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先生说:“爱的价值在于它自身,而不在于它的结果。人与其说有理解才有爱,毋宁说有爱才有理解。最强烈的爱都根源于绝望,最深沉的痛苦都根源于爱。”爱是没有界限可以隔阻的一种情感,一种境界;爱是一种沉迷,一种依恋;爱是一种付出,一种等待;爱是一种守护,一种包容;爱是一份牵挂,一份惦念;爱是不离不弃,是相守相伴;爱是广泛而具体的,弥漫和渗透于一切方面;爱使人丰盈,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贫穷就是爱的缺乏。勇气源于爱,一个人如果没有爱的能力,对世界必定是麻木无感的,也无所谓责任。爱由强大的欲念所推动,不过它是良性的,与贪婪和攫取有天壤之別。爱是改变和改善一切的力量,当我们心中有爱时,就会努力去使自己变得更好。
爱像世上所有美好事物一样,天然包含了黑暗面,让人不舒服的爱很多。该如何爱与被爱?这是曾让很多人困惑迷茫的问题。一般来说,对于爱,能接受的全接受,不能接受的也接受深刻的爱意。首先是:接受爱意,因为爱本身值得尊重感动,别急着顶回去;然后是不改初心,因为我有我的主见,不是所有的爱我都可以接受;最后是像别人爱你一样爱别人,乐于把爱回报给爱你的人,也乐于把这份爱传递过去。
爱,无法解释,只是体验。爱,有那么多的滋味,有那么多纠缠不清的情怀,更有着无限的因果与矛盾。只有爱人或被爱,才有可能了解爱的意义,没有经历爱,就无法了解爱。爱无对错,它只是发生,只是遭遇,爱对了或者爱错了,都是爱,都是一种感情付出。爱虽无法解释,却可以解释世间的一切。爱必有耐心,无爱者必定急于求成,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当你把爱投入到一个对象上,你就是在创造,这个时候生命的状态最单纯,心最静。
爱不是爱抽象的概念,而是爱具体的人。爱人类,却不爱具体的人是当今很多人的通病。人类是抽象的,并无具体的对象。爱人类是虚无缥缈的,无须投入真心,可收放自如,还可以为自己赢得道德上的优越感。但具体的人总是有那么多的问题,总是那么不可爱。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这正是环境在训练我们的爱心,因为真正的爱往往是对不可爱之人的爱。陀思妥耶夫斯基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要爱具体的人,不要总是想着爱抽象的人。”从人本主义出发,好好地做个具体的人,也把别人也当作一个具体的人,这是非常简单而且是基础性的。具体的人,具体的事,具体的变迁,具体的作品,才能让我们的人生可以更好地相互沟通、借鉴。面对人生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干涸沙漠,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疗愈方法是,爱具体的人,找到“人身上的人”。所谓“人身上的人”,就是“人的形象”和有充分价值的“思想的形象”的结合体,也就是走向了“思想的人”。
爱,是强大生命力的一次次表达,古往今来有大作为者,都有强大的爱力在内部支持,这是一种广泛而深入的、持久的、绵绵不绝的能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对人对事有着无限的兴趣、无尽的探究心,他想安慰所有的人,自己也不愿寂寞。西方哲人所说的“我思故我在”,在苏东坡这里可以改为“我爱故我在”,他的爱无处不在,既广大弥漫,又具体实在,他对于无数活泼有趣的生命,想抚摸他(它)们、拥有他(它)们,也想为对方付出一切。他愿意在一切可能的地方施以援手,也愿意在许多时候倾心尽力。他实在是一个千古罕见的情种,但他不是一个狭隘俗腻的风流人士,不是一个寻觅尤物的贪婪猎手,而是一个爱护一切生命,依恋万物、享受万物,并愿意为之陶醉和付出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