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谭概 痴绝部第三 《喜得句》
(2018-01-23 22:35:52)分类: 古今谭概 |
喜得句
葑门老儒朱野航,颇攻诗。馆于王氏,与主人晚酌罢,主人入内。适月上,朱得句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喜极发狂,大叫叩扉,呼主人起。举家皇骇,疑是火盗。及出问,始知,乃取酒更酌。
一酒也,先生赏诗,主人压惊。
闽人周朴,性喜吟诗。每遇景物,搜奇抉思,日旰忘返,苟得句,则欣然自快。时适野,逢一负薪者,忽持之,厉声曰:“我得之矣!句云‘子孙何处为闲客,松柏被人伐作薪。’”樵夫矍然惊骇,掣臂弃薪而走。遇徼卒,疑樵者为偷儿,执而讯之。朴徐往告卒曰:“适见负薪,因得句耳。”卒乃释之。一士人欲戏之,一日跨驴于路,见朴来,故欹帽掩面,吟朴旧诗云:“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向东。”朴闻,遽随其后。士促驴而去,略不顾。行数里,追及,语曰:“仆诗‘河声流向西’,非‘向东’也。”士人颔之而己。闽中传以为笑。
释义:
1.旰[gàn]:晚,天色晚。
日旰忘食:天色已晚仍顾不上吃饭。形容专心致志,勤勉不懈。
2.矍[jué]:惊慌地看着。
3.欹[qī]:倾斜,歪向一边。
译文:
苏州葑[fēng]门有一个老儒,名叫朱野航,诗做得好;在王姓大家中作塾师。某晚应主人之邀一起喝两杯。酌罢主人入内宅休息而朱翁则余兴未尽。正值月圆初上,朱翁得句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年几见月当头?”喜极发狂,拍打着内宅的门子大声喊叫主人快起。主人全家惊恐不安,以为不是失火就是失盗。等主人出来一问,才知道是怎么回事。于是端出酒菜,再接着喝;一则让先生品味佳句,再则给自己压惊。
冯评:理解,尊重;便雅了。一杯酒,先生品味佳句,主人给自己压惊。
福建人周朴喜诗。每遇风物美景,他就绞尽脑汁,搜索奇特的句子;以至于日暮忘归。偶得佳句,便喜不自禁。某日周朴到郊野中去寻找灵感,碰到一个砍柴人。忽然他毫无征兆的上前就抓住砍柴人,厉声说道:“我得之矣!句云:‘子孙何处为闲客,松柏为人伐作薪。’”樵夫被吓了一大跳,惊惶四顾,然后拽回手臂扔下柴担就跑了。跑没多远,遇到巡逻防盗的士兵;士兵见他神色慌张,就把他抓了起来。这时周朴慢悠悠的走过来了,告诉士兵说:“我刚才见他挑着柴薪,灵光忽现,得一佳句。他闻听我的佳句就被吓得落荒而逃了。”士兵便把砍柴人放了。某个久闻其名的士子想要戏弄他一番。那天士子骑着一头驴走在路上,远远的看见周朴来了,就故意把帽子歪戴,遮住脸;待周朴走近,士子高声吟诵周朴的旧诗,云:“禹力不到处,河声流到东。”(大禹治水,所到之处河水都向东流。‘禹力不到处’河水应该向西流)周朴一听,马上加快脚步,想要追上他。士子见状也催促着驴一溜小跑,故意不回头看后面。就这样周朴紧跑慢赶的好几里地,终于追上了士子,告诉他说:“我诗本为‘河声流到西’,非向东也!”士子忍着笑,对他点了点头。
葑门:位于江苏苏州城东,相门之南。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因附近河中有(鱼専)(鱼孚)鱼(江豚)出没,又名(鱼専)门,(鱼孚)门。又以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该门经历代多次重建。清初重建门楼,题以“溪流清映”额,并增辟水门。民国25年门楼被拆除。50年代拆除城门
前一篇:古文谭概 痴绝部第三 《骄痴》
后一篇:古今谭概 痴绝部第三 《太史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