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2021-08-30 23:37:00)
标签:

十渡镇山水

东太平村

红井路支线

大房山山脊

东太平寻洞

分类: 房山篇
十渡镇最北部有两个位于支沟里的支沟中的偏远山村,东沟称东太平村,西沟称西太平村
东太平干旱,西太平有个水库,现在改成了天池景区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20171022日,十渡北上,过马安村,便是红港口。北(右)上便是有名的(港口)(儿峪)。咋又改(渡)(云岭)了?六石路是不是也能称十霞路
沿(水)(水)西(左)去蒲洼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西行约10分钟,有两峪口,北进。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山道弯曲,两侧陡峭。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又分岔口,东去不远是东太平村。上面是东太平村新建楼房。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过新建楼房,再分岔口。新铺沥青路南(右)上,前面(东)支沟为东沟,左侧(北)支沟称五条炕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五条炕沟口,几畦白菜,沟里还很原始。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东沟,听说山上有金洞
前文《房山122123124》记录了北直河古洞坡杨林水七十二间房银矿矿洞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路北台上住着一位老人,向其打听。
发音原因,只记大概:不知什么金洞,北(右)侧山上有两三个洞;听老辈人讲,当年闹日本时,村里人到洞里躲避。好像有水晶。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山崖有个天生桥窟窿。山崖陡立,怎么爬上?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山沟北拐,东坡是南沙港坡田,正在修路。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滚落的石块覆盖了沟中老道,茫茫山崖,洞在哪里?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从乱石堆爬上来。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这是修建东上红井路联络线。零星几个工人都是外地人,不知山里情况。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按老人描述,一段小坡上有户人家,可以打听打听,屋侧可上山。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一个小院,五间砖房,主人不在。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隐约有道,枝杈太密,不能穿行。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南侧没道。关键不知洞在何方。
山中空寂无人,深秋树叶未落,来年初春再试吧。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2018325日,从红井路西下东太平。先上《房山66红井路》登过分水岭尖山”。
当年登顶,颤颤巍巍。现在已修了台阶。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山口,是东太平退下来的村干部开的餐厅。北靠大地港山,远处可见白草畔百花山顶。
所以,山口南侧属于东太平村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西侧就是东太平北沙港沟,高处有片废弃的梯田和几个羊圈。
按村干部描述:沟西山梁有三个洞,其中南洞很深,有水晶、钟乳石和黄金。当年曾带勘探队探过,黄金含量不高,不足开采。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西下东太平联络线,已铺沥青。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山脊南伸,红井路自西侧南去,绕回东侧。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东侧属于十渡六合村,道路密集折返而下,蔚为壮观,从而使红井路出名。
脚下是房山66曾探过黑水峪,两间老屋仍在,小路转角是娘娘庙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如今,分水岭南侧也修了步道。全景。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分水岭东去,自己起名的“方山”更尖,后面是白业角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下到山脊,“方山”见方了。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步道从“方山”南侧绕过去。东侧修了段“长城”,顺便看看。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这里怎么会有长城?还杜撰一个白云关的名字。
京西明长城灵山东侧的洪水口黄草梁沿河口断续修建一段,其他多依托自然山势。西入河北涞水界,则是蔡树庵龙门天关段。见《京西到辽东1》。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假长城灰砂砖砌成,女墙不分内外,是步道的一部分。远看真的一样。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白业角大地港山,都属于大房山主脊,这一段正东西方向,也是十渡霞云岭的分界。
北侧属于霞云岭井儿峪村,南侧属于十渡六合村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假长城共三个城楼,通白业角下。后恢复步道,左右绕下。
房山66》提过:白业角三角城一样四面断崖,山顶平坦。《房山县志》旧称“白崖角山”。当地人“”读“niè,大概是ái的转音,渐渐官方改写成“”。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坡缓,是井儿峪的梯田。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脚下有废弃的老屋羊圈。梯田画着优美的曲线,种着什么果木?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南侧就是十渡红姑娘港沟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红井路最精彩的“六盘线”,露出北侧。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向西返回。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此行目的还是东太平红井路第一个东拐山口的西侧,是西下路口。恰逢联络线施工,临时开了一口。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联络线也很壮观,不像东侧红井路集中一坡,而是如同长带抛撒在西侧漫坡上,南拉北扯,不能一眼望穿。
