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Y1A1读《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有感

(2016-09-09 18:43:39)
标签:

悦读中医

分类: 悦读中医

Y1A1读《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有感 

读《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有感 


作者:陶春晖
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文章编号:Y1A1

    经方,概指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所载之方。后世分为《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两书,除去两书重复之方,合计
178首。所载之方,药味在3—7味居多。其效往往覆杯而愈,效如桴鼓。经方之美,是简约之美,真实之美,实效之美。笔者有幸读到叶橘泉先生《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一书,有感于先生学识广博,治学严谨,为经方研究旁开一门径,起到执简驭繁,直指核心的作用。    
   
自仲景成书以降,对该书疏注者不下1000余家,并形成不少研究伤寒的学术流派,其代表流派有错简重订派、维护旧论派、辨证论治派等。其中辨证论治派中清代医家徐灵胎又独树一帜,他著有《伤寒论类方》一书,将《伤寒论》113方分12大类,“以方类证”,编次采用类方相聚和方统条文的方法,明细归类,使仲景方义一目了然,切合临床使用。
    叶先生所著之书,包含《伤寒论》及《金匮要略》137首方剂(含附方),分为13大类,详列“组成”、“调剂及用法”、“方意解说”、“适应标的”、“运用范围”、“诸家治验”等。其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适应标的”和“诸家治验”两处。“适应标的”顾名思义,是指临床运用该方的指征。其引《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并加以按语。如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条下“适应标的”之按语“本方以桂枝汤汗出后,身疼痛,脉沉迟,或四肢拘挛、心下痞硬,或呕为标的”。“身疼痛,脉沉迟”为仲景《伤寒论》原文,“四肢拘挛、心下痞硬,或呕”为叶先生之发挥。诚如前文所言,经方之美,让人无限向往,爱不释手;但临到运用,往往让人裹足不前,无从下手。“诸家治验”更是将前人或叶先生本人治验案例及用方经验,列于条下,使后人有参考之处,比照学习之门。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条下“诸家治验”,列举了张石顽、《方舆》、陆渊雷等对该方的临床运用,并举叶先生本人治疗小儿百日咳的临床体会。通过阅读,学者心中豁然开朗,结合前面“适应标的”,面对病人能做到心中有数,才不至于错过高效的经方。
    叶先生认为“中医的主要特色是辨治论治,以及辨症求,论治施,方证相对,疗效卓著”。其倡导“方证药证”学说,对于经方的运用和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经方的发展历经千余年,起起伏伏,有甘草之甜,亦有黄连之苦。如今恰逢盛世,国家自上而下,兴起重振中医之风。吾辈中医人,倍受鼓舞,心头大快。而经方作为传承中医理论与临床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借其东风,大力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叶橘泉先生的《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一书正是其中一朵瑰丽的奇葩。它为经方的入门及进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问中医几度秋凉?问经方几度寒暑?数世间风流,观临床效验,还看经方! 

Y1A1读《叶橘泉经方临床之运用》有感

    本文为第三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悦读中医好感悟复评入围作品,作者为陶春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官方新浪博客推荐发表。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