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灾乐祸
(2022-09-25 08:17:53)
标签:
世道人心幸灾乐祸杂谈 |
日本前首相安倍遇刺身亡后的一个早晨,我上街买早餐,听到两个街边流动小贩有趣的对话,一男一女,一个卖水果,一个卖酸奶,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女的说,这几天很开心,因为安倍被打死了。男的说,他也很恨安倍,死了好,留着是祸害。幸灾乐祸,溢于言表。他们文化不高,对安倍的了解也极为有限,为什么就那么恨?他的死为什么就让他们那么高兴?可能是:安倍在媒体上的形象就像是个坏人,更重要的是存在于民间的对日积怨。日本侵华,凶狠残暴,血债累累,虽然七、八十多年了,但留在民间的愤恨要消除几乎是不可能的。
置身事外,不但对他人的不幸无动于衷,还以别人的祸事为乐,幸灾乐祸常被认为是一种不道德的情绪。然而,幸灾乐祸却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情绪。人的社会性很强,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一种方法是主动提高自己,另一种方法是别人社会地位降低。别人社会地位降低了,就能从对比中提升自己的地位,从而触发大脑中创造快乐的奖励,幸灾乐祸就源于大脑中的这种奖励。就是说,那些不幸的人为其他人提供了朝下比的对象,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当然,遭遇灾祸这个人,还应该是一个“罪有应得”的人(安倍就是这样的人),如果一个好人出丑,通常不会幸灾乐祸。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认为,
超越对幸灾乐祸只是进行道德谴责,我们可以更多地思考它的意义。每当看见有官员因贪污腐败被调查,许多民众都感到“大快人心”,这似乎成为一种自然反应。问题是,腐败本就是一件坏事,怎么能因为希望官员倒台,反倒盼望他们多多腐败呢?这种幸灾乐祸,不是因为心术不正、人格卑鄙,而是因为坏官祸害百姓,民众无可奈何,除了希望他撞在反腐的枪口上,实在也没有别的办法。
如此一分析,群众对安倍遇刺一事表现出幸灾乐祸,似乎是可以理解的了。不过,人生海海,潮起潮落,谁都有幸运与倒霉的时候。如果不是特别的原因,对遇到灾难者,都应给予同情,而不能在一边偷着乐,这是做人的道德底线。当你学会敞开胸怀,放开眼界的时候,就不再拘泥于眼前的一时祸福,才能活得通透,活得洒脱。
2022-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