左上是红井路东拐的山口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脚下一沟,有个小水库。南去联络线扯回到深远的沟口。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全景。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转了几道弯?下到半坡。这一带统称北沙港,村民原本散居在陡坡崖边。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老屋仍在,人都搬到西部的楼房。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对面谁家的梯田?沿崖沟而上,快爬上山顶。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西侧山体,直崖陡坡交替,小道隐约穿行其间。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南侧,主沟西拐。右侧支沟有片开垦的坡田,称南沙港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接近沟底。按村民描述的金洞应该在对面山上。一道挺宽沟槽贯通上下。下段看似不陡,主要是中部陡崖段怎么爬上?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新路不能直接下去。西拐,看见了那个天生桥窟窿,左下方是曾聊天的农户。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路向西延。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路北是东太平的另一条主沟,称五条炕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洞在五条炕沟北沙港沟之间的山梁上。
曾聊天的农户正在改建梯田。据说西侧也有上去小道,可惜挖断了。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西侧是出山主路,村民现已集中搬到村口新建的两栋楼里。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开车下个沟,绕这么一大圈。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车停沟岔,再过天生桥窟窿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山体,上部崖壁陡直,洞在哪里?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1100,再次来到东侧农户旁,也只有这里能够攀爬。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头年的树叶落尽了,然而多年没人行走,荆棘交错,根本没有路。
20分钟披荆斩棘,才爬了一半高度。下望农户位置,正好是新道老道更替处。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前方悬崖带,怎么走?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正沟直壁,爬不上去。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南侧绕不过去。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不知路况。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只有崖角可登。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崖中,侧切崖沟,披荆斩棘。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上得窄台,似乎是条北来小道,多年没人行走了。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向东可见南沙港沟,上部是红井路的第二个东拐山口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1149,终于攀上了山梁。不高的山梁,竟然耗用近1小时时间。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这哪是山梁?整个是一堵平直的高墙:墙顶1米多宽,两侧垂直下切。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天生桥窟窿已在西侧下部,看不出贯穿的样子。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山风阵阵,真怕给吹下去。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颤颤巍巍走到“石墙”南端,东侧看不见那家农户,西侧现出沟中老路。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山顶突兀,还有几十米高度。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顶岩诡异,多凹崖纵缝。东部崖脚,像是个洞口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石墙以上坡陡,除了风大,倒算安全。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上行几步,西崖有个小洞?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洞口朝东,洞前有塑料垃圾,是三洞之一?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上依旧很陡。相比陡坡荆条,走“石墙”残石稍微容易点。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回望“石墙”梁。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再上全是荆条陡坡了,稀疏处似乎是曾经的小道。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顺道来到顶岩东侧平台,曾是一个羊圈。“石墙”上来用时10多分钟。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看清沟东全貌:左沟北沙港,右沟南沙港
左上方是红井路分水岭的“尖山”,联络线下来的路口被山挡住了;右上方是红井路东拐的第二个山口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南沟大概称南坡吧。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看似距顶不远。对照“尖山”等照片,这里不过是山顶一半高度。有小路横切北上。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然而北去小道,被“柴火”彻底封死了。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北侧下方好像是个洞口,下不去。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羊圈平台北侧,崖壁内凹,是塘是洞?看不出来。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转岩崖南侧。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巉崖凹进处,像是洞口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这里应该就是金洞吧。洞口不规则,一米来高。可惜怕有危险,村民用荆条封死了。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一人不敢冒然探洞,到处为止。
羊圈平台,正对南沙港梯田。
房山170东太平与红井路
原路下行,更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