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从社交焦虑中解脱出来
(2022-08-16 06:20:21)
标签:
心理调节社交杂谈 |
有的人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的人以及社交情境,产生明显的焦虑、惊惧,这就是所谓的“社恐”。其实,不喜欢社交,害怕热闹,更多的是不擅长与人交往,害怕尴尬,在社交时会感受到压力并且表现得比较紧张。由于不喜欢社交的人多是内向者,有就人把社交焦虑者和内向的人划等号,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社交焦虑并不等于内向,就是外向的人,社交时有的也会紧张的。
也有些内向的人,宁愿被别人说是傲慢是端架子是臭清高,也不愿意多交际,多些人情走动。他们也明白人际交往的好处,就是不愿意走出这一步。其实他们的不想交际,根本也不是清高傲慢,而是自感心眼不够用,应付不了复杂的话题和人情往来,宁可躲得远远的被人指责,也不愿参与其中搞得自己很别扭。
社交焦虑的本质,就是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其实是自我中心在作怪。细细想想,害怕人多,恐怕怕的不是别人,而是害怕暴露自己的笨拙,因为自己不知道在人多的场合,要如何开口才是体面的,举止如何才是合乎规范的。有些自卑,不自信,就容易紧张。因此,你需要认识到自己并不是世界的中心,没有太多人会盯着你的一举一动,随时评价你,就可以活轻松一点,随意一点。同时,你可以把注意力的焦点从自己转向别人,主动地去关心一下别人,当一个好的倾听者,就从容许多。
害怕社交,就躲避社交,这不是好办法。一直不与人交往,会让自己在生活中体验不到更多的快乐,而更多地体验挫败感,会让性格变得更加敏感、胆小,更容易出现压抑、易怒、注意力散漫等状态。而且会更加害怕社交,从而把自己牢牢困在原地。不愿与人来往,交流很不自如,不能很好地展现自己,会让自己无意中错过人生的很多可能,成为自己成长的一种限制,实在是一个遗憾。
人总是活在关系中,需要与人连接,需要被关系滋养。害怕社交,与个性有关,但也与你缺乏正确的社交方法有关,得作出改变,把自己从心灵“内卷”当中拯救出来,投入到真实而丰富的生活之中,别让社交障碍成为你人生的绊脚石。
一个不善交际的人,特别是碰到生人就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接近,都很羡慕、钦佩那些会交际、会应酬的人。有时也想试着学,但一直学不会。其实这主要是信心问题,世界很大,人生很宽,社交有些怯懦障碍没什么大不了,重要的是,勇敢向前,一点点走出自我封闭的自我。向不熟悉的人敞开自己,又不知道别人会如何看待自己,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一个人的强大,就是能战胜懦弱卑怯的自己,勇于与别人周旋,并在周旋中保存自我,站稳脚跟。经历了多次锻炼之后,你就会发现,自己成熟老道了许多。
要给自己设置一个小目标、小挑战,比如主动说些话,向人展示你某一方面的才能,也可有意识地参加自己认可的一些聚会,让自己迈出社交的第一步,从而慢慢改变自己。与其抗拒社交,还不如学会接纳自己内心的焦虑惧怕情绪,接纳自己原本的样子,才能变得更自信。接受了有“社恐”的自我,决定只在想说话的时候才说话,想笑的时候才笑,不为避免冷场而刻意表演,才拥有了内心的平静,就会感觉到,做真实的自己是那样自在。
与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不想见又不得不见,很多人会紧张。一个比较有效的应对办法是,在你与外部世界之间添加一个可控第三者。这第三者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还可以是一件事,如由别人陪着、自己送点小礼品、或替人转交一件东西,还有中国式的发烟、敬酒、聚餐等,都可以拉近彼此距离,都可以成为构建人际关系时的可控第三者。作为一个人走出自己孤独的想象中的世界,而进入现实世界前的一个过渡状态,通过一个过渡性客体而初步形成对外界的掌控感,是增强信心所必需的。但要学会对可控第三者的使用,要确实为你所用,而不要让自己被第三者所笼罩。接着下去,能够不借助第三者,直接去与人打交道,那是一个人成熟起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