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任务之——小学语文5班听课优秀点评记录
(2020-04-08 21:41:07)分类: 培养任务 |
听 课 记 录(1)
授课教师 |
胡慧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五年级 |
节 次 |
|
课题 |
我的“长生果”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一、谈话导入。 1、长生果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呢? 2、板书课题。 3、题目有什么特点? 4、让我们一起在书中找答案吧! 二、简介作者。 三、初读感悟 1.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
不言而喻
过瘾
磁石 2浏览全文,思考下列问题:
(1) 生:因为书能使人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有延年益寿的功效。
(2) 生:写了四件事,分别是看香烟人的小画片,看连环画,看文艺书籍,看古今中外小说。 (3)读书的情趣是什么? (4)作者从《秋天来了》和《一件不愉快的往事》写作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一是写作必须有真情实感与构思奇特;二是写作虽离不开模仿和借鉴,但重要的是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5)阅读给作者带来的益处和切身体会是什么? 五、拓展,课外延伸。 出示列宁读书趣闻。 六、作业布置。 1、选择文中感兴趣的书读,并写读书笔记。 2、以“我和书的故事”为话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设计
|
1.长生果并不是《西游记》中的人参果,长生果是我们生活中的花生,此处导入有误。在这节课中胡老师的教态自然,充分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指挥者。 2.拓展学生的阅读,为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给他们热烈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的机会,老师更多的起到的是一个引导的作用。只有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会主动的学习,自觉地学习。学生做了学习的主人,学习就成了他们的需要,成了他们体验成功的活动,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4.教师在阅读中,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交流体会,她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文本中读出想象来,再在小组中交流阅读感受。教学中使学生懂得了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引导学生结合重点段体会作者对书的情感,对阅读的热爱,把酷爱读书这种情感贯穿始终。 |
听 课 记 录(2)
授课教师 |
王鸿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三年级 |
节 次 |
|
课题 |
17、望天门山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一、 1.出示庐山、天堂山、黄山图片,让学生欣赏祖国的美好风光,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出示单元导语与单元重点,让学生快速把握课文的目标。
二、 1.生简介天门山 2.读课题,读出望的感觉 3.生按要求自由读古诗,划出节奏 4.生指名读古诗,检查读诗情况 5.出示生字,进行教学(字谜学字) 6.引导读诗,读课文——配手势,开启密码游戏读
三、 1.诗如画,画中有些啥呢?
四、
五、
六、 七、小结(当堂多种方式背诵古诗) 八、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祖国壮丽山河 诗人心情愉快
|
1.教师善于调节课堂氛围,学生积极性很高。 2.教师课堂环节设计十分巧妙,通过采用谜语,结合想象等方式来学习古诗,而且为了让学生快速地背诵古诗,把古诗改编成了歌曲,让人耳目一新! 我想值得我们每个教师去思考:要想方溏清如许,须有源头活水来。 3.学习这首诗,教师先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望天门山》这首诗,读后,说说感受,再说说自己学会了哪句诗?怎样学会的?在学生理解诗句大意后,再对难点再适当点拨,进行品字品词,强化抓重点字的理解,从字、词的学习中感悟古诗的意境,感觉学生学习效果不错。但在作者观看的位置这个问题,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不过在老师的画图的帮助下,学生能明白这个问题。 4.教师在教学这首古诗时通过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受诗营造的意境,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感受。 |
听 课 记 录(3)
授课教师 |
刘翠红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二年级 |
节 次 |
|
课题 |
寒号鸟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一、激趣导入 1.课文的主人公是谁呢?同学们猜一猜。 用剪纸展示主人公。 二、新授课 1.出示词语,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伸伸懒腰
枝头 三、生自由读课文。 1、讲解邻居,懒惰等词语。
2、哪个字告诉我们冬天快到了?
3、生表演喜鹊做窝过程。用课文相关句子边表演边说 4、生模拟寒号鸟和喜鹊的对话并思考:从两者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喜鹊与寒号鸟的特点是什么?
5、从哪知道天气冷了?
6.最后他们各自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呢?从中我们得到怎样的启迪? 四、总结课文 喜鹊与寒号鸟作对比,突出了喜鹊勤劳,寒号鸟懒惰,证明得过且过,好逸恶劳没有好结果。 五、延伸《明日歌》。
板书设计
|
1.课程导入合理新颖,采用剪纸的方法能吸引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师抓住了低年龄学段的目标,学习生字,词语,为写话训练打好基础。 2.在生字教学这一环节中,教师出示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8个生字,首先让学生观摩每个生字。小组讨论每个生字的结构。然后说一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写,教师进行了范写指导,学生描红。然后找出简单的生字,让小组间合作学习,接着上台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讲。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巩固了本课学习的生字。 3.以读代讲,引导学生通过多读来领会句子的含义。并采用表演的方式牢牢地抓住学生的眼球。 4..板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5. |
听 课 记 录(4)
授课教师 |
崔琴 |
科别 |
语文 |
班级 |
四年级 |
||||||||||||||||
节 次 |
|
课题 |
4、繁星 |
||||||||||||||||||
教学过程记录 |
点评 |
||||||||||||||||||||
一、导入。 1、出示诗歌《繁星》,生齐读。 2、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巴金,生齐读。 三、出示繁星图片,播放课文录音。 四、出示生词。
怀抱
半明半昧
摇摇欲坠 五、快速浏览课文,完成表格。 1、
2、课文围绕哪句话写的?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 六、升华 1、用作者的写作手法写写你眼中的星空 2、交流分享 3、看看古人如何写星空的(读古诗) 七、小结 启发学生用心观察 八、延伸。 出示与星星有关的诗句。
九、板书设计 4.繁星
|
1.上课伊始,教师就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了美丽的星空,把学生带进了一个新奇梦幻的世界。接着,借助媒体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照片及作品等,很好地填补了学生的知识空白,使学生对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教学,学生参与度较高。 3.对教材内容做了适当延伸,恰当了联系了学生生活。 4.采用表格的方式来整体把握课文,学生能较快记住。 5.本文语言优美,因而在教学中,教师从朗读着手:找出文中你觉得写的最美的句子,读出感情;揣摩语言并交流:这句话美在何处?感情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通过对语句的揣摩,进行比较阅读,明确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作用,找出文中运用这些修辞的语句,加以品味。让学生深刻理会这些拟人句、比喻句体现了作者的感情。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而并不是简单的理解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