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故宫馆藏日本文物9大类(转)

(2012-08-04 14:43:51)
标签:

漆器

日本

古物

故宫

杂谈

中日两国文化往来,书籍的交流起到推波助澜之效。在历史上,两国使节、文人、僧侣、商贾往来不绝,带动了两国书籍的交流。仅故宫的藏书中,日版汉籍、日籍及清代皇帝御览的日版书籍即蔚为大观。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医学、绘画、书目、建筑、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版本有木刻本、铜刻本、铜活字本、抄本、彩色套印本和铅印本等。成书、翻印的时间贯穿于清代的早、中、晚各期。其装帧、印刷形式亦十分精美。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shuji/01-m.jpg

《四经白文》日刻本  15-16世纪 清宫旧藏

    此书为日本翻刻的中国经籍,共5册,包括《尚书》二卷、《大学》一卷、《中庸》一卷、《孝经》一卷。每半页6行,行10字,有句读。大黑口,花鱼尾,四周双栏,包背装。原藏清宫景阳宫。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shuji/02-m.jpg

《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十卷》日刻本 1732年东都书林西邨右卫门刻本 清宫旧藏

    陈师文(宋)等撰,是宋代太医局所属药局的成药处方配本。本书以明刊《增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原本,搜集其他版本10余种,订正旧刻,补其讹脱,载方由 297增至795。全书每半页13行,行24字。四周双栏,白口,****。书前有享保庚戌十二月橘亲显撰“和剂局方序”,陈承等“进表”,裴宗元、陈师文“新校凡例”。卷端有“东井文库”、“飞青阁藏书印”、“宜都杨氏藏书印”等印记。扉页贴杨守敬小像。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shuji/04-m.jpg

〔日〕玉山、岡田友等绘《唐土名胜图绘》1805年大阪书林出版  清宫旧藏

    此书为清代京师、直隶名胜古迹图录。书前有皆川愿书与播州奥田元继的两篇序文、汉文引用书目、日文凡例,书后附书浅文贯的跋文。全书共收名胜古迹图200多幅,并用日文注明每处名胜古迹的来历和历史沿革,日文中的汉字旁用平假名标音。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shuji/05-m.jpg

〔日〕山村旬五编辑《和汉名画选》日印本  1908年发行 清宫旧藏 

  此书为日、中两国古代名画选集。文字均为日、英文对照。书分和、汉画两部分。和画部分收推古天皇至德川幕府时代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名画及浮世绘彩色版画佳作65幅。汉画部分录唐、宋、元三朝传世名画35幅,其中唐代李真的《不空金刚像》,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阎次平的《秋野牧牛图》及元代高然晖的《夏山雨后图》均为稀世珍品。文字说明简洁清晰,考其收藏源流,揭示绘画动机,诠释画面真谛,评价艺术流派及特点,介绍画家生平、艺术风格等。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shuji/08-m.jpg

〔日〕赖山阳著《日本政记》活字印本 1838年江户(今东京)出版 清宫旧藏

    书前有江户鹤桥学人林长孺序。书以编年体方式记述日本从神武天皇至后阳成天皇共108位天皇的政绩及日本二千年的兴衰史。该书经朱墨标点、注音与纠误,由读者大槁王君美手书,末卷有他于安政丁巳(1857年)所写跋文。每卷末端钤藏书印:“下毛橡城松园藏书”。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shuji/09-m.jpg

《日本租税制度考》抄本  20世纪 清宫旧藏

    全书分为五篇二十章,详细地抄录了当时日本的各类税法,对考证日本的政治、经济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清宣统年内府抄本,原藏昭仁殿。


瓷 器

    陶瓷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日两国人民的纽带,早在8世纪的唐代,中国的唐三彩技术即传至日本,宋元时期日本本土就能烧制出许多带有中国趣味的青瓷、彩瓷和各色釉瓷器。17世纪初期日本的古伊万里瓷器极力模仿中国明代的五彩瓷,品种有描金五彩、锦地五彩、开光五彩等多种。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有田的伊万里派窑工到欧洲学习先进的造瓷技术,生产出更加金碧辉煌的彩瓷。清宫旧藏的日本瓷器,主要是19世纪中、晚期在日本有田地区烧制的的伊万里瓷器,约于清代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年)进入清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taoci/27-m.jpg

