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30A17志存高远,不忘初心——读《学医七年》有感

(2016-09-12 15:01:22)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30A17志存高远,不忘初心——读《学医七年》有感

志存高远,不忘初心——读《学医七年》有感

作者:王德昕
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30A17

大二下学期的课程减少了很多,在课余的空隙图书馆便成为了我最好的去处。一方面是为了复习上课所学的知识,另一方面在阅读枯燥的课本之余开阔一下自己的视野。曾偶然翻阅过《学医七年》这本书,恰好本书也是“悦读中医校园之星”的推荐书目之一,于是便打算将本书带给自己的所闻所感写成文章,遂有此文。

《学医七年》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作者十分接地气,作为一本中医学专业硕士写成的医学感悟,初读此书就给人一种感同身受的触动。首先是从高考之时对于未来人生道路方向的选择上,其次是从旁人对于中医学专业的不解中都让我不禁回想起自己在填报志愿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朋友的困惑、旁人的冷眼甚至到后来家人的怀疑。因为医学是一门很辛苦的差事,需要不断的终身学习,既耗费金钱又耗费时间,到最后如果不考上研究生,工作还很难找,还有的人一提到中医就把无聊两个字脱口而出。“那么我为什么要来中医药大学呢?”想到这里我不禁轻声的问自己。虽说坎坷如此多,医者岂可忘初心?学习中医在我看来是为了满足我一个心愿,一来可以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还可以补全我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匮乏的遗憾,二来自古就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说法,医者从古至今仍然是一种非常受人尊敬的职业,也是一份可以永不失业的职业,毕竟“人食五谷杂粮会生百病”,悬壶济世并安身立命岂不符合我辈之心愿?

随着阅读的深入,一些曾经困扰过自己的问题也从书中浮现出来:

其一,关于中医的基础理论的理解。作者的老师带着他还有随行的同学去西医院帮踝关节损伤的同学拍片后,被西医大夫对于“中医如何解释凉水泡脚是为了止血,再用活血化瘀药岂不是又要加重出血”的问题问的哑口无言。这个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如果连一个中医大夫都无法正确解释中医的基础理论,这岂不是一件非常耻辱的事情?反思到自己身上,虽然在入学之初便买了一整套《黄帝内经》,却没有真正认真的阅读过,买来翻过几页之后便束之高阁了。联想到现在社会对于中医的一些反对之声,那么作为正在学习阶段的中医院校的学生就更应该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不能让我们在中医的学习上忘记初心。

其二,如何正确看待西医的学习。虽说作为一名中西医临床专业的学生,但也是报着对中医学的热枕而来,相较于对中医学的略知一二,作为文科生的我很难弄懂细胞、生理学的原理,在西医基础的学习上很是头疼,毕竟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六淫七情怎可与组织细胞生理病理知识交汇在一起呢?直至读到书中“我与导师的缘”一文才知道中西医学并非相互矛盾,水火不容,一名优秀的中医大夫除了要对经典的中医条文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之外,也要对现代医学的知识做到基本了解。治病救人本来就是医者的天职,何必拘泥于某种医术而禁锢自身呢?况且中医学也在随着时代不断发展,与时俱进,包容性也正是中医学在几千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 

其三,如何坚持中医特色的辩证论治。随着自己学习的不断深入,虽然临证经验缺乏,但对于名老中医的医案也有好奇之心:同样是治疗同一种疾病的方子为何多种多样,又为何在名老中医的手中才能妙手回春呢?“《蒲辅周医案》为何能奉为经典”一文中给了我答案。在对于风寒夹湿(重症小儿肺炎)一例中,蒲老的用药完全不同于现代的中医师习惯使用的鱼腥草、金荞麦等现代药理证实的治肺炎的中药,而是完全按照传统的中医思维去辨证论治,丝毫没有收到西医的影响,精彩的体现了中医学特色的辨证论治的思想。同时,在面对危机病症,西医束手无策的病人时,蒲老医案的收放自如也会大大增加中医急救的自信心。通过作者的娓娓道来,不仅激发了我对中医学习的兴趣,更让我对接下来的临床实习充满着期待,更记起了自己学医的初心。

    医学的学习永无止境,作者已经完成了学医七年的这个阶段,要从一名医学生转变成一名医生了。而对我而言,我的医学生涯才刚刚开始,“学医七年”也是我的一个起点,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并不孤单,更能让我铭记自己的理想,不忘初心。

Y30A17志存高远,不忘初心——读《学医七年》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王德昕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