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今天是“三八”妇女节。
7日,记者走进政协妇联界别,现场气氛热烈,女委员们摆事实、提建议,充分发挥参政议政的职能。让我们一起目睹女委员们的“参政议政范儿”———
声音1
3~6岁儿童培养应以养育为主
7日上午8时50分许,北京昆泰酒店内妇联界别分组讨论会场,委员们还没来全,四五位小组秘书已经带着电脑和文件来到会场做完了准备工作。
因马上到上午9时许的分组讨论时间,委员们陆续地走进会场,也许跟即将到来的她们的节日有关,人人的脸上都挂着会心的微笑。
“马上过节了,节日快乐哦!”这个组的分组召集人、主持人是孟晓驷委员,走进会场的她不时地与女委员们打着招呼。
“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女委员们相互说着祝福话。
“大家都知道,3到6岁的学龄前儿童培养和教育管理已纳入到了各级行政部门的职责范围内,幼儿园教师的职称也纳入到了中小学教师的序列,对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已起到了促进作用,但也出现了急需解决的问题。”政协委员吴海燕直截了当,表示应该改革学前教育体制。
她认为,学前教育应该是以养为主,寓教于养,而不是以单纯的教育为主。现在,很多3岁的小孩子都不愿意到幼儿园,因为到了那里之后,孩子们都两只手背到后面坐好,以这样的方式来约束孩子。“没有爱的启迪,或者是艺术的启迪,孩子就不会有兴趣。”
吴海燕表示,人才不是考进了大学之后才是人才,人才战略要从儿童开始,尤其是3到6岁的这个阶段。养育和教育是不一样的,3到6岁应当是养育,家庭在养育儿童的同时,也应该有教育,但养育是教育的前提,幼儿园只能起到辅助家庭培育儿童的责任。
“我建议按照学前教育的本质和特性,把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严格区分开来,作为单独的社会公益事业进行管理、规划和监督……”吴海燕委员建议。
声音2
0~3岁托幼服务存短板亟待解决
“既然她说的是3岁到6岁的,那我就说说0到3岁的吧……”说这话的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妇联原副主席崔郁,委员和记者们都扭头转向她,将目光聚焦在她的脸上。
“两周前呢,崔郁同志还是全国妇联副主席,现在呢,她和我一样,是全国妇联的原副主席……”主持人孟晓驷委员打趣道,话音一出,立刻引来了委员们的哄堂大笑。
崔郁委员也笑了笑,她说:“我十分关注3岁以下儿童的托幼事业问题,得让二孩儿生得起,养的好。”去年,国家的二孩儿政策出台,解禁了30多年的独生子女的政策限制,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新问题。3岁以下儿童的托幼服务问题就越来越引起家长们的热议,根据全国妇联的统计调查,全国婴幼儿在各个机构的入托率仅为4.1%,托幼服务的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家长的选择和幸福感,也会影响到全面二孩儿政策的有效落地。
“从生育主体看,有60.7%的女性因为孩子无人照料而放弃生育二孩儿,而在有3岁以下孩子的18岁到45岁的城镇女性中间,也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因孩子无人照料而被迫中断就业。”崔郁委员拿出了一大堆数据,“从看护的主体看,祖辈照料已成为无奈之举,托幼服务的缺失导致了双职业家族不得不由老人看护孩子,有近80%的婴幼儿是由爷爷奶奶看护的,本该颐养天年的老人无奈成为孩子的看护保姆;二孩儿政策实施以后,女性面临着两次产假和哺乳假的问题;因缺乏托幼服务,育儿嫂和保姆的行情不断地上涨,导致了双职业家庭父母负担过重。同时,育儿理念的偏差也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一些托幼机构抓住家长不惜为孩子倾囊投入的心理,背离科学早教的理念,忽略3岁以下儿童在品德和习惯上的培养,过分地强调开发孩子智力,早教机构的作用被夸大,引发了家长对孩子成长环境的强烈担忧。”
“这是在用大数据说话啊,不错,有理有据……”几名委员讨论说。
声音3
将托幼服务上升为国家意志
“所以,大力发展3岁以下儿童的托幼事业,既是妇女的大事,也是家庭的大事儿,民生的大事儿。”崔郁委员说。
因此她建议,一是明确主管部门,托幼工作涉及教育、卫计委、发改委和财政部门等多个部门,建议效仿国家对养老事业的重视程度,将托幼服务上升为国家意志,从国家层次研究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实施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和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托幼事业发展;二是鼓励发展托幼事业,鼓励现幼儿园增设托管班,明确将幼儿的入园年龄向下延伸,通过公办、民营等多种模式构建多种形式并存的托幼供给体系。鼓励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在自有的场地内,建设托幼设施并给予政策的支持,大力发展社区内家庭互助式托儿所,为家庭提供就近方便,小型化负担得起的托幼服务,尽快解决双职工、育龄夫妇生孩子无人照料的燃眉之急。在这一点上,上海市政府已经委托妇联在20个社区开展了托幼园所的试点,这是可以进行推广的;三是将早教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以社区为依托进行早期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主要是帮助3岁以下儿童的父母和看护人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早期育儿方法,让幼儿在人生的最宝贵时期养成好品行,好习惯。
“如果说现行的全面二孩儿政策解决的生的数量问题,那么托幼服务解决的就是养的质量问题,所以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让我们的孩子生得起,养得好,让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真正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时代风尚。”崔郁委员建议得到了其他委员的响应,随即引来了一阵阵掌声……
“我们虽然都老了,但在今天这样的场合,崔郁还是代表广大的育龄妇女在这里发个声,希望我国的妇联事业越来越好!”孟晓驷总结道。
新文化特派北京记者 陆续 文/图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