青花描金花瓣口两截花卉人物纹大瓶 19世纪 清宫旧藏

    瓶花口外展呈喇叭形,束颈,削肩,长腹,平底。通体青花描金装饰。上下分为两截,上半部包括口及颈的一部分,下半部是颈、肩及器身,上下两截以子母口相套,十分牢固。瓶体两面以书卷形开光为主体装饰,开光内描绘日本古代人物形象,其外金彩色地上描绘各种形状的开光以及花卉、蝴蝶和凤鸟。开光是伊万里瓷器最喜用的装饰形式之一,日文中称此为“丸文”,丸文的变换使用是日本瓷器的典型特征。

珐 琅 器

    日本称珐琅器为“七宝烧”,其器成型于16世纪。七宝烧以金、银、铜等金属为轻薄的骨胎,表面装饰以石英为主体原料配制的各种颜料烧制而成的精美工艺品。“七宝”一词来源于佛教,以金、银、琉璃、玛瑙、真珠、红宝石、砗磲为流光溢彩、富贵无比的七宝。七宝烧色彩靓丽,成型后其面具有一种晶莹的玻璃光泽,故取“七宝”之美名。“七宝烧”分为“无线七宝烧”和“有线七宝烧” ,“无线七宝烧”和中国的画珐琅类似;“有线七宝烧”与中国的掐丝珐琅是姊妹工艺品 。故宫藏七宝烧多为日本国于19世纪末赠送清皇室的礼品。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falang/32-m.jpg

铜胎画珐琅尊式瓶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瓶铜胎,敞口,长颈,丰肩,高圈足外撇。通体施蓝、红、绿三色珐琅为地,绘鹭鸶在碧波之中引吭高歌,富有生活情趣。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falang/33-m.jpg

铜胎掐丝珐琅蓝地兽面开光龙凤纹大瓶(一对)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瓶铜胎,敞口,细颈,丰肩,鼓腹。通体蓝地掐丝珐琅纹饰,肩下部一圈白地掐丝珐琅纹饰。颈、肩和腹部均有兽面形开光,开光内饰龙凤图案。此瓶色彩浓烈,在喜用冷色基调装饰纹样的日本七宝烧作品中风格殊异。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falang/34-m.jpg

铜胎画珐琅蓝地石菖蒲短颈敞口瓶(一对)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瓶铜胎,敞口,短颈,丰肩,直腹,下敛,矮圈足。通体深蓝色珐琅地,采用绘画中的晕染技法以红、黄、绿、灰等色珐琅彩绘石菖蒲图案。此器工艺技法细腻,图案优美,气韵古雅。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falang/34-m.jpg

铜胎画珐琅灰地疏竹鸡雏纹坛式瓶(一对)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瓶铜胎,敛口,平底。通体灰色珐琅地,两瓶分别绘疏竹下公鸡、母鸡照看小鸡,场景生动活泼,饶有情趣。此件作品为无线七宝烧。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falang/36-m.jpg

铜胎掐丝珐琅蓝地菊花纹敞口瓶(一对)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瓶铜胎,敞口,细颈,丰肩,直腹,下敛,平底。通体浅蓝色珐琅地,用红、黄、粉、蓝、绿等色珐琅掐丝饰菊花纹。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falang/37-m.jpg

铜胎画珐琅宝蓝地松鹤纹敞口瓶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瓶铜胎,敞口,细颈,丰肩,直腹,下敛,平底。通体宝蓝色珐琅地,绘松树与仙鹤图案,寓意松鹤延年,体现了与中国文化的渊源关系。

