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中干,干中学,知行合一

(2024-01-24 09:06:51)
标签:

成长路上

学干结合

杂谈

 

读书能使人博学,却不能让人睿智。如何读书,与个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阅历有关。带着自己的经历、感受,去思考,去实践,更容易理解作者书写的心境,也更容易联系自己的实际解决问题。这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过程,这样的读书或者学习,才更有意义。古语云:“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学与干、知与行是一体的,学而不干难以加深理解,知而不行无法融会贯通,只有“趁热打铁”地融入实践,只有“摸爬滚打”强健筋骨,才能摸清“门道”、丰富“存储”、锻炼“胆魄”,在能力本领上更进一步。要主动融入实践的“大熔炉”,不能“闭门造车”学习,“冥思苦想”求索,学到的方法要在实践中更精通,学到的经验要在运用中更熟练。要将所学到的理论和知识与实践深度结合,在实践中巩固知识,在实践中锻造过硬的业务能力,造就善于担事的“宽厚肩膀”,把事干成的“灵活双手”。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说:“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任何一个人,要想高效能地习得技能,务必平衡想与做的问题。只知道低头做事,而不结合实践进行分析、思考,那就是蛮干,容易形成方向偏差,导致南辕北辙徒劳无功。反之,若只是一个劲的思考,不实践、不做事,那就成了空想主义者,即使懂得很多理论知识,也只能是纸上谈兵而已。懂了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就是因为缺乏对知识、道理的体验与实践。王阳明说:“夫学、问、思、辨,皆所以为学,未有学而不行者也。”意思是学习、询问、思考、分辨,这些都是为了学习某一件事,而要掌握这件事,光学不做是不可能的。只干不想的蛮干,没有价值,方向不对,再多的努力也白费。只想不干的空想,没有意义,没有体验的道理,只能算是一句空话。而实践与实干,是最好的体验。所以高效能的学习方式,是在学中干,干中学,事上磨。以此边干边想、边想边干的方式,实现勤干与巧干的完美结合,进而高效成长。

在现实中,有的人对做自己很感兴趣,对成功做事没有兴趣。这类人为了学习而学习,等于为了自己而学习,才华是自己的享受。但是,你如果除了为自己之外,还想出来做点事情,那你除了才华之外,还得有小小的野心。有了“野心”,你才下得了苦心,有耐心去做各种没意思的事,忍受得了一次次的失败。学习是人生的目的,但人生还有别的目的。如果一个人搞不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一边说着要求知,一边羡慕人家成就,自己又没有太大的“野心”去狠心做事,那就是人生观不够自洽。想要做成事,必须要下狠心,先学好本领,再把学到的东西很好地与实践结合起来。

     干中学”和“学中干”即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就是要打破学习与工作的严格界限,将二者融为一体,从而利用一切机会最大限度地扩大学习成果,并在第一时间将学习成果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俄国著名文学家契诃夫曾说过:“人应该有三个头脑,一是自然的头脑,二是书本的头脑,还有一个是生活的头脑。”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并倡导“知行合一”,这些话讲的就是干与学的关系。历事炼心,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如果不实践,永远无法内化成自己的认知,只有敢于行动,去经历,去体验,才能形成自己的理解。古人说历事炼心,从事上悟理,在理上改行,长此以往,才能实践出真知。

    2024-01-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