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的价值
(2016-02-27 08:05:53)中国人最早饲养的狗,是传统意义上的细犬,这种狗只有富贵人家才可以养得起,因为细犬可以在田野里捕捉到野兔,而穷人们养的看家狗绝对达不到这个要求。
细犬也叫猎狗,记得有一句话叫“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猎狗烹”,这句古语曾经被中国的两位智者引用过,从而避开了杀身之祸。
一位是“春秋时期”的范蠡,他前半生伴随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待到灭亡吴国后,看到勾践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从而弃官而去到了齐国,后来成为富甲天下的大财主。
另一位是汉朝的张良,最初刘邦起兵,他作为“三杰”之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但刘邦得到天下以后,他却遁身而去,不知所终,究竟隐居何处终成千古之谜,避免了韩信一样的“未央宫之祸”。
看到历史上的名人们,哪个功臣不似帝王养起来的走狗?只是有的人贪图功名利禄,而有的人看透了人生,悟透了自己,最终走向辉煌和灭亡之路的他们,就成了一道分水岭。
狗的价值是随着时代的兴衰而升值和贬值的,在那连人都吃不饱的年代,狗也伴随着人的生活“苟且偷安”,你想:主人连养活自己都尚且困难,哪里还有那么多的粮食来喂养那些“张嘴兽”呢?只有等到换了时代之后,人的观念转变了,狗也成为了某些有钱有势人家的宠物,被囚禁在笼子里或散放在院子里的阳光下,只要是帮助主人收拾残羹剩饭,就会感恩图报或“声气相通”了。
说实在话,现代人比古代人不知聪明或进化了多少倍,想必狗也应该比过去几千年的狗要进步了许多,要是按照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说,就应该是这个道理,可有的时候,人与狗的思维似乎就有些“稍尽相同”。
人与狗的区别也许就是不仅仅在外表上不同,因为一个是直立的,而另一个则是爬行的,但有时却恰好相反,狗的本性是不分对象,只要能舔到了盆边碗边的残羹剩饭,那就算作对主人的绝对忠诚了。
但人与狗也有它们相同的一面:比如“窝里斗”、“帮狗吃食”、“护食”等等,尤其是对无辜的人下嘴,只要被它咬到了,轻则注射“狂犬病疫苗”,重则丧命,所以,我们不但要学会识狗,还要学会提防狗的本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