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无己”到“无待”

(2022-07-19 07:52:25)
标签:

自我

杂谈

孔子曾去拜访老子,临别时老子赠言: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做儿子,不要太坚持自己;做臣子,也不要太坚持自己,而要尽“儿子”“臣子”的本分。世界上,谁不是别人的儿子呢?谁又不是别人的臣属呢?但不管是什么身份,都要毋以有己,每个人都要学会谦恭,学会听取并欣赏别人的主张。如果每个人都固执见,我行我素,世界将被切割成无法互相包容与理解的碎片。老子无己的观念,不但充满着智慧,也是道德至高的境界。

“无己”,是指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与我的对立,把自己消融于天地万物之中而臻于道我合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地。对于“无己”的观念,庄子有过更深入的探讨,庄子曾说:吾丧我。”“,即自我的本体,本来的自我;“我,附寄于的自以为是的观念、知识、经验、是非、好恶等成见”“成心总是遮蔽着,没能使与世界赤诚相见、互相洞开,反而使得李代桃僵了。所以,智慧的根本在于呈现本来的,汰除附寄的”——“吾丧我”,达到“无己”,才能与他人赤诚相见。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泯灭了物我的对立与区别,不再有;神人听应自然,完全抛弃了功业的概念;圣人深明事理,完全抛弃了声名的桎梏。伟大的人不为自我、功业、声名所累。庄子所说的至人,就是说达到称为一个人的境界。如果我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不算人,至少不算至人。人要是能达到把握自己的生命,才叫做至人至人无己,达到至人境界就无我,没有我自己,这个是很难的。 无我,要活着做到才算,这就需要很深的工夫。有了这个工夫,就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的意思是说,把握天地的本性,顺从阴阳风雨晦明的变化,畅游于无穷的世界,还有什么必须依赖的东西呢?到了这个境界,就是“无待”,这是一般人难以企及的,是神的境界。这个世界上人没有绝对的自由,你能抛却多少期待,舍去多少欲念,便能获得多少自由。

有待相对,无待",就是一种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自由境界。世间的一切均为有待,限制了自由,而绝对的自由在于超越有待,达到无待。达到无待之境,最根本方法就是无己。苦乐之情,得失之忧,皆因有己而起。来自客观方面的有待不是对自由的真正束缚,真正的束缚来自人自身。只有无己,从精神上超脱一切自然和社会的限制,泯灭物我的对立,超脱一切荣辱得失的思虑,游心于无穷,从而无所待,达到精神的绝对逍遥。

现实中,人常常幻想,如果能随心所欲就好了,却想不到随心所欲毕竟以为前提。心中有,则心必随而动,从而受制于。这和庄子理想中的自由相距甚远。在庄子看来,只有无待,即拋开任何外在条件的限制,才能有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虽然对芸芸众生来说,要达到这种境界十分困难,但人至少可以尝试着摆脱世俗观念的束缚,将心思从对功名利禄的渴求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找寻真我,获得通达恬淡的内心。心通达了,人生也随之开阔;心恬淡了,烦恼必然减少许多。

      2022-07-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