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婴儿静止的脸实验/Baby Still Face Experiment 母亲面部表情对婴儿发展的影响

(2017-01-08 14:07:58)
标签:

大连儿童心理

儿童心理

育儿

教育

分类: 儿童心理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译者与出处

视频内容翻译:丁美玲  审校:张国栋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http://s4/bmiddle/002XEolbzy77P8SXhnRd3&690Still Face Experiment 母亲面部表情对婴儿发展的影响" TITLE="婴儿静止的脸实验/Baby Still Face Experiment 母亲面部表情对婴儿发展的影响" />




Baby still face experiment实验是是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的主任Dr.Edward Tronick所做的非常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已经有三四十年的历史了。我们把这个实验的视频内容翻译成了中文,方便大家理解。

 

视频内容:

 点击图片,播放视频

这么小的婴儿身处于围绕着自己的世界,身处于其中的社交活动的各种情绪和反应中,并对这些有着很强的响应性,30年前我们学习的时候,被告诉婴儿不能参与社交活动。

 

这么小的孩子在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社交互动时,可以有如此强烈的情绪和反应,让我们很震惊。34年前我们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那个时候人们还不认为这么大的婴儿会参与到社会交往中。

 

这个“静止的脸实验”(Still face experiment),开始时就是一个妈妈坐下来和宝宝玩,宝宝大约一岁左右。然后,妈妈注视着宝宝(妈妈说着:“哦,我的小女孩。”小宝宝说:“是”),而宝宝也注视着妈妈。

 

这个宝宝开始把手指向另一个方向,嘴里说着:“那儿。”妈妈试着参与到宝宝的互动中,回头看了看宝宝指的方向。她们一起协调他们的情绪和注意力,和她们在这个世界中想做的,这是真正婴儿所习惯的。而且她们在合作的状态下一起玩耍,她们的情感和意愿(包括他们的语言)都是表达了她们想要一起玩。这些都是过去宝宝经和妈妈玩的。

 

然后,我们提示妈妈转过身,不去回应宝宝。宝宝非常快速地识别出这个变化,然后她用了她所有的能力,试着让她的妈妈“回来”。

 

她冲着妈妈笑;她伸出手指向一边,因为她妈妈曾经会看向她所指的地方,(同时宝宝说了:“那儿”);宝宝将她的双手向上举到妈妈的面前,然后好像在说:“这会儿是怎么了?”她对妈妈发出很大的尖叫声,好像在说,“来吧,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在这样的两分钟里,她们甚至都没有普通意义上反应,她们做出负面情绪反应,她们转过身来,感受这种压力,Asilia(婴儿的名字)也因为体验到这种压力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姿态,她们在一种负性情绪体验中,所以宝宝转过身,她们感受到这种体验带来的压力。在实验中,宝宝彻底地失去了她的耐心,她的情绪失控了。

 

这时,妈妈“回来”了,(妈妈伸出手,握住小宝宝的手,安慰道:“哦,好啦,好啦。我在这儿,你在干什么呢?”妈妈微笑着说:“我在这儿。哦,是呀,我可爱的小女孩。”)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分为好的,不好的和糟糕的三种情形。好(good)的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会有一些事情发生在我们孩子的身上,但那些都是正常的事情,我们都是这么对我们的孩子的,都是这么做的。不好(bad)的是,当有些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婴儿无法自己克服这些情况,终究当“静止的脸”停止时,妈妈还会和婴儿再玩起来。糟糕(ugly)的是,你没有给宝宝任何机会让宝宝再回到好的情境中,没有修复的机会,他们不会有什么变化,他们就卡在那个糟糕的情境中了。

 

 

 视频内容结束。

 

--------------------------------------------------------------------------------

--------------------------------------------------------------------------------

丁美玲老师分享

 

在这个实验的第一个阶段中,妈妈注视着宝宝,并且微笑着和宝宝互动。而宝宝也注视着妈妈,用语言和微笑回应妈妈。她们用表情,用言语,用手势和身体语言,还有身体接触形成了良好的互动。这种良好的互动体验既促进了妈妈对宝宝的投入,也促进了宝宝对妈妈的回应,使得宝宝和妈妈之间的互动让人感觉很温馨。

 

在第二个阶段中,妈妈在实验人员的提示下,先是转过身去,再转回身来的时候,妈妈停止了面部的所有表情,就像一张静止的脸。而宝宝也非常迅速地识别出了妈妈的变化,宝宝用尽她所有的能力来让妈妈做出反应,想要妈妈回到刚才那个温暖而欢乐的样子。宝宝不能理解到底发生了什么,刚才那个好妈妈哪儿去了呢?当宝宝用尽办法都不能让刚才那个好妈妈回来时,她终于承受不住这种压力,情绪崩溃,整个人转向一边不去看妈妈,身体不自然地扭动,大哭起来。

 

这个过程让我想起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妈妈的面孔。曾看到过一个患有抑郁症的妈妈喂养宝宝的录像,我看到那个妈妈的脸始终没有表情,即使是看向宝宝面部的方向,即使她给宝宝喂奶瓶时,即使她给宝宝换衣服时都是看着宝宝,糟糕的是她一直都是面无表情。录像中的男宝已经接近2岁,他一直回避看妈妈的面孔,也不发出声音,目光不与人对视的样子,很像一个患有自闭症的婴儿,而且已经有了发育迟滞的迹象。治疗师在给他们做母婴治疗时,一方面帮助正在服用抑郁症药物的妈妈变得生动起来,一方面给予这个男宝充满关注的回应,给予微笑,用语言与他交流。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这个宝宝面部开始有了表情,开始讲话,变得生动,整个人的能力也慢慢发展起来。

 

第三个阶段中,在宝宝情绪崩溃后,妈妈再次从情绪与行为上“回到”宝宝身边,妈妈用微笑的表情看着宝宝,用手轻轻握住宝宝的双手,用轻柔的话语和宝宝交流,告诉宝宝妈妈回来了。这些表情,语言和动作深切地安慰到宝宝,宝宝又破涕为笑,回到了原有的情绪状态。

 

在这一段中,我们看到了,这个妈妈是有着非常强的修复能力的,她能够在回来的时候给予情绪崩溃的宝宝以安慰,关注到宝宝的情绪状态,告诉宝宝我回来了,给予宝宝安全感。妈妈从表情上,语气上,身体的触摸上全面地和宝宝进行了互动,让宝宝又快速地和妈妈建立起了好的联结。

 

Dr. Edward Tronick将这样的类似情境分成了三种情况,一种好的(good),一种是不好的(bad),还有一种是糟糕的(ugly)。

 

好(good)的情况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会对孩子做出这种事情,但是并没有发生什么,孩子还是照常成长着。我想这是说,我们都有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不总是那么欢乐的父母,但也不是总是没有表情的父母,偶尔的心情不好不会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不好的(bad)的情况是,婴儿无法自己克服这些糟糕的情绪和互动体验,婴儿自己无法克服这种困难。就像录像中的宝宝,她最终情绪崩溃了。但是妈妈还会回来,她还会和宝宝再玩起来,宝宝在和妈妈的互动中渡过了这样一段情绪与社交危机。

 

糟糕的(ugly)情况是,你没有给宝宝任何机会再回到好的情境中。宝宝在高压力的情境中情绪崩溃后,还面临着没有任何帮助与支持的情境,没有人会帮助她再回到好的情境中,那么宝宝就会始终卡在那个地方,不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就像我在另一个录像中看到那个男宝,最后,他压抑了自己的情感反应,变得僵硬与麻木,甚至是创伤,在发展上出现落后的情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