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美国感受中国年

(2013-02-13 10:58:17)
标签:

杂谈

在美国感受中国年
2013/02/12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魏世平
  在美国的儿子给我们买了往返机票,一家三口在美国团聚。我和老公制作了宫保鸡丁、清蒸鱼、油焖大虾、怪味鸡等中国菜,和儿子还有他的中国同学一起聚会。他们一边吃一边问这些菜的来历和典故,我开始讲解中国饮食文化。
  俄亥俄州立大学是美国一所顶尖的公立大学,被誉为“公立常春藤”大学之一。从北邮本科毕业的儿子在这里读博士,已经有两年没回国了,这次他用实习挣来的钱给我们买了往返机票,我们一家在这里团聚。
  绿茵茵的草坪上覆盖着皑皑白雪,野鸭在流动的水塘里自由嬉戏。虽然气温在零下十几度,可草仍是绿的,还有潮湿的冷风和可以深呼吸的空气。不同肤色的莘莘学子匆匆穿梭于校园中,好像看不出任何中国年的气氛,但随着时间的移动,我的感觉悄然发生着变化……
  乘坐免费的校车,穿过具有142年历史的俄亥俄州立大学校园,我来到汤姆森图书馆。这是我上世纪80年代,在“比较图书馆学”课上从幻灯片看到的图书馆。知道它的大概文献信息和馆藏,如今亲眼目睹了这里浩瀚书量和种类的繁多。在世界各国地图收藏室里,当工作人员得知我也是学图书馆学专业时热情地向我介绍着馆藏,并让我随意翻阅收藏的世界各国和美国各州的地图。
  在图书馆阅览室里,摆放着上万册、几十个书架的中文书籍。《中国古代小说总目》、《十三经索引》、《简明甲骨文词典》等一应俱全。最让我吃惊的是,这里还有《中国中医古籍总目》、《中国医籍大词典》和饮食类书籍。做记者以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普及后,我很少再这样“博览群书”,我坐在阅览室里快速地翻阅着……
  刚下课的儿子跑来坐在我的对面,打扰了我那份阅读的宁静。“怎么样,妈妈?”他小声地问我。离家4年已经26岁的儿子不再是个冒失的大男孩了,变得儒雅起来。从一到美国,我不停地在问问题,“耳朵、眼睛信息是什么意思?”“那是耳鼻喉研究中心,是专科医院。”“那写着红色屋顶的地方是干什么的?”“那是汽车旅馆,咱们开车去纽约时可能会住一晚上。”儿子不再像在国内那样,挑剔我英语发音不准、不会翻译,总是直译等毛病了。变得就像我当年教他古诗和英语时一样地有耐心和不厌其烦了。“今天一个美国同学问我,‘你们过年就过年吧,怎么还有小年?’妈妈,小年怎么解释呢?”在过去,儿子总觉得这是婆婆妈妈的事,一往直前地学习计算机科学的他,从不关心这类问题。我又恢复了从前,给他补习着这些民俗知识,看得出来他在用心记。
  除夕前一天,儿子实验室的所有中国同学和我们在一起聚会。我和老公制作了宫保鸡丁、清蒸鱼、油焖大虾、怪味鸡等中国菜,十几个人一起动手包饺子。这些来自中国各地的学子,一边吃着一边问着这些菜的来历和典故,不停地点头。“为什么我们要在除夕12点吃饺子?饺子和交子时辰有什么关系?”接连的提问,又让我可以细腻、深入地讲解饮食文化了。
  第二天,我们一家冒着大风雪,驱车前往新泽西州的朋友家,那有十几个中国朋友和很多美国朋友在等着和我们一起过春节。早晨10点,那的朋友们和我们一边包着饺子一边看着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当祖国新年钟声敲响的时候,正是这里的中餐时间,我们举杯欢庆,同时准备着美国时间的除夕。文/本报记者 魏世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