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命中的两个“我”

(2022-12-16 08:24:32)
标签:

守护自我

自觉

自省

杂谈

        有一位作家说,一个人的生命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行走坐卧的“我”,是为“外我”;一个是能够欣赏行走坐卧的“我”,是为“内我”。两个“我”,前为客,后为主。后者对前者,是审视,是监督,是把持,而最高的境界,是欣赏。所有的省悟,都是对自己观照和凝视的结果。能否守住“外我”,为自己当家做主,决定于“内我”。

       徒然草》中说,若心中有主,则万事不入我心。“内我”清醒,有主见,外界的是非恩怨,尘嚣烦恼甚至指责叱骂,便缠绕不住、阻碍不了。假如“内我”软弱无力,则“外我”就会放任自流,误入歧途。“内我”清醒和睿智,通过对“外我”一点点审视、矫正、完善,反复修身磨练,使人生进入更高境界,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消蚀,即使富贵了也能保持彬彬有礼,不忘乎所以。

生命中的两个,经常会打架斗殴的。英国作家凯特柯克帕特里克在他的书《成为波伏瓦》中说:我的母亲一面强迫自己不断地奉献牺牲,一面苦苦对抗自由被剥夺的痛苦。前者是外我,后者是内我,人世间没有人可以一边说着我在自我牺牲,一边心里不觉得苦,所以母亲活得特别纠结痛苦。波伏娃(法国哲学家)在日记里就叮嘱自己:不要做德波伏娃小姐,要做你自己。不要去追逐外界强加给你的目标,不要去盲从既定的社会结构:对我有用的东西才是有用的,这样就可以了。如果完全牺牲自己,奉献他人,实际上是一种道德上的自杀。任何人,如果只顾外我,内心是多么的不甘,也很难长久。

         还是女作家、心理学家李银河比较通透,她认为必须首先让内在的自我快乐,她说:“我不愿意随意地挥洒自己的生命,只要活一天,活一小时,活一分钟,就想让它充满各种各样感官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我对自己的生命取一种斤斤计较的态度,计较它的每天,每个小时,甚至每分钟。因为所有的身外之物都不是我的,真正属于我的只有这些时间。我将继续坚持这种态度,直到生命的终结,那时,我将告别这一切,完全解体,在宇宙中消失得无影无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马尔克斯也喜欢生活在内在的自我中,讨厌被人打扰,他说:“比起有人左右情绪的日子,我更喜欢无人问津的时光。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就是独处的时候,安静自在,不用周旋于别人的情绪,也不必刻意判断他人的心思,自己陪同自己,回归一个真实的自己。”

 

 

      2022-12-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