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干,干中学,知行合一
(2024-01-24 09:06:51)
标签:
成长路上学干结合杂谈 |
读书能使人博学,却不能让人睿智。如何读书,与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阅历有关。带着自己的经历、感受,去思考,去实践,更容易理解作者书写的心境,也更容易联系自己的实际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这样的读书或者学习,才更有意义。古语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学与干、知与行是一体的,学而不干难以加深理解,知而不行无法融会贯通,只有“趁热打铁”地融入实践,只有“摸爬滚打”强健筋骨,才能摸清“门道”、丰富“存储”、锻炼“胆魄”,在能力本领上更进一步。要主动融入实践的“大熔炉”,不能“闭门造车”学习,“冥思苦想”求索,学到的方法要在实践中更精通,学到的经验要在运用中更熟练。要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与实践深度结合,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锻造过硬的业务能力,造就善于担事的“宽厚肩膀”,把事干成的“灵活双手”。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任何一个人,要想高效能地习得技能,务必平衡想与做的问题。只知道低头做事,而不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思考,那就是蛮干,容易形成方向偏差,导致南辕北辙徒劳无功。反之,若只是一个劲的思考,不实践、不做事,那就成了空想主义者,即使懂得很多理论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缺乏对知识、道理的体验与实践。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只干不想的蛮干,没有价值,方向不对,再多的努力也白费。只想不干的空想,没有意义,没有体验的道理,只能算是一句空话。而实践与实干,是最好的体验。所以高效能的学习方式,是在学中干,干中学,事上磨。以此边干边想、边想边干的方式,实现勤干与巧干的完美结合,进而高效成长。
在现实中,有的人对做自己很感兴趣,对成功做事没有兴趣。这类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等于为了自己而学习,才华是自己的享受。但是,你如果除了为自己之外,还想出来做点事情,那你除了才华之外,还得有小小的野心。有了“野心”,你才下得了苦心,有耐心去做各种没意思的事,忍受得了一次次的失败。学习是人生的目的,但人生还有别的目的。如果一个人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边说着要求知,一边羡慕人家成就,自己又没有太大的“野心”去狠心做事,那就是人生观不够自洽。想要做成事,必须要下狠心,先学好本领,再把学到的东西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