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玉峡潮人
玉峡潮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465
  • 关注人气: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消费低质量网络信息容易“脑腐”

(2024-12-11 08:38:54)
标签:

网信忧思

杂谈

据英国《卫报》2日报道,脑腐一词当选牛津词典2024年度词汇。所谓脑腐,是指过度消费琐碎或低质量内容(尤其是互联网内容),导致一个人的精神或认知状态退化,就像大脑被腐蚀了一样。如果你短视频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刷完仍觉得内心空虚、疲惫不堪,那你可能患上了脑腐brain rot)病。牛津有关研究人员认为:脑腐一词的当选,凸显出人们对于过度消费低质量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内容带来不良影响的担忧以及人们在虚拟生活中面临的危险。它似乎是在人性与科技的对话中自然而然会出现的课题。

数字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信息生产、存储与传播成本大幅降低,人人都是信息生产者的格局成为常态,人类进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信息过剩时代。由于虚假信息、标题党和噪音性信息的泛滥,使受众对信息的信任感下降,形成信息泛滥,真相稀缺的矛盾局面。如果过度沉迷于网络的低质内容,对精神与智力是一种的腐蚀,这与其说是脑腐,不如说是认知浮肿。当一个人长期接触大量浅层化、碎片化和低质量的信息后,容易形成一种认知错觉:以为自己懂很多,但实际认知能力却差得远。这就是典型的认知浮肿

信息过剩的恶果就是使有的人大量摄入垃圾信息,导致信息消化不良从而产生认知浮肿。其核心表现是个体的信息摄入量显著增多,但信息理解的逻辑性、深度和有效性却仍然较低,从而导致个体对自身知识水平产生过高评价,但实际认知能力未能同步提升。认知浮肿者由于对信息真伪缺乏辨别力,常成为虚假信息的无意识传播者,这将加剧虚假信息的传播力与破坏力。

   面对“认知浮肿”与“脑腐”,首要是增强个人的修养,提升境界。重庆市九龙坡区最近举办一个活动,让10位网友挑战8小时内不碰智能手机、不深睡、不焦虑(戴手环监测深睡值和焦虑值)。他们各自坐上已经铺好的新床,有人看书、有人闭目养神。挑战过程中,按照规则,有短暂进食、喝水、上厕所,紧急情况还可用店内提供的老年机外联。参与的10人无中途出局,都修炼8小时后活动结束。根据在床时间、深睡值、焦虑值综合打分,董女士在床时间最长、无深睡眠、焦虑值最低,获综合最高分88.99分胜出。挑战过程画面被发到网上后,有网友留言称该挑战创造了一个新名词床修,指有床不休息,而是进行修炼:力争清醒,不沉迷碎片信息,平静放空,这是当代年轻人应当追求的一种健康境界。

还应当看到,认知浮肿脑腐现象不仅是个体层面的认知偏差问题,更是一个与舆论生态和社会治理深度关联的结构性问题。只有通过系统性的教育、技术优化和治理措施,才能有效缓解这一现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为构建健康的舆论环境和网络空间提供保障。内容推荐算法是认知浮肿现象的重要推手,通过技术手段优化算法设计是治理认知浮肿的关键环节。同时要通过法律法规加大对虚假信息制造与传播者的打击力度,信息平台需建立健全内容审核与举报机制,并与事实核查机构合作,对虚假信息进行快速甄别与标记,阻断虚假信息的传播。

2024-12-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