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变老,是人生的学问更是人生的实践

(2023-11-30 08:07:46)
标签:

夕阳余晖

老的学问

杂谈

人们通常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是指到老了还要继续学习。但也有另一种理解:衰老是一门学问,需要认真学习并摸索,特别是老年人要探究明白,究竟是怎样一点点变老的,并接受自己的老去。“老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其实有时并不那么“自然”,自身对这个过程有影响,个体的差异也很大,因此“老的学问”,大多要靠自学、自悟,而不是照抄别人。若想老得“自然而然”,就必须跟随变老的步伐,认清来势,适应它,接受它,使自己老得丰润与和畅,那才叫“自然而然”。

变老,是生命的一个过程,如何变老,则是人生的一门必修课程,但这门课程没有标准答案。对于这门课,学得好与坏,学得深与浅,甚或学与不学,完全取决于自己的需求与感悟。一般就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人之老也,形益衰,而智益盛。”自然规律不可抗拒,老了还幻想着“智益盛”,老了还要成“精”,是不可取的。另一种是“老来万事付无心,巧语不如喑。”不是装聋作哑,老装着太假、太累,而是真活明白了,无须说,说也无益。该老就随它老,无论最后的岁月里发生什么,都扛下来,不叹息不放任,自然衰老,老得自然。

说变老是一门学问,不会错,但其实变老,更是人生的一次重要的实践,是一次次的教训、一次次的感悟,使你慢慢体味到衰老是怎样一个过程,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如先哲所言:“老似名山到始知。”你得去爬一次名山,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衰老可不是“看景不如听景”,只有自己进入老境,才能边老边咂摸,慢慢体会衰老的奥秘。衰老是一种衰落,但也是一种成长,人是向死而生的存在,只有不惧死亡,才能让自己的心态更加成熟,活得更加自在,让夕阳的余晖更加绚烂。

人有什么样的老境,取决于少年时发了什么芽,青年时开了什么花,中年时结了什么果,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没有办法重新来过。现在许多中年人,忍气吞声,忍辱负重,为的是争取一个所谓的有尊严、有资财、有自由三有老年。余秋雨先生对此不以为然,他说:中年人最容易犯的毛病,是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老年。一个窝囊的中年抵达不到一个欢快的老年。这正像江河,一个浑浊的上段不可能带来一个清澈的下段。习惯了郁闷的,只能延续郁闷,而且,由于暮色苍茫间的体力不支、友朋散失,郁闷只能更加郁闷。只有在中年树起独立的桅杆,扬起高高的白帆,才会有好风为你鼓劲。中年人的坚守,应该从观点上升到人格。 人到了老年,最难的便是内观一心,要使丝毫无慊,而要无慊,最需要的是正气、骨气与义气,这也是有生以来修身养成的,因此青少年时要注意修养自身,中年万万不可以自弃。等到老了回首一生,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圆满,内心才没有丝毫怨恨、遗憾与愧疚。《黄帝内经》载: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三气养成的老人,其一生如入八卦炉,久经锤炼,炼得内心干干净净,其必有后福。

2023-11-3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