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w690/a1feb0cfnd407b17ba02c&690
春运,每年此时备受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目前,我国春运的时间是这样确定的:以春节为界,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铁道部、交通部、中国民航总局、均按这个时间段进行专门运输安排。
1954年起,铁道部就有春运记录,当时日均客流为73万人次,高峰客流90万人次,时间为春节前后15天。1989年,伴随着民工潮,中国媒体开始大量使用“春运”字眼。从此,一年一度如同潮汐一样的候鸟式大迁徙不断轮回。尽管有关部门为春运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但“春节回家难”仍是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
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春运——“出外打工的人,要提前一周在车站外面排队等车。这一周,几乎没有人离开他所排的位置,吃喝睡都在那一平方米多的地方。有时候为了防止加塞,后面的旅客要抱着前面人的腰,像长龙一样摇晃。火车一到,车站大门打开,武警带队进去。进入车厢,‘就像码行李一样’,把农民工们码起来。座位上挤满了,座位之间的小桌上挤上4个人,厕所里挤11到12个人,严丝合缝。当时的情景,几乎无法走动,整个车厢里气息无法忍受,打开车厢门的时候,会觉得一股腥臭的热浪直扑过来。那时候的春运像一场战争。有时候,农民工都上了火车,发现人实在是太多了,两个车厢间的弹簧被死死压住,车都开不了。
大概没有乘坐过那么挤的火车的人是没有感受的,最多在照片中惊叹什么叫“人海”,火车依然在开,人潮依然涌动,大量民工涌向城市让“春运”成了如今过年时的一个铁定词汇,也让“回家”这个温暖的词汇充满杀机。在繁荣的城镇里,我们不难看出有很多的农民工穿梭其间,从他们奔波的背影及悬挂的汗水中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与背井离乡的辛酸。在他们不太流利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里能感受到他们外出打工的不拔与坚韧。他们来到城镇放着一家老小不管不顾放弃那么多与家人在一起的大好时光,目的通过劳动所得改善自己的生活。而这些急着要回家的人生活在城市的边缘,他们从事着高强度的劳作,在最艰苦的地方生存,他们和城市文明有着鲜明的反差,而城市的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粗壮的双手。为了节省每月10来元钱的电费,他们用煤炉烧水、煮饭,他们是这样算经济账的:一块煤饼能烧3壶开水,而一块煤饼3毛钱不到,如果用电,3壶水至少要用一度电,一度电就是5毛多。这么一算,还是用煤炉划算。“在外打工赚钱不容易,过日子谁不精打细算啊!”民工们坦言。他们的生命是多么廉价!
今年春运又提前了。不管风有多大,天有多冷,回家的心势不可挡,民工们紧缩着身体,守在露天长长的购票队伍之中十几、二十个小时。为了买到一张可以回家的火车票,哪怕站上一天一夜也无怨无悔,原因很简单就是要回家,因为那里有日夜思念的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
他们到城市也可谓寻梦,可寻梦的意识又是那么的迷茫无知。每年都要报道外来民工因工受伤或死亡事件,每年都要报道他们辛苦一年到头一纸欠条,漫长的讨薪路......他们似乎永远在危险的边缘。但他们的回家路也一样不平坦,排着长队买票,挣扎着上车,挤着上路,但他们回家的神情却是愉悦的。
雪在冬的陪伴下在窗外飞扬着。欣赏这漫天雪花中的冬天。令人恐惧的春运,并非一成不变。如果进行纵向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变化与进步贯穿20载春运之始终,而“春运痛苦指数”也在逐渐下降。党做出了一系列的决定:公路加派人员去除冰,确保道路畅通,投入更多人力物力派遣警察维护春运秩序,火车站乘务员安抚群众心情,加派车次,指引人们进出站台,这一条条激动人心的,令人振奋的画面措施激发了斗志,点燃了热情,人们有信心,候车厅经常可以看到工作人员给民工递热水、老人孩子送棉被、送热粥那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这些公路、铁路工人们更是每天起早贪黑,凡事多做一点,多辛苦一些,让人们早日踏上返乡路。这是永恒的信念!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春运的运行,这些工作人员在人口众多的候车室一站劳动就是一整天,蛇年的脚步近了,有谁不想回家?但为了人民,他们也就欣慰了。“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一切”。这是他们不变的誓言。这种热情融化了积雪,驱散了这个冬日里的寒冷,道路通畅、春运通畅。
春运,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词组。而今年参与这场迁徙洪流的人次数将达到26亿,恰如13亿中国人心中的年关情结化为分身,两个中国的人潮将在这40天中,以回家的名义考验着交通系统。
无需赘言,春运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拥挤的站台,是晚点的列车,是怎么都打不通的订票电话。“辛酸百态回家路”已经成为每次春运时,在各类媒体上展示的固定内容。
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的人在春运时乘车呢?我想自然是回家吧。家,在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是一个难以割舍的结。春运年年被人们提起,年年又如此可怕,是民工?是运力?是经济?不管是什么原因,我们必须认清,春运如今在中国这是个无法取代的现状。现金中国,科技经济飞黄腾达,国富民强。这一特殊的境况。为什么农民工要出去?学一技之长、或是更好的知识、我想并不是单纯的为了梦想而拼搏,因为他们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城市喧嚣和快节奏的生活,那他们为什么呢?为什么放弃自己的家园,千里迢迢的赶往他们并不这么熟悉也不能适应的另一块土地呢?并且还是乐此不疲、趋之若鹜呢?也说明我国经济的地区差异之大,民工外出打工,目的是挣钱,也是为了可以享受幸福的生活,所以他们千方百计地要出来赚钱,可以说,贫富差距是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之一。当我们为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高歌的时候,我们更应该冷静地想一想这个现象背后所包含的意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