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5班听课优秀点评记录之二

听 课 记 录(1)
授课教师 |
胡慧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
节 次 |
|
课题 |
我的“长生果”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问题导入 你们知道什么是长生果? 联想西游记中的“人参果”(长生果图片) 引出课题 我的“长生果”(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叶文玲) 4.生字词复习 指名朗读,在齐读
二 精读课文 朗读课前要求,要求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带着问题自读文,找到问题找到答案。 问题1:为什么把书叫做“长生果”? 为什么说书是人类的长生果?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情感上:作者钟爱读书这种浓厚情感贯穿始终 问题2:写少年时代的几件事?
2看连环画 3看文化站的文艺书籍 4学校图书馆的古今中外大部分小说
问题3:读书情趣(或表现)
津津有味
问题4:作者从 秋天来了 和 一件不愉快的往事,的写作中悟出什么道理?
三 结束部分
以“我和书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小短文
|
胡慧老师本节课上的十分精彩,课堂气氛活跃,过程流畅,重点安排得当。《我的长生果》是一篇拓展阅读课文,胡慧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这一课的教学重点,要使学生懂得读书与作文的关系,通过重点段的阅读,循循善诱,让学生自己从文章中悟出道理:一个是要构思新颖,别出心裁;一个是要写真情实感,在模仿借鉴后要进行呕心力血的创造,才能够打动人心,获得成功。 这节课中,胡老师紧紧抓住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坚持读是根本,在读中感知。“按要求读课文”“带问题读课文”“指名朗读”.....等等一系类的读,让学生读着读着就明白了道理。 这节课细节的处理,也是让人佩服: 1开头以问题导入,联系同学们都很熟悉的西游记,导入课题、更贴近生活,一下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在学生出现错误后,重点纠错(如呕心沥血的读音问题),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3采用多样化的表扬激励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进步。4注重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重点段落和句子的分析中,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思考,发言,学习,总结。以问题放手让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感受,逐步形成品味语言的习惯与能力。 学习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以己用,胡老师不仅仅让学生明白了道理,还要求学生运用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读书方法──博览群书,入情入境,做读书笔记,会借鉴运用等,并用课后作业来巩固这节课的学习成果,让学生找到自己的“长生果”,立足核心素养,强化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
听 课 记 录(2)
思源实验学校
授课教师 |
储佩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
节 次 |
|
课题 |
海底世界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一 导入 导语:你们喜欢大海吗?形容一下你们心中的大海吧。(波涛汹涌,无边无际......) 写标题:要求学生一起写,写的同时分析字形,大声读出笔画。在齐读标题。 二 围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展开学习
自由朗读课文,勾画重点。并举手回答 问题1“海底有哪些景色?”
重点讲解修辞手法 比喻句 问题2 “海底有那些声音?” 指名朗读,“声音从哪里发出来?”(小鱼) 播放不同动物的声音,|“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指名朗读,读出“窃窃私语”的感情 大家评价,齐读,强调“窃窃私语” 圈出有关声音的词语,举手回答 还有其他声音吗?(......省略号的意义) 2 请同学上台表演海底世界的贝类 拟人手法,生动,有趣 找中心句 分角色朗读 三 总结全文:景色奇异,物产丰富
四 好书推荐
|
《海底世界》是一篇有关海洋的常识性课文,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介绍了海底奇异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抒发了作者对海底世界的赞美之情。储老师善于挖掘语言文字,教材处理得当,语言规范流畅。 课堂重视朗读,本节课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指名读,齐读,分组读,默读,分角色读,读中有评,读中悟情等等,储老师紧抓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生为本,以兴趣为起点,以读为主,以拓展为目标,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使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探索,读中拓展,丰富语言积累,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课堂重视觉感官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图画有效地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板书图文并茂,简单大方,趣味性强。 储老师最后布置的作业非常好,仿写课文写一段话,借助范文让学生仿写,就如书法中的临摹一样,是学生写作的良好开端。可以让学生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降低了写的难度,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
|
听 课 记 录(3)
授课教师 |
王鸿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三年级 |
节 次 |
|
课题 |
望天门山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一、
1. 2.齐读单元导语并引出本篇课文课题。
二、 1.生简介天门山以及作者。(板书课题) 2.读课题,指名找学生朗读,并加以指导,强调“望”这个字,让学生读出“望”的感觉。 3.(出示课件:读书要求)自由读古诗,划出节奏,根据插图注释理解故事的意思。 4.生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并请同学们进行评价。 5.出示生字,通过字谜学字的方式进行教学。 6.指名学生有节奏的朗读古诗,老师点评讲解古诗223的节奏,并让学生们在课文中划出来。 7.引导读诗,师生一起读古诗,并跟着老师将诗句——配手势。 8.用密码游戏方式和学生们一起读古诗。
三、 1.诗如画,画中有些啥呢? 2.静读一分钟,在课文中圈出景物描写,然后小组进行比赛讲景物。 3.配图逐句并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们学习和理解古诗的内容意思。
四、 1.在理解诗句的同时进行情感教育,并进行小组讨论:诗人心情为什么愉悦?老师对各小组进行指导。 2.老师当堂鼓励学生多种方式背诵古诗。 七、小结 1气氛十分轻松活泼,学生参与度和积极性极高2.推荐有关股市的课外读物。 八、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唐李白 祖国壮丽山河 诗人心情愉快
|
听完这节课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老师全程使用了很多不同的鼓励性语言,“真好”“回答的真棒”“天门山真高呀”......王老师在不同层次上对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每次学生听到王老师的鼓励表扬后,我在他们眼里仿佛看到了光,,这样的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 王老师整节课课堂某些环节设计十分巧妙:1通过采用谜语,结合图片想象等方式来学习古诗。2 改编古诗,用唱的方式来背诵古诗。这两种方式新颖有趣,课堂效果极佳,值得借鉴。 最后感情的升华,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将问题化难为易,充分发挥生生间的相互交流,协作能力,总结出《望天门山》展现的诗人乐观豪迈的感情,展示了诗人自由洒脱、无拘无束的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