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包容之心对待世事
(2024-01-18 15:23:54)
标签:
宽厚豁达包容杂谈 |
世上之事,林林总总,原本就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这是正常不过的事。虽有时表面上看法一致,然而不同的看法必然还是存在;有时某些人会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其实并不是真的要反对什么,坚持什么,而是说说而已;在不关乎什么重大原则和立场的问题上,不少人还会放弃自己的看法,在表面上和多数人保持一致。因此,人必须要有包容之心,心平气和地倾听各种看法,只要认真听,还会听到不少对自己大有裨益的观点。那些观点虽有可能与我们自己一贯看法不一致,却正可教育我们,应以包容的心态对待世事,促进和谐多元社会的发展。生活的禅法,在于包容和理解别人,这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勇敢,是对自己人生的自我升华,修正自己的品格,沉淀自己的修养,把一种宽厚平和的心态活成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个世界上,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是公平的,不可能什么人都能与你保持和谐,关键是我们要有一颗平和的心,去包容与忍受。一个人变得从容宽厚,并不是外界环境突然变好了,而是自己的心态变好了,觉得世界可亲可爱了,没有什么可厌可恨的。 林清玄说过:“唯其柔软,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才能除挂碍。”包容的人,有一颗柔软的心。有了柔软之心,人不管走到哪里,也不论遇到什么样的人,都不会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于是,做事的时候,心境更为平和,心态更加淡定,整个过程也更为从容、洒脱、自得,甚至谦逊有礼,温文儒雅。
一位人类学家去非洲部落考察,曾与当地孩子做过一个游戏,要他们排成行,向一只装满美食和礼品的篮子跑去,谁先到达东西就归谁。结果,孩子们手牵着手一起往前跑,一起去分享篮子里的好东西。人类学家惊讶问他们:“明明一个人可以赢得所有好东西,你们为什么还要一起跑呢?”一个女孩子答道:“如果其他人都很悲伤,谁又可能独自快乐呢?”南非祖鲁语有个词“ubuntu”,意思是“我存在是因为有大家的存在”,这是非洲的一种传统价值观。他们相信,每个人都是因别人的存在而存在的,“我”与大家紧紧相连,大家应当互相包容,“孤独的人”是不存在的,你存在于群体中。当你有了归属,也就有了你自己。人类是在互相包容中生活,因为有了包容,才可以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