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智慧想象力幸运者上帝大自然 |
分类: 随笔 |
164 原古时代,人人理所当然地认为自身是大自然的一个部分,大自然是整体,人是局部,人是大自然身体的一个部位,大自然具有人的特性,人人宣称听从自然的安排。 大自然的神秘和力量远远在人类能力能及的范围之上,这为自然崇拜以及后来的宗教崇拜埋下了伏笔和根基:由人是自然之子发展到人是上帝的子孙,人要听从上帝的安排;由看得见的崇拜发展到对无形无影的上帝的崇拜。这是人们想象的产物。人们毕竟在受着一种无形的制约和束缚,他们发觉了一种不为人所控制的力量。 人类的想象力发展了…… 后来,个别人有从自然中分离出来的倾向和意识,他们不愿时刻被自然奴役和压迫,他们倡导要为人的尊严而战,要求为一个属于人的非神的社会而战,为人的个性而战。随着人的力量的增强,这种要求更加强烈。 人类离开自然怀抱的愿望急切,人慢慢地,并且急不可耐地争脱了自然,与自然对立了——人类成了人类,人成了人。这时,人却又成了人类的一部分,人类是整体,个人是局部,人类包含了人的特性,人类社会宣称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局部服从整体,人又淹没于人类的大海——尤如人当初不得不听命于自然和众神一样。 人又要与人类对立了。人——确切说,个别人——发出为个性自由而战的呐喊。 人确实又受了一整套人类法则的束缚、限制、奴役,而且受到的压迫比前者更甚。他又要争脱这种压迫,有趣的是,这次,——人类压迫个人的事件——是人自造的。 人以外的世界——创造人的和人创造的世界——无一例外地都成了客体,人是永远的主体。
“我们建立了关于这个世界的基本秩序和价值,树立了那些一望而知的概念: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诚实和欺骗,热情和冷漠,忠诚和背叛,友谊和背信,勇气和怯懦,等等。这样一些基本概念和世间运行的万事万物一同存在,构成了我们所有活动的背景和基本前提,在这个意义上,它们是超穿和凌驾于我们个人之上的东西,早在我们降临到这个世界之前,它们早已存在,我们对此只有抱以深深的敬畏。”(《读者》,2001年,第5期,第20页。)
世界上原本不存在的东西,即使是无形的上帝,人把它造出来之后,就会肆无忌惮地存在于世间,要求人遵守它的法则,并且,人会心甘情愿地强制自己遵守,唯有如此,人才从心底里感到踏实。人早就把自身塑造好了。
|
“接受这样一些基本的秩序和概念,接受隐含在这个世界秩序之内的那些基本的限制,自觉维护和坚持它们,从而也使自身得到一种保护和保证。”(《读者》,2001年,第5期,第20页。)
等到人的智慧又一次升级的那一天,人就会争脱人类建立起来的全部机器、全部法则、全部概念,人发展到有这一天可能的时候,人的自由就又一次得到了提升,紧接着,人进入另一种自设的锁链之中。人完全解脱、彻底解放的那一天遥遥无期,除非,人的智慧发展到足以毁灭自身的程度。 人,幸运中的不幸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