见明显好转,或是高热退了一会儿,又很快升高。我老家附近村庄有一位乡村医生,擅长治疗小儿发热,方圆五十里非常有名。他从《中国民间疗法》上学一套办法:采用按摩患儿双臂至发热,然后针刺双手中指,挤出两滴鲜血。通常只需一次,患儿高热很快退去。
《中国民间疗法》让我学到了一些单方验法
带状疱疹、冻疮、面瘫等一些常见病,我们在日常门诊中经常遇到。可是,西医却没有什么好的治疗办法。《中国民间疗法》经常刊登这类疾病非常实用的单方,简单易行、疗效神奇,让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受益匪浅。
有缘结识《中国民间疗法》这本杂志,是我们基层医务工作者的幸运。今后我将坚持阅读,认真学习领会,使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更好地为广大农民朋友服务。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沈德柱,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