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行走田间地头的“农民教授”

(2016-12-22 14:28:10)
标签:

杂谈

http://ww4/large/a1d921eejw1fazjqtqnulj209y0e5760.jpg

14号候选人:胡文河

身份: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吉林省耕作学会理事、吉林省农委12316新农村热线种子及大田作物栽培首席专家

年龄:51岁

推荐理由

   在玉米超高产栽培,盐碱地井种稻,玉米、大豆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果。先后在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吉林等地区和县市举办培训会1000余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近20万人(次)。培训活动获得显著成果,全省农民减损增收达亿元。农民亲切地称他为“最接地气”的“农学教授”、“咱农民最喜爱的优秀专家”。

身边人评价:

   他和别的教授不一样,是个没有“架子”的教授,每年我都会给他打电话,问有关于种植的事儿,每次都聊好长时间,他从来没有不耐烦过,很耐心地讲解,特别热心。

——榆树农民 姜立君

人物语录:

   让学生学到真本事,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是我最朴素也是最华丽的愿景。

http://ww1/large/a1d921eejw1fazjrjdgepj21kw23unpd.jpg


   他,脸庞黝黑、笑容憨厚,像农民。他,说话直白、通俗易懂,像农民。他本是一名大学教授,却经常行走于田间地头儿,农民奉他为“神”一样的人物,称他为最没有架子的“农民教授”。

他说

土地好不好 看你留下的脚印

  胡文河,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大学毕业后,便在吉林农业大学留校任教,一干就是27年。

  目前,他是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玉米、大豆等农作物的栽培,研究如何达到高产。在大学里,他主讲作物栽培学等六门学科,他讲课很少准备课件,他将实践知识带进课堂,让学生喜欢上他的课。

  而这些实践知识都是他从田间地头儿一点点儿总结出来的。他本可以安安静静地做一名大学教授,老老实实地待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可他总是说:“土地好不好,就看你留下的脚印多不多。”一年365天,他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农村,有时候一待就是半个月。为了研究土地,他走遍了吉林省内95%以上的县市区,将各地的土壤带回实验室,了解每一寸土地的特点。

  正是因为了解土壤,他才知道什么样的土地适合什么样的种子,每块土地需要施什么样的肥料,对于田地里的事儿他是个“百事通”。2008年,他被省农委聘为12316新农村热线专家,几年来,他接听农民热线5.3万个,还从没被农民问倒过,很多种植难题,经过他的指点,立马解决。

贡献

及时发现 挽救一次虫灾

  2012年8月5日,胡文河接到了农安县合隆镇一位农民的电话,这位农民向胡文河求助说:“玉米地里面发现了虫子,开始只是几只,现在发现了十几只。”第二天,又有一个农民打电话说,地里发现了虫子。根据农民们的描述,胡文河判断可能是粘虫。粘虫是一种玉米作物虫害中常见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暴食玉米叶片,严重时短期内吃光叶片,造成减产甚至绝收。

  胡文河接完电话后赶紧赶赴合隆镇,到现场后他发现正是二代粘虫。粘虫已经有近三十年没有出现,摸清情况后他第一时间向吉林省农委进行了汇报,及时进行治理,使虫灾及时被控制,挽救了一次大面积虫灾,确保了当年玉米的产量丰收。

名气

远赴黑龙江做指导

  胡文河的名气可不仅仅在吉林省内,远在丹东的商人,在黑龙江包了300公顷的土地想种植玉米创收,结果,种了三年年年亏,产量上不去,一年亏一百多万。经过辗转打听,这位商人联系上了胡文河,电话里胡文河了解情况后,马上赶到黑龙江,做现场指导。

  经过胡文河的指点,第二年产量从每公顷1.3万斤达到1.8万斤,这位商人也从此翻身,扭亏为盈。

  在我省许多的农村都有农田示范基地,其中洮南市那金镇好田村是吉林农业大学科技扶贫的对象之一,胡文河主动申请加入了扶贫队伍。

  今年夏天,胡文河亲自种了一块高产试验田给农民做示范,同样的一块土地,村民种的玉米减产、绝收,一年的努力白费,可胡文河的示范田不但长势好,照样增产,这让农民心服口服,胡文河也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传授给农民。

培训

他讲课 1300多人来听

  十几年来,胡文河坚持每年下乡为三农服务100多天,亲临农业生产第一线。多年来他举办的培训会有1000余场,培训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近20万人(次)。

  2015年冬天,在去往双辽市的一次农民培训会上,由于大雪路滑,他乘坐的车辆几次遭遇险情,地方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拟取消这次讲座,但胡文河认为,既然已经通知了老百姓就不要让大家失望。160公里的路程,车子开了足足6个小时,那一场讲座人数达到1300多人,是参加人数最多的一场。在2个多小时的讲座过程中,胡文河用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讲到农民的心里。

  通过培训,胡文河让更多的农业技术人员和乡镇干部掌握了玉米超高产栽培核心技术,提升了服务三农的水平。

科研

取得丰硕的成果

  胡文河科学研究方面,一直积极探索,紧跟农民的实际问题。他在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盐碱地井水种稻,玉米、大豆新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较大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1项,获农业部丰收计划一等奖1项、科技成果奖18项。目前,又根据农民遇到的问题,研究更重大的科研课题,他研究的玉米不正常结实以及玉米倒伏的机理,已经取得较大成果,为消除影响玉米超高产的两大致命因素、全面实现玉米超高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新文化记者 冯艳

■特别征集

我们再一次寻找感动

  2016年,有很多人为责任而坚持,为责任而承担。现在第十四届“感动吉林”人物评选已经启动,我们要寻找这样一群人,他们身上有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对生活充满勇气与热情,这一年“责任”二字,在他们身上彰显着力量与感动。如果您认为身边的人让您感动,请联系我们。征集热线:0431-96618;微信:17743136001。

   投票方式

   方式一:微信投票 关注新文化报生活圈微信公众平台(xwhbshq),分享到朋友圈,一个阅读量算一票。

   方式二:微博投票 关注新文化报新浪官方微博,每一次转发算一票。

   方式三:邮寄投票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6906号,新文化报社社区新闻部《感动吉林》栏目组收,邮编130022(写明候选人姓名、编号及投票人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

http://ww4/large/a1d921eejw1fazjunob9sj208y0l3n2u.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