金 属 器

    早在公元二世纪,古日本国接受了来自中国的金工技术并创造了日本特有的金属文化。藤原时期的金属制品曾作为日本的脊梁工艺受到日本贵族的崇尚,“刀”就是其代表之作。从13世纪始,日本不仅本国收藏,还贸易出口金属器。日本刀的刀体弧度大,刃锋利,历经数百年仍熠熠放光,可见其锻造业之发达程度。此外,金属中的银、铜制品采用捶揲、錾刻、铸造、镂雕、镶嵌等多种工艺技法,使器物的花纹凸凹有致。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nshuqi/38-m.jpg

红地洒金漆鞘腰刀 通长99cm 20世纪 清宫旧藏

    刀身钢质,微曲;护手为金属质,方形;刀把木质,缠黑色丝带。刀鞘木质,通体红地洒金漆,上饰黄色团花数朵;鞘头、尾饰件及箍以金属为之;鞘上部缠紫色及彩色丝带,头部饰件和箍之间用绿色饰金漆丝带相连,用以佩挂。此刀造型精美,做工考究,是日本刀之上品。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nshuqi/39-m.jpg

金漆鞘鲨鱼皮把腰刀  通长105cm  18世纪  清宫旧藏

    刀身钢质,微曲;护手方形;刀把木质,外缠白色鲨鱼皮,再缠黄色丝带。刀鞘木质,外髹金漆,上饰黄色行龙一条;鞘头、尾饰件及箍以金属为之;鞘上部亦缠黄丝带。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nshuqi/41-m.jpg

银四凤雕花高足碗 20世纪 清宫旧藏

    碗银质,平口,外折沿,鼓腹,喇叭形高足。腹内壁光素,外壁捶揲、凸雕正立的四凤,其间辅以菊花纹,底部凸雕蔓草纹。内附朱条,上书"日本国皇帝赠",此碗为日本国皇帝赠清皇室的礼品。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nshuqi/42-m.jpg

银鸢尾花式咖啡具  20世纪  清宫旧藏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nshuqi/43-m.jpg

银镂花龙耳尊  20世纪  清宫旧藏

    尊银质,直口,平沿,口沿上凸起四条镂空花边,短颈,鼓腹,圆底,腹两侧有龙形耳。附龙首纹四支架圆盖形底座。腹内配玻璃胆。花尊造型丰满,两耳有带飞翅的龙纹,具夸张的艺术色彩。腹部镂雕二龙戏珠,纹饰生动活泼,充满动感,是清末日本银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题材。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nshuqi/46-m.jpg

铜龟鹤纹把镜

    镜铜质,圆形具柄式。镜背面饰有纤细工丽的浅浮雕花纹,在荡漾的水波中簇立着葱郁的水草和绽放的莲花,两只戏水的长尾龟正仰头注视从天而降的双鹤。龟鹤图案寓意长寿。

漆 器

    中日两国漆器艺术的交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早期是中国制漆技术流向日本,宋代开始相互交流,直至清末。日本漆器在与中国交流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喜爱,习惯上称之为“洋漆”。自明代始,日本漆品经贸易往来进入中国皇宫并销售于市。故宫藏日本漆器依其制作工艺可分为描金漆、彩绘漆、螺钿漆;装饰题材多为花卉、鸟兽、山水、人物、神话历史故事等。彩漆马鞍、铠甲以竹、藤、革等制作,表层髹漆彩绘。铠甲的衣、裳、袖、盔之面用彩绳连接。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49-m.jpg

黑漆描金园林景扁圆形壶 17世纪末 清宫旧藏

    壶作扁圆形,小曲流,螭形提梁。通体以黑漆为地,金漆为饰。周身饰园林通景,有山石楼阁、松柳花草,构图优雅,层次分明,营造出秀丽的风光。图案中山石和建筑凸起于平面,这种技法在日本称之为“高蒔绘”。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1-m.jpg

洒金地描金山水纹棋子盒  18世纪  清宫旧藏

    盒作圆形,垂腹,凹足。通体在洒金地上饰描金花纹。盖面饰楼阁松林,盒外壁饰通景山水图。图案中殿顶局部贴金,光华亮丽,具有强烈的装饰色彩。盒内为洒金地。洒金地在日本称为梨子地。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3-m.jpg

