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吃月饼所想到的
(散文)
时间荏苒,说着说着又到了中秋节。
中秋节年年都要过,但,给我留下记忆最深刻、最难忘的是除了分享月饼之外,更难忘母亲。
不管是过去穷得叮当响的时候,还是后来农民过上好日子的时候,每年到了中秋节的晚上,家家户户或多或少都要买月饼,吃月饼。这是中华民族多少年来形成的一种传统习惯。
古亦如此,今亦如此。
中秋节的夜幕刚一拉下,一轮圆月冉冉悬挂在东方,妈妈就开始准备中秋节晚上的晚餐了。过去吃不上,晚饭也没有什么可准备的,中秋节跟平常没有什么两样。要说有些不同的话儿,那就是比平常多了一样没有的月饼。当时的情况,我记忆犹新,历历在目。那时,我们弟兄姊妹五个,全家七口人,顶多买上二斤月饼,一个月饼就切了好多块,不然的话,每人还不够一块啊。
父母不舍得吃,全把月饼让给了孩子们。
农村到了分田到户以后,生活逐渐好起来了,中秋节也随之有了新的变化。家家户户不但月饼吃不完,而且,花样繁多,质量也高。中秋节那天,天还没有黑好,妈妈就炒好了几个菜,切好了月饼,把碗筷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满满的一桌子,专等待着我们几个孩子回去,一家团团圆圆地过中秋节,其乐融融。
每年这个时候,我看到妈妈虽然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妈妈不嫌一点累,而是特别的高兴,脸上缀满笑意,充满着幸福感。
不知从哪一年过节开始,有的孩子在外地,路远,不能赶回老家来。可是,到了中秋节吃晚饭的时候,妈妈照样把他的碗筷给摆上,月饼也照样切好了他的一份。我不解地问妈妈:“他没在家,您摆好他的碗筷干啥?”妈妈对我说:“他不能回来跟咱们一块过中秋节,把他的碗筷摆上了,就代表全家团圆了,你说咋能不摆上呀!”
从我记事时起,每年中秋节,包括春节,不管我们弟兄姊妹几个哪个不在家,妈妈从来都会把他的碗筷给摆上,什么时候都不会忘记孩子们。
是啊!多么慈善而伟大的母亲啊!
如今,母亲走了。我也早已为人父。女儿出了门,当上了公务员,儿子在北京工作。可以说每年中秋节,孩子们都不可能在我们身边,但是,母亲的高尚情操却在我身上得到了传承。我也学母亲那样做,逢年过节把孩子的碗筷给摆上,象征着阖家欢乐,美满幸福吧。
中秋节,我很怀念慈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