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危机到风险预防 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

(2011-09-30 23:05:00)
标签:

杂谈

   

从危机到风险预防 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

2011/09/23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1 /1张)  专家说安全

  出场专家:刘兆平,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监测与风险评估室副主任。

  积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食品科技和产业界的共同职责。前不久 “2011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在京召开。来自全球的350余位政府官员、业内专家及知名企业代表参加,我国卫生部陈竺部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专家们深入评析国内外食品安全热点话题,并提供全球性的经验分享。我们开设《专家说安全》栏目,把他们的观点刊出,以飨读者。

  首先介绍两个概念,危机和风险,所谓危机是一种非预期的事件,可能会真正对我们造成威胁,包括健康、安全等多方面。也有可能并不产生真正的威胁,可能仅仅是媒体事件,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食品安全事件。风险就是对我们的健康、安全和其他自然环境、家庭、工作等内容造成潜在威胁的可能性,可能性不一定发生,但是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教育背景,对风险的认知不一样。

  危机的产生,是不断积累后爆发出来的,就三聚氰胺事件而言,在发生之前会出现很多并没有引起我们关注的事情,是直接导致三聚氰胺这个事件的发生原因。比如在临床医生发现婴幼儿的肾结石疾病增多了,但并没有太关注,或者在这个事件发生之前,媒体报道说,有的消费者向某部门已经提出婴儿吃某某产品导致肾结石也没有引起关注。当有很多事件累计下来,并没有被关注,最后爆发了三聚氰胺事件。危机发生后,我们就要花大量的成本去应对危机,包括时间、人力,也包括了企业信誉的成本、政府的诚信的成本等。但是,如果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们能够进行常规的检测,对这些小事件引起注意,及时处理就可能不会发生这些事件,这就涉及到下面说的所谓的风险预防。

  其实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任何事情不可能完全没有风险。食品安全也不可能是完全零风险,这是公众和专家从认识上存在的差异,风险是基于风险的概念预防安全事件的发生,它的实质就是要降低风险可能性,最终目的是提高食品安全的水平,保护消费者的安全,这样就会产生所期望的社会效益,包括提高政府的公信力、企业的名誉等很多正面影响。

  但是风险预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需要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共同的努力、合作,才能达到的目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造成危机事件。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充分体现风险预防的概念,建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制度、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第十四条提出食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应当立即组织进行检验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以及及时提出食品安全风险警示并予以公布,都是体现了风险预防的概念在里面。2010年《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也提到了风险预防这个概念,要把工作重点从食品污染的事后处理转向事前预防。有了这些概念后,要有风险预防的技术支撑。技术支撑需要全程参与,从农田开始检测,避免很多危害进入到餐桌。从食品安全讲,应该是污染物、食源性疾病、食源性疾病菌检测,这需要强大的实验室技术支撑进行风险检测。风险评估主要是回答:有没有危害?不是暴露危害?是不是接触了?最后即使接触了我的风险有多大? 另外风险交流,有了风险评估的结果,就要向公众公开,就是要透明,要传播知识让公众了解真相,这样就可以避免恐慌和危机。我们需要一批专业人员来传播知识,这样才有利于风险的预防。一旦发现问题要通过相关的平台告诉消费者及时警示他们,让他们主动避让,可以降低风险、降低危机的发生。

  食品安全标准要充分考虑健康风险,将我们的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另外就是全程监管,如果没有监管做到位,风险就很可能发生。最近发生的瘦肉精事件正说明了这个问题。另外是诚信体系建设,从杜绝非法添加这方面就可以看到诚信体系建设是多么的重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