黑漆描金桐叶纹长方盒 18世纪  清宫旧藏

    盒作长方圆角形,天盖地式,平底。两侧设有提环,内架一屉。通体饰黑漆描金桐树花叶纹,共29组,交错排列,每组花都以三片平展的叶和三串盛开的花组成。盒里及外底洒金漆。此盒纹理清晰,描金厚实,光灿如新。这种桐树花叶纹装饰,是日本工艺品上较为盛行的典型纹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4-m.jpg

黑漆描金银浴马图长方几 18世纪 清宫旧藏

    几作长方形,垂云足。几面饰黑漆描金银浴马图,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65匹骏马洗浴玩耍,或仰首嘶鸣,或奔跑追逐,姿态各异,神情生动。岸边绿竹葱郁,梅花绽放。榭中与船上有男女人物19个,与马同欢。整幅画面开阔壮观,生机勃发。此几是以描金银和描彩漆相结合的技法绘制而成,绚丽多彩,富丽堂皇,工艺十分精湛,为日本漆器中的佳作。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5-m.jpg

黑漆描金独钓图长方盒  18世纪  清宫旧藏

    盒作长方形,子母口,平底。内附屉、水丞、砚各一。盖面以黑漆为地,金漆为饰,一条湍急的河流穿桥而过,波浪滔滔,岸边一翁身披蓑衣,于树下垂钓。对岸远处有古树圆亭。河中绘一水车,转轮部分内装水银,可以转动。盒里为洒金漆。该盒的装饰具有典型的日本漆工艺的风格特色。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6-m.jpg

金漆山水图长方文具盒  18世纪  清宫旧藏

    盒作长方委角形,天盖地式,平底。内附砚、镇纸、锥子、小刀、墨柄各一,毛笔二,文具六种,一应俱全,使用方便。通体在洒金地上饰描金山水图。盖面描绘湖泊宽阔,水波涟漪,大小岛屿分布其间,岛上树木林立,郁郁葱葱,亭榭在树木的掩映下隐现。纹饰或平描,或凸起,富有立体感,是将“平蒔绘”与“高蒔绘”两种技法巧妙地融为一体而取得的效果。此盒工艺精湛,金光灿烂,工巧华丽,是日本漆工艺中的杰出作品。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7-m.jpg

洒金地描金银花卉纹长方盒 18世纪  清宫旧藏

    盒作长方圆角形,镶银口,平底。通体饰洒金地描金银花纹。画面上溪水蜿蜒,两岸鲜花锦簇,牡丹、海棠、百合、菊花、水仙、天竺等,绚丽烂漫。纹饰中又巧施红、蓝色漆,恰到好处地起到了点缀作用。盒内饰凤鸟和蝴蝶纹。此盒做工十分精致。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59-m.jpg

金漆仙鹤纹方亭式盒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盒作方亭式,三重檐。内附盘一、盒六。其基座髹黑漆,中部以方格窗棱饰之,髹金漆。三重檐上饰白地金漆仙鹤,鹤翩翩起舞,姿态优美。此盒以建筑为造型,别开生面,在日本漆器中亦属罕见。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60-m.jpg

彩漆马鞍 18世纪 清宫旧藏

    鞍板为木质,外髹金漆。马鞑、马鞍垫、马肚带及鞍桥前脸均为皮质,月白地,压印花卉纹。马镫铁质,金漆彩绘,呈半圆弧状,表面起脊,大而宽,与中国古代之马镫迥然不同。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qiqi/61-m.jpg

彩漆盔、甲  盔 直径40、高16cm,甲 宽37、高78cm 18世纪 清宫旧藏

    头盔为铁质,瓜棱状,外髹黑漆,盔檐彩漆动物纹饰,卷首耳。盔正前部嵌月牙形饰物,别具特色。甲由胸甲、臂甲、腕甲、腿甲等部分组成,由彩绳连成一体。甲主体以许多长方形小铁片连缀而成,外饰以木,横排漆成红、黄两色,纵向间隔排列,分外醒目。甲之颈、臂等处内敷棉,以防穿着时磨伤。

