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丁美玲心理咨询师
丁美玲心理咨询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01
  • 关注人气:12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学综合征,不是病,却很闹人

(2017-08-24 20:05:44)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

心理咨询

分类: 儿童心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piclWzGduXvSx3SSjKfq5lqoiaiaOWOX2SBBMHt1DK4eFzeuC2AddJMUXXibFMLpXKuPzynNcX4WH9ibpVNh66xOrCA/640?wx_fmt=jpeg&tp=webp&wxfrom=5&wx_lazy=1

文字耕耘不易,转载请联系本公众号

作者  姜 琳 

副主任医师

大连市心理医院早期干预(儿少)病房负责医

 


      开学综合征,不知是谁起了这么个名字,既有趣,也很形象。“开学综合征”不是一个病名,它只是形容一种状态。

 

下面这段话给出我们理解开学综合征的一个角度。


“即日起,各位仙尊就要到凡间历劫了,品尝人间六大疾苦:送娃、接娃、看娃学习、带娃上课、早起给娃备早膳、晚睡给娃查作业。无休息、无娱乐、每天24小时候命。历时四个月,方可有一小休。此番渡劫需耐心十足,稍有不慎便会走火入魔,到时候娃就只能自求多福了!献给我即将开学的家长朋友们”。


看到忧虑烦躁的家长了吗?想到他们的孩子了么?

 

     “开学综合征”有多种表现形式,生理上多表现为:失眠、嗜睡及一些查无原因的头晕、恶心、腹痛、小便频繁、疲倦、食欲不振等;在心理上则多表现为:记忆力减退、理解力下降、厌学、焦虑、上课走神、情绪不稳定,哭闹易发脾气,行为拖沓等。


     这种情况在小学中学都有,原因是什么呢?

 

先从孩子本身来看这个问题。一个喜欢上学的孩子是不会出现开学综合征的。但是也有例外,如,上学是没有问题的,孩子在学校也很开心。但是他不喜欢离开自己的妈妈或者是主要的抚养者,所以造成了分离焦虑,表现为哭闹,躯体不适等等,看起来好像是上学的问题,其实是亲子关系问题。

 

其次,从环境角度来看。

1.有的学校过于严格,老师过于严厉,课业负担相对过重,我们目前的教育制度还不能完全做到因材施教。不同智商水平,不同性格特点,甚至是不同天赋的孩子,被在同样的环境下受同样水平的教育,一定会有人不适应。

 

2,孩子抚养者对待孩子上学及写作业的态度。从上面网络流传的“渡劫”的传说来看。那些特别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重视孩子写作业的效率。甚至是粗暴对待孩子的家庭,容易出现开学综合征。

 

3,相对过多课外教育,如果超越了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占用孩子过多可自主支配的时间,则会耗竭孩子上学的激情,使孩子在漫长的相似情境中逐渐的烦躁起来。

 

该怎么办呢?

是抱怨教育体制还是加强对孩子的管理教育。也许不是那么简单的。

 

有几点建议,可以试试看。

1.稳定的亲子关系

孩子都是很敏感的,他会很在意抚养他的人,比如妈妈对他们的感受和评价。要让孩子感到上学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儿,而不是因为妈妈不喜欢他了,和惩罚他,才让他去的。无论他上不上学考的好与不好,妈妈都是爱他的。还有父母之间稳定的关系,对孩子也很重要。

 

2,鼓励所学的内容而不是嘉奖其得到的成绩

从长远来看,一个孩子所学到的知识,远比他的成绩分数和排列的名次更重要,这种获得知识的成就感,是更持久的动力。

 

3,温柔地坚持

简单粗暴,只会对孩子造成伤害。其实越小的孩子,他不能理解原因,只知道妈妈生气啦,不喜欢我了?比如写作业,很多孩子起初都很拖沓,最后把爸爸或者妈妈逼的,对他大发雷霆。还是会暂时表现得乖一些,但很快旧病复发,于是形成恶性循环。还可能会出现其他问题,比如抽动症等。相反,如果家长能多些耐心等待陪伴,让孩子知道作业是必须要做的,早些做完还能有出去玩儿或者其他的什么奖励,奖励家长一定要说到做到噢,不能打折。

 

     4,关于学校

和蔼可亲的老师很受学生的欢迎,有多少老师用他的温暖和爱,感动了差生,从此改变这个学生的人生的故事可以借鉴,不用赘述。孩子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到中学时才能达到25到30分钟,所以学校将大块的教学时间分散成小块儿,在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范围内讲述知识才是提高效率最好办法,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转变为多姿多彩的,多种形式的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唱歌,甚至是一些电子产品结合现实进行教学。

有些学校开始尝试iPad教学,这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我们当然不能修改制度,但是制度能修改得更适合学生,为学生着想一下,那也许就更好了。如果孩子真的不能适应这个学校的管理制度,那不妨换一家适合他的。

还有许多情况不能尽述。如果这个”开学综合征”持续的时间太久。如果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掺杂在里面的话,还是建议你到专业的医生或者是咨询师那里去寻求帮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