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Z.新诺奖得主与中国渊源多,曾被邹恒甫多次邀请到中国讲课

标签:
军事 |
http://s1/mw690/002XVsa7zy6NcxF5hkI10&690
新诺奖得主与中国渊源多,曾被邹恒甫多次邀请到中国讲课
201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该奖项被授予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Jean Tirole),以表彰他在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由于他是本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唯一获得者,因此他将独享800万克朗的奖金,约合680万人民币。
自2000年以来,诺贝尔经济学奖基本被美国学者包揽。梯若尔此番获奖打破了这一“惯例”,其同时也成为自2008年克鲁格曼获奖以来,唯一一名独中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
至此,2014年诺贝尔奖的所有奖项已全部揭晓。
1953年,梯若尔出生在法国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1976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素有法国科学家摇篮之称的法国理工学院。1978年,在获得巴黎第九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后,他来到著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继续深造,并于1981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梯若尔是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大师(1990-2000年世界经济学家排名第二),被誉为当代“天才的经济学家”。他曾发表过300多篇高水平的论文和11本专著,拥有国际盛誉:1993年欧洲经济协会Yrjo Jahnsson奖,1999年产业组织协会杰出成员奖;1998年被推选为世界经济计量学会主席,2001年当选为欧洲经济学会主席,并成为美国科学院外籍荣誉院士(1993)和美国经济学会外籍荣誉会员(1993)。
梯若尔曾多次到中国来讲学。2002年12月,应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主任邹恒甫教授之邀,作为法国产业经济研究所和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双向交流的一个重要项目,梯若尔教授曾在武汉大学高级研究中心系统地讲授公司金融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
1
新产业组织理论:在学界产生革命性影响
产业组织理论是近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之一。
20世纪30年代以后,以哈佛大学为基地的正统产业组织理论基本形成,理论界称为哈佛学派。哈佛学派认为,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企业行为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效。所以,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通过公共政策来调整不合理的市场结构。
1988年,梯若尔的代表作之一《产业组织理论》出版,标志着一个新理论框架的形成。学术界把这种用博弈论分析方法阐释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称为新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颠覆了哈佛学派的观点,在学界产生革命性影响,几乎重构了整个产业组织理论。
新规制经济学:破解垄断行业竞争密码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地在电信、电力、铁路、煤气、自来水等自然垄断产业中掀起了“管制改革”的浪潮,放松管制、引入竞争、产权私有,由垄断走向竞争已成为世界各地自然垄断产业市场化改革的主导趋势。
管制改革的实践,迫切需要新的产业管制理论的出现。梯若尔和拉丰开始探索将信息经济学与激励理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应用于垄断行业的规制理论的道路。
1993年,梯若尔和拉丰出版著作《政府采购与规制中的激励理论》,完成了新规制经济学理论框架的构建,并奠定了他们在这一领域的学术领导者地位。
3
不完全契约之争:梯若尔成为争论终结者
完全契约是指,这些承诺的集合完全包括了双方在未来预期的事件发生时所有的权利和义务。但在现实中,由于契约中的部分内容是第三方或权威仲裁机构(如法庭)可观察但不可证实的,绝大部分契约都是不完全的。
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由来已久。1999年,以哈特和摩尔为代表的产权理论学派认为,当不确定性下的自然状态足够复杂时,从本质上不存在一个可行的机制来实现帕累托有效的资源配置。梯若尔和马斯金则证明,不可预见的偶然性所造成的契约的不完全性,并不构成资源配置无效率的本质障碍。
1999年,梯若尔在国际顶级经济金融学期刊《计量经济学》发表了《不完全契约理论:我们究竟该站在什么立场上》。这篇论文被认为是对当时轰动整个学术界的不完全契约理论之争的“终结者之声”,同时也是关于该理论最经典的综述。
4
两部集大成之作:梯若尔才华展露无余
从1991出版之日起,梯若尔和弗登博格合著的《博弈论》便成为博弈论领域最具权威性的研究生教材,为美国各个高校经济学系的博士课程所采用。书中涵盖了非合作博弈的全部重要内容,不仅包括策略式博弈、纳什均衡、子博弈完美性、重复博弈以及不完全信息博弈等常规内容,而且还包括马尔可夫均衡这样的非常规内容。时至今日,它仍然是博弈论领域中最前沿的教科书之一。
2002年底,梯若尔出版了《公司财务理论》,在公司金融理论领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第一部一统江湖之作。梯若尔令人耳目一新、驾轻就熟地给一个原本支离破碎和复杂得令人沮丧的领域带来了无可置疑的统一和简约之美。他以公司金融和契约理论的联系统一全书,在不对称信息框架下重新改写了公司财务理论,运用对策论、激励理论、产业组织理论的方法,重点讨论了公司治理结构、控制权分配、流动性管理、监管与收购等问题,给公司财务理论界定了更广阔的研究范围和新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链接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由来
根据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1895年立下的遗嘱,诺贝尔奖项只包括化学奖、物理学奖、文学奖、医学奖与和平奖。诺贝尔经济学奖是瑞典中央银行在1968年为纪念诺贝尔而增设的,全称为“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也称瑞典银行经济学奖,并于1969年首次颁奖。
诺贝尔经济学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组成的评委会评定,评委会包括5到8名成员。每年评委会从世界各地收到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提名有200到300个。在经过资格确认、初选、复选后,评选结果在每年10月的一个星期一公布。
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颁发给单个人,也可以最多由三人分享,其主要目的是表彰获奖者在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新的经济分析方法等领域所作的贡献。
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仪式每年12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瑞典国王亲自向经济学奖获得者颁发获奖证书、金质奖章和奖金支票。
2014年诺贝尔奖所有奖项
生理学或医学奖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约翰·奥基夫、挪威科技大学教授梅·布里特·莫泽及其丈夫爱德华·莫泽因发现“大脑中的GPS”——组成大脑定位系统的细胞而获奖。
物理学奖
日本教授赤崎勇、天野浩和美籍日裔教授中村修二,他们因发明蓝光LED这一引发照明科技根本性转变的产品而获奖。
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埃里克·白兹格、美国科学家威廉姆·艾斯科·莫尔纳尔和德国科学家斯特凡·W·赫尔,他们凭借在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领域的成就取得该奖。
文学奖
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诺贝尔委员会称其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
和平奖
17岁的巴基斯坦女学生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和印度著名反童工劳动活动家、全球教育运动主席萨蒂亚尔希被授予该奖项,以表彰他们反对压制儿童和青少年、为所有儿童争取教育权所进行的斗争。
经济学奖
法国经济学家让·梯若尔凭借在市场力量与调控领域研究的贡献摘得此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