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眼界,决定着孩子所能达到的境界
(2025-02-03 08:25:54)
标签:
教育微言家庭教育杂谈 |
有一天,作家梁晓声在小街上,听到一楼的一窗内传出一个女人数落孩子的声音:“妈给你借的复习参考书,你为什么要再借给同学?你缺心眼呀?”接着听到一个女孩子的声音:“她是我朋友啊,我好意思不借给她吗?”又是母亲的声音,她说:“说你缺心眼,你还就是缺心眼!同学之间能是什么朋友?现而今这世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朋友关系?不是利用和被利用的关系,那就是竞争的关系!你和她就是竞争的关系!你俩的成绩不相上下,这一点你自己还不清楚吗?你若强她就弱,你若弱她就强!明天撒个谎,把复习参考书要回来!”妈妈的思想太灰暗、太自私,如此这般教育女儿,女儿内心肯定是别扭的、痛苦的、极其反感的。如果女儿认同妈妈的观念,长大后也是很自私的,很难融入社会,甚至会走入歧途。
孩子所能达到的境界,取决于母亲的眼界。眼光高远的母亲,不会让孩子只顾自己,受困于眼前,而是提供更开阔的视野让孩子去触摸,去体验。人与人之间的能量是会传染的,尤其是母子之间。气度高远的妈妈,带给孩子受用一生的是大格局以及自信和勇敢。这些可贵的品质,让他们无论走到人生哪个阶段,都能坦然无畏,一心向阳。
报载,广西发生过一件令全国网友咋舌的事情。一家商店老板发现有个男孩偷东西,打电话叫来他的妈妈后,店家说:“根据规定,偷一罚十。”没想到这位妈妈接下来说的这句话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小朋友杀人都不用判死刑,偷东西?你们是一点常识都不懂啊。小朋友,14岁都不到,还是少年啊。你不能这样子处理事情!”孩子偷东西了,母亲还一味袒护,这会让孩子无所畏惧。纵容溺爱如洪水猛兽,无情地吞噬着孩子的自立与成长。孩子如果没有一点敬畏之心,那他长大之后,什么坏事都可以干出来。教会孩子懂规矩守法度明事理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有所敬畏才不敢胆大妄为,只有让孩子明白了,孩子才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将来才能走得稳、走得远。
父母从小要给孩子讲规则,并给孩子制定规矩,以此来建立孩子的规则意识。只要孩子守规矩,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如果不守规矩,就要及时制止,严肃批评甚至惩罚。当然,父母要给予孩子温暖与爱,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孩子守规矩。在没有爱和规矩中长大,孩子学会了自卑;在没有规矩只有爱中长大,孩子失去了敬畏;在规矩和爱中长大,孩子才学会了谦卑和自信。
有一次,一个小朋友在玩耍的时候发现了蚂蚁搬家,一长溜的蚂蚁排着队,这对一个小朋友来说非常新奇。他很兴奋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妈妈,可是妈妈连理都没理,他以为妈妈没有听见,又说了一遍。妈妈一边摘菜,一边不耐烦地说了句:“你烦不烦,这有啥新奇的?”就这样,小朋友的好奇心被浇灭了,他的自信也没有了。求知欲源于对世界的好奇,好奇心常常是和小孩子联系在一起的。世界对于孩子们来说是有趣的,是灵感的源泉,父母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孩子的好奇心。保有好奇心,才会保持对身边一切持有兴趣,才能积极吸收一切知识,这是孩子进步的动力。与成人相比,孩子诚然缺乏知识,缺乏阅历。然而,他们诚实、坦荡、率性,富于好奇心、感受性和想象力,这些正是最宝贵的智力品质和心灵品质。对于世界的好奇,每个孩子都渴望被大人认可,如果得不到保护和鼓励,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肯去探索未知,最终他们的人生也会失去生机和色彩。
童话大王郑渊洁有句话说的很对:“母亲的含义是影响,对孩子的影响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渗透,并贯穿孩子身上的每一个细胞。”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去把自己变得更好。母亲说话态度温和,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待人和颜悦色,处世有修养的人;母亲遇事少责备,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做事不情绪化,处世懂尊重的人;母亲平日里不唠叨,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有自己的节奏,处事有条理的人;母亲不自私眼界高看得远,孩子也会成长为一个大格局的人。
2025-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