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某些地方方言中,“德行”是讥讽人的话语,如看谁不顺眼,瞧不起他,就说“看他那个德行”。其实“德行”在汉语中,是指人道德品行方面的素质,是正面用语。形容人有德行的成语很多,如:舍己为人
、大公无私 、知行合一、德才兼备,等等
。有德行的人,善待自己,更善待别人,他们不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有人说:“人和人,短期相处看脾气,所以需忍让;长期相处看性格,相合是朋友;一生交往看德行,德行皆佳方稳妥”。人德行好,记得感恩,懂得珍惜,善待他人,亦善待自己,心灵自然就美,自然就能广结善缘。
在传统文化中,“德”是人最重要的素养,人重在善良,贵在德行,没有德行的人被人瞧不起,不可能有高的成就。人的良德善行,集中体现在对人对事上,以义气为人际交往的要件,以良心为做人处世的根本。最起码的要求是:做人要善良正直真诚,无论对什么人,都要一视同仁,只要他是凭自己能力吃饭的,都予以尊重;做事要踏实认真勤奋,勇于负责,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虽然也有不完满,但可以无遗憾。
在佛教的语境里,“德行”两字也是很正面的,一般的解释是指功德与行法,“德,乃所成之善;行,乃能成之道。”“德”与“善”是相连的,要得到善的报应,就必须广种善因,心中常存仁恕之善,行为就有德行。人身上最大的价值就是自己的德行,厚德者载物,内心善良、柔和、宽厚,相由心生,境由心转,善有善报。一个人,德行高了,就有了气场,有气场了,处处有朋友。要改变命运,靠的是自己的正能量。气场变了,运气就变了;运气变了,命运就变了。
蔡元培当年就任北大校长,就职演说中对学生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抱定宗旨;二、砥砺德行;三、尊敬师友。他把“德行”列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期望学子们不被颓废的社会风气左右,严谨对待品行修养,以身作则,匡正流俗,为天下人之道德楷模。道德是用来约束自己,而不是用来压制别人,以道德自命的人更应该持守本分,首先就是要管教好自己,做到如孔子所说,杜绝四种弊病:“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也就说,不主观臆断,不绝对化,不固执己见,不以自我为中心。最不能忘记的还有这四条:话不要说错,床不要睡错,门槛不要踏错,口袋不要摸错。自己修好德,才能做到问心无愧,才能用自己高尚的德行去感化别人。
2022-08-31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