雕 塑

    日本的雕刻种类多样,有牙雕、石雕、镂金、木雕、贝雕、竹雕等。在故宫所藏的日本雕刻作品中,以能乐面具最具特色。能乐是日本传统的戏曲种类,其形成和发展与中国唐代的伎乐舞有密切关系。能乐演员少,须戴面具演出。故宫藏能乐面具有翁面、尉面、男面、女面、鬼神面、怨灵面、妖精面等多种,为木质雕刻,外罩各色彩漆。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3-m.jpg

骨雕虎  19世纪  清宫旧藏

    此件作品表现了猛虎发怒的情景。作者采用细腻的刀法刻画了猛虎凶猛的形态:竖起的毛发,直立的耳朵,怒睁的双目,大张的虎口,锋利的牙齿,高扬的尾巴,似欲迎面扑来,令人悚然一惊。而猛虎矫健有力的四肢及其整体形象则体现了力与速度的完美结合,此件作品可谓形神兼备。虎腹留白,有阴刻行书“王圆刻”三个字。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4-m.jpg

牙雕人力车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此件作品以象牙圆雕人力车,车厢、车辕、车轮等都用象牙劈片磨光、定型后衔接装配而成。车轮上有挡泥板,车座后有靠背及遮阳篷,车轮可以自由滚动。仿真象牙人力车的各个部件与木轮洋车完全相同。车前,车夫身着斜襟短衫,秃顶,棕色发髻向后挽起,双手驾辕,右足着地,左腿后弯,躬腰奋力前奔。一身着广袖宽带和服、高挽发髻的妇女,左手撑伞,右手握牡丹花枝,神态安详地端坐车上。车夫和妇女的衣纹均用浅棕色涂染。作者捕捉住人物刹那间的行动特征设计、制作了这一作品,既是写实,又有创新。观赏时,可推动车轮滚动洋车,此时可见车夫紧闭双唇,用力奔跑,车上妇女双脚内扣,随着车身的颠簸微微晃动,极为生动传神。此件作品真可谓当时市景景象的真实写照,观之令人回味无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5-m.jpg

牙雕“清帆”款渔翁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作品象牙制,圆雕,渔翁头戴斗笠,身着小翻领中长衫,腰围半圈草裙,方格裤,缚有绑腿,下蹬高筒草靴,一副东海渔人装束。渔翁左臂前置,手提一小竹篓,篓内盛装一尾鱼;右臂上抬,手握鱼杆负于肩上,昂首直视前行,一副与世无争、自足自乐的神情。此件作品雕刻精致细腻,磨制平滑光润,人物衣纹简练,渔翁的装束,通体涂成泥黄色及其格纹裤,均与中国渔人装束不同。渔翁除以墨点睛外,其余发、眉、胡须均保持象牙本色,胡须成绺,丝丝毕现,使渔翁显得精干健壮。在渔翁左脚鞋底上刻有涂漆长方印,上用阳文篆刻“青帆”二字款。此件作品从色泽,人物的神情、装束及艺术手法上都表现出浓浓的日本特色。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1-m.jpg

大见 

鬼神类能乐面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2-m.jpg

弱法师  

男性能乐面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3-m.jpg

增女 

女性能乐面具。根据增阿弥久次(14-15世纪)的创作意图而制作的,故简称“增女”。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4-m.jpg

小面

女性能乐面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5-m.jpg

大飞出

鬼神类能乐面具。因眼球鼓出而得名。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6-m.jpg

猩猩 

妖精类能乐面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7-m.jpg

老女

老年女性能乐面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8-m.jpg

皱尉

尉面在能乐中表现的是有神性的老人。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9-m.jpg

般若

因极度的嫉妒和怨恨使面部变形而与鬼怪无异的女性。般若坊是这一造型的最终完成者,故称“般若”。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10-m.jpg



