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变换一下思维,会有新的感觉

(2022-10-07 08:16:33)
标签:

思想方法

角度

杂谈

俗话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强制要公说婆有理,或者婆说公有理,肯定是行不通的。人与人之间,由于教养、环境、处境、利害关系的不同,在对事物的认识上,是难于完全一致的。对一件事情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的,但就是有人总以为真理在自己一边,强要人家接受自己的意见,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人,当与你的意见不一致时,他不再和你针对事情的本身来争辩,只是情绪化地问你:凭什么你就不能听我的?这让人很无语。所以有人就说:永远不要试图说服不同层次和不同认知的人。

坐井观天的寓言里,都认为青蛙是愚蠢的、无知的,但是青蛙自己并不这样认为,天上飞翔的小鸟多次指出它的谬误,但它不承认,反而认为是小鸟的错。单纯意义上的无知通过学习是可以变得有知的,如果不承认自己的无知还以为知之甚多,这才是无可救药的无知。这只青蛙不承认自己的无知,那它只能一辈子生活在井里,因为它不知道天外有天。

从什么角度看问题,就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从不同角度得出的结论,不仅难以一致,而且往往迥然不同。有人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自我,总觉得自己怀才不遇,总觉得自己不幸运、不快乐。但是,如果站在他人的角度看,你的怀才不遇,只是一种自我感觉,很可能觉得你本来就是平庸之辈。其实,要真正了解自我,不妨换位思考,试着从别人的立场、别人的角度去观察,才能摒弃自我感觉良好的弊端。角度是观察人、观察事物的出发点,只有从不同的角度反复观察,才能认识得更全面、更透彻、更清晰。

遇事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跟这一个人平常看待事物的思维定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更容易注意到事物积极的一面和主要矛盾,那么就更容易激起活力,获得快乐和满足;如果总是关注事物中于己有利的方面,却很少关注、衡量别人的付出,那么他就更容易消极、悲观,甚至怨天尤人。一切都是角度问题,每件事情都是多维的,若只有一个角度就会狭隘地割裂它,所以观察的角度越多越好。在所有类别的优势中,多角度的优势是一个人最大的优势。因此观察事物时,应该经常提醒自己转换视角,不被固定思维束缚,以便更好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只有跳脱出来,不被眼前的具象限制住,才能把心结打开,更好地去拥抱世界。

法国作家加缪在《异乡人》中说:我常想,若是有人让我住在一根枯树干里,天天无事可做,只能仰望那一小块天空的变化,最后我也会慢慢习惯。人到最后什么事都会习以为常。习惯是个可怕的东西,它可以把以前无法接受的事情变得习以为常。当你感到无法伸展想象,思维麻木时,一定要超脱出来,换一下背境、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方法,跳出固有的思维习惯,才会有新的感觉,才会找到新的天地。

2022-10-07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忙里偷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