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一词中的“素”,就是平素,“素养”也就是“平素的修养 ”。一个人的素养,是以人的先天禀赋为基质并在平日养成的,良好的素养是好的习惯和用心反省相辅相成的结果。而教养,则是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教养不是轻易地从别处买来,贴在自己身上的标签,而是社会影响、家庭与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是一个人的生命里长期沉淀下来,逐渐养成的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一个人素养好,无关一个人的出身背景,却受生活环境影响感染,经过长期潜移默化地修炼,在不知不觉、无声无息中形成的,是从骨子里自然流露
出来的光彩夺目的情操。
修养的基础部分与教养重叠,但修养与教养还是有区别的,教养是以先天为基础,由原生家庭与学校教育教化以及社会环境熏陶的结果。而修养是依靠个人的毅力与智慧,不断战胜自己的占有欲与好胜心等私心杂念,慢慢磨砺而来的,把粗粝的石头打磨成温润的璞玉。不管是素养或者是教养,都离不开个人有意识的修养,通过日常坚持不懈地修行,在思想品德等方面达到新的水平。概而言之,教养是良好的家教、丰富的学识,生活的磨炼结果;修养是长期自我反省、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结果;素养是教养修养的滋润,加上个人的造化,兼收并蓄,铸成自己的良好秉性。
“有教养”绝非仅仅是表面干净得体的穿着,和看似彬彬有礼的举止和一肚子的知识学问,而是从心里尊重社会公德、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的具体表现,那种源自内心的温柔、融入骨子的修养总能在不经意的瞬间让人动容。生活中,容纳他人的意识和宽以待人的度量则是教养的体现。真正有教养的人,总是尊重别人,处处想着别人,让人如沐春风。他们总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别人位置上思考问题,给别人体贴入微的关怀,从不对他人的生活指手划脚,时刻给别人留一分后退的余地,不会让别人难堪。越有教养的人,越懂得让人舒服,他们获得尊重的方法不是去驳倒谁、战胜谁,而是用尊重换取尊重,以自由交换自由。而一个人最顶级的教养,就是可以温柔且善良地对待这个世界。
一个人的素质由性格、教养、学识、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构成,个性很大程度是先天带来的,其他的都是后天形成的,也就说是可以塑造的。教养不只是来自家教,更不是贵族的专利,关键在于后天自我修养而成,无时无刻不在要求自己进步,自然就有了教养。出身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好坏都是外部的影响,需要通过个人的造化和修养,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生命独有的教养。一个人要具备良好的素养及教养,必须经过个人有意识地长时间努力修练养成,这需要不断反省改掉毛病,需要一个自觉积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的精神境界将得到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