表现的是高龄老人,岁月在其脸上刻下层层皱纹,一副历尽沧桑、老态龙钟的模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11-m.jpg

笑女面

年轻女性能乐面具。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12-m.jpg

平太  15世纪

平太表现的是将军的形象。面具背后金书“龙右卫门作,平太,出目洞云写,庸隆(花押)”款。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diaosu/76-13-m.jpg

深井 

为扮演中年母亲制作的面具。

家 具

    故宫现存的日本家具种类繁多,有屏风、柜格、桌案、椅凳、箱盒等。其使用功能与造型相结合,如柜格以建筑的形式表现,柜门、抽屉亦装饰为建筑的门窗,既实用又美观。日本屏风采用以绳索相连的方式,可折成45度角作室内屏障,并可根据室内的不同环境呈曲线、圆形等角度灵活摆放,转动自如。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aju/77-m.jpg

黑漆描金长几 18世纪 清宫旧藏

    通体黑漆地,几面以贴金装饰山石、楼阁、桥梁、房舍、人物,以贴银装饰近景树木,以描金装饰远景树木,用彩漆以缥霞手法装饰远景山水云天。髹漆工艺的主要技法最初由中国传到日本,20世纪末在日本得到很大发展,并形成了独特风格,在一定程度上又反之影响中国的髹漆工艺。此几是故宫现存日本家具中贴金面积最多的一件。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aju/78-m.jpg

黑漆描金围棋桌 18世纪 清宫旧藏

    桌面方形、平直,经纬各19条线,通体髹黑漆地并描金。桌沿下有高束腰,绘饰几何纹曲边,开光处饰描金花卉。拱肩三弯腿,足端外翻马蹄。下有托泥,牙板锼成云纹,腿牙处满饰缠枝花卉纹。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aju/80-m.jpg

黑漆边镶花鸟图绣心六扇屏风  20世纪  清宫旧藏

    屏风分六扇,黑漆边框。屏心彩绣红日当空,牡丹绽放,一对孔雀立于花丛之中,四周百鸟纷飞,寓意百鸟朝凤。裙板上嵌螺钿蝴蝶。整座屏风雍容华贵,构思精巧。屏风背面右边框有"大日本京都高岛屋坂田新七鉴制"款。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aju/81-m.jpg

黑漆识文描金博古格 18世纪 清宫旧藏

    通体木胎髹黑漆,平顶,两端翘头。顶板下有高低错落的小格八个,除一格后背透空外,其余各格或方式,或长方式,或海棠式开光,内以金漆作地识文描金各式花卉。左侧安门两扇,下安二抽屉,亦以金地识文描金手法饰花卉纹。架格之下有座,四沿起垛边,架格座落在垛口里。座面下打洼束腰,鼓腿膨牙,外翻马蹄 。此一件作品反映了日本当时家具工艺的风格特点及水平。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aju/82-m.jpg

黑漆描金房屋式小多宝阁(一对)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柜格为木胎髹黑漆,房屋式脊式顶,四檐角各安风铃。柜正面上部为亮格式,下有柜门,框架饰描金几何纹,柜门及侧山饰描金山水风景,腿部亮脚比一般柜子略高,云纹足,腿、足均饰描金花卉纹。

http://www.dpm.org.cn/China/E/E10/image/jiaju/83-m.jpg

黑漆描金嵌染牙梳妆台 19世纪末 清宫旧藏

    通体黑漆地,前方为台面,面下设抽屉三个,台下以两腿支撑,腿呈弧形,台面后部架于一个小矮柜上。面上置镜台,平顶,两端为高挑的翘头。下部平设一格,格下正中安描金边框玻璃镜一块,两侧对称各设一小柜,柜门以描金手法装饰山水风景图。门下各装小抽屉一具。镜台背板正中金漆地,嵌染牙雕牡丹花,两侧嵌染牙雕兰花和菊花,形成春兰、秋菊、夏牡丹的不同画面。玻璃镜下装大小抽屉三具,除一具较长的抽屉面中心饰描金游鱼戏水纹外,其余四个抽屉均在面正中描饰金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