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6-29 12:14:28)
标签:
杂谈 |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在各个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共识。随着教育教学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已经引起了许许多多学校的广泛关注。很多学校在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中创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如抽出时间对学生进行集体式的辅导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利用学科教学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等,在这些形式中,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帮助的一个好方法。
一,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通过多种形式以及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如何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改善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充分发挥心理潜能和创造性,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所谓学科教学渗透,就是指教师早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意和行为水平,促进学生态度以及情感的和谐发展。学科渗透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交流合作的和谐等。
(三)、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一)、树立现代教学观念,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学生观、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观。我国现在正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情感、健康的心理、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树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是进行学科渗透的基础。
(二)、树立现代学生观。实现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在学校教育目标导向方面做出符合现实需要的调整。将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书为首位”的教学目标转变为“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以育人为首位”。
(三)、树立现代教学观。现代教育理念将教学的本质定义为“交往”,教师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或”,而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成为学生学习潜力的开发者。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
(四)、树立正确人才观。不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人才,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的,只要在某一领域有自己的创新的独到的之处,并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就是人才。因此,教师要允许学生有某些方面的特长,允许学生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在课堂教学中要让不同类型的不同状况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让不同类型的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彻心理辅导的思想。
三,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教师自身要心理健康
一名合格的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教学技巧,而且需要有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态。只有自身心理健康,才有助于促进身体健康,才能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为学生树立心理健康的榜样。一个性格开朗、情感健康的教师,往往会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因此,要更好地教书育人,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极为重要。
(二)、教师要保持愉快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而持久的情感色彩,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心情。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化教育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教育应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性的个别化教学,原则上应运用于每个学生,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等多种原因,至少应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有意识地运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生活。
(四)、要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课堂心理环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认知的师生心理互动环境,它由教师教的心理环境和学生学的心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课堂心理环境表现为融洽或冷漠、活跃或沉闷、和谐或紧张等形式,良好的心理环境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五)、要转变教学效益观和教学评价方式
目前,在我国的中小学仍普遍以学生知识、智能的获得为标准,以学生的学业成绩来评价教学效益。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数)而不关心学生在学习中的成长。不管学生各方面的实际发展如何,只要考得不好,就认为教学是失败的。但是,丰富多彩的世界,培育了人们多种多样的个性,世界的丰富多彩又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实际上,国家需要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80%以上将要成为高素质的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劳动者。所以,应以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来衡量和评估教学,综合地评价教学质量。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使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河北景县中学 语文 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