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简单地“推己及人”
(2024-04-15 07:17:40)
标签:
他人与你推己及人杂谈 |
“推己及人”这个成语,其本义是:用自己的心愿、见识去推想别人的意愿及作为,后引申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即把自己放到别人的境况中,从别人的角度考虑、研究一件事或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正确,从而作出一个定论。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有各自的欲望和需求,也都有相应的权利与义务,并不相同,这就难免会出现矛盾,不可能人人遂愿。这就要求人们正视客观现实,从自我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多设身处地替其他人想想,学会尊重、关心别人,这样才可获得别人的良性回馈,也可从中体验人生的价值与幸福。其实,这种能“推己及人”的人,是善解人意的。但是“推己及人”的前提就是心眼要好,如果心眼不好,就会变成“以已之心,度人之腹”,拿自己不好的心思来衡量别人、猜度别人,把别人想坏了。人们常常根据自己的属性特征,来推断别人的属性特点,于是人们看待别人的观点,往往具备自己的特性。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很多事情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你常常希望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都能被他人接受,但别人却是很难体会到你的好意,而拒绝接受。所以,在交往中要尽可能克制自己“以己推人”的心理,不要认为他人在和你相似的处境中会和你有相似的感受,因为别人有别人的想法,他所中意的与你根本就不同。很多时候自以为为对方付出了很多善意,对方却很困惑甚至产生负面体验。毛姆对这种现象一针见血指出:“对他人的生活指手画脚是有风险的,所以我常想那些人的自信从何而来?他们信心满满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改变他人的行为方式、习惯和观点。所以,给其他人提建议时,我总是小心翼翼。如果没有做到了解别人就像了解自己一样,怎么可以提出有价值的建议呢?人们以传统的形式进行交流,然而对每一种交流形式的理解千差万别。不幸的是,生活只有一次,任何失误都无法重来,所以我有什么权利告诉这个人、指点那个人如何如何生活?生活很难掌控,自己都无法把日子过得圆满、完美,不敢妄为去传授生活经验。”所以,在与人相处时要多提醒自己,必须多了解别人的感受,不要简单“以己推人”,才能减少对他人的困扰。
在生活中,有的人不习惯作出拒绝,在拒绝他人之后,会感到焦虑或内疚,这种现象的存在也在于“以己推人”的心理过程。你希望自己做的所有事都能被他人接受,害怕被任何人拒绝,哪怕是轻微的拒绝,心理都会感到不适,而且认为别人亦是如此害怕被拒绝。但有些人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他们更喜欢和边界感强、会拒绝的人相处,他们觉得懂得拒绝的人,才是真诚的。所以,在交往中要尽可能克制自己“以己推人”的心理,学会拒绝,不要认为他人在和你相似的处境中会和你有相似的感受。
“推己及人”涉及到自己与他人,作为自己的一方,如前所说,要克制自己,不要强加于人,要多了解对方的内在需求,尊重对方的感受。而作为他人的一方,要让人看清你的心理空间,拒绝和不满表达得清晰明确,不含含糊糊,对方就会很清楚地发现你的边界,懂得该如何对待你,如何与你相处,这会为你们以后的交往建立很好的界限,让彼此都更加清楚对方的规则。在非常亲密的关系中,保持边界的清晰、灵活和弹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要努力去做。
2024-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