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再驾新疆6交河故城

标签:
车师古国西域历史土生建筑交河故城规划西域古佛寺 |
18:00,交河故城游客中心,是座庞大的、仿土城遗址的建筑。

简介:“交河故城是公元前2世纪由姑师人开创和建造的,因两河绕城相交而下故称交河。是丝绸之路东天山南麓吐鲁番盆地的重要中心城镇,在南北朝和唐朝达到鼎盛,14世纪元末察合台时期,因连年战火,损毁废弃。
交河故城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这座没有城墙的城,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交河故城遗址保存基本完整,南北长175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呈柳叶形孤岛。故城建造在戈壁绿洲中沟谷环绕的三个台地上,包括一片城址和二片墓地遗存。城址功能分部大型院落区、衙署区、仓储区、街巷区、寺院区和墓葬区六部分。两处墓地分别位于城址北侧和西侧的两座台地上。
交河故城总面积37.6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22万平方米。大部分建筑物不论大小基本上是用减地留墙的方法,从高耸的台地表面向下掏挖而成,寺院、城门、民舍的墙体基本为土生墙。整个故城就是一个庞大的雕塑,其建筑工艺之独特,举世罕见。现存建筑物大部分为唐代所建,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门票70元/人,观光车30元/人,古村35元/人。
乘电瓶车西下亚尔乃孜沟,沟中亚尔乃孜河。绿地顺水南下,远处是水库。
故城入口位于孤岛南端,茂密的白杨挡住了的视线。
车沿东侧河谷北上,河水潺潺,树木旺盛。
河水出自北部天山融雪,同坎儿井一样,经过戈壁潜流后出露,在厚积的黄土中冲刷出数十米深的河谷。
东汉班固《汉书·西域传》:“车师前国,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绕城下,故号交河。去长安八千一百五十里,户七百,口六千五十,胜兵千八百六十五人。辅国侯、安国侯、左右将、都尉、归汉都尉、车师君、通善君、乡善君各一人,译长二人。西南至都护治所(轮台)千八百七里,至焉耆八百三十五里”。
东岸坡缓,上建晾晒葡萄干的土房。
车师初名姑师,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可能与楼兰同属塞人。张骞凿空西域后,两国依附匈奴,充当匈奴耳目,拦截汉使。元封三(前108)年,汉武帝派赵破奴攻破楼兰、姑师,改姑师为车师。
之后50年时间里,受匈奴裹挟,车师在汉匈之间摇摆反复。经过五争车师,匈奴退出。汉宣帝地节二(前68)年,侍郎郑吉攻下车师,立车师王,并于此屯田。匈奴在天山北另立车师王,车师分前、后两部。神爵二(前60)年,西汉在乌垒(轮台)设置西域都护府,郑吉为第一任西域都护。同年,匈奴内乱,后车师部降汉。


南北朝时期,公元450年,北凉国王族沮渠安周攻下交河,延续500年的车师前国灭亡。不久,东侧高昌建国,交河成为高昌国的一部分。
贞观十五(641)年,唐太宗派军攻下高昌,在交河城设置安西都护府,交河重焕生机。
这里地处故城中部西侧。举目四望,地势平坦,北部天山隐约。
唐代安史之乱后,交河城为吐蕃占据。公元840年,回鹘人从漠北西迁,赶走吐蕃。唐咸通七(866)年,建高昌回鹘王国,交河为佛教中心城市。
公元1276年,蒙古海都叛军围攻高昌,连年的战争,使交河成为仅有民居百家的村落。14世纪元代末年,察合台汗国第三任可汗黑的儿火者发动“伊斯兰圣战”,使经历1600多年的交河城完全被损毁废弃。而吐鲁番干旱少雨的气候,使遗址得以基本完整保存。
土山延向西北,近前一片平坦的戈壁。
大道逐渐抬高,略有弯曲,伸向西北。
前行,路西一片窑洞土台,不知何用。
这就是大型院落区。
生土建筑,部分是土台窑洞,部分是原土墙体:开挖出墙体后,再搭设屋顶。
简介称“现存建筑物大部分为唐代所建”。那么,汉代建筑只能在这些遗址上部,早已被古人挖去。
所以,交河故城不同中原遗址,地层越深,反而年代越近。2000年的历史,是从上向下的层层掏挖。
这里的建筑体量大,是官建、还是大户人家?
坑窑坐西朝东,台阶斜下。
是处西北向地下出口。
回望来路,次干道位于左(东)侧低处。道东遗址是大型院落区的北延。
北侧,一条街巷深陷地下。北部遗址连成一片,为原土挖出,即减地留墙法。

西部,地图标注为婴儿墓区,曾出土上百具婴儿遗骸。官署北部为何是婴儿墓地,已成千古之谜。
有岔口西斜,前方游人处便是东门。
内城门北侧,另设窄高的便门,仅能一人通行。
东侧是座原土中挖掘出来的圆形瓮城,直径30多米。
回望瓮城,两座夯筑夹墙,已有相当岁月。
不远十字路口,左侧便是前遇斜道。


支道东拐,紧邻崖边,有2号居民点。

简介:2号居民点坐东朝西,长方形院落,南北28米,东西15米。西部为前庭,东部为房屋,12间房屋依南北两侧院墙排列,中部通道相连。建造不晚于高昌国时期(5世纪),院中存留佛坛、水井、窖藏遗迹。不能进入一观。

回望,由左(东)侧出来,南侧仍是居住区,西侧是大佛寺。
双塔柱,方形,每柱边长2.8米,残高3米,间距5.5米。
50米长的甬道,正对高大的主体院落。院落近方形,东西宽约32米,南北深约36米。
与之前所见土墙不同,院墙为分层板筑,层高0.7—0.8米,现存7个板筑层,可见院墙原高当在6.0米左右。
每层板筑方向相反,造成了现存墙面呈“人”字形裂痕。如果说之前所见残垣为减地留墙法,这里为压地起凸法。
进门便是主殿,殿宽近10米,深16、7米。这么大的跨度,原来殿顶是是什么样子?新疆干燥少雨,现在农村一般为木椽草席抹泥平顶。原来也是这样?跨度不小。
东北佛寺为前殿后院式布局,塔柱后开门洞,通后院。
院落呈“凹”字形平面,中南部便是主殿,墙面曾罩泥面抹平。
如果这座佛寺建于高昌国时期,一定程度会受中原建筑的影响,但是更多应保存西域佛寺的原有风格。
塔林为正方形院落,残墙边长85米。
小塔基本已残,只剩原土挖出的塔基。
正中主塔边长9.7米,残高8米。中下部夯土筑成,分层细密;上部圆形,土坯垒就,不知原装还是近期维修。
关键是这座塔的形制,简介称金刚塔。内地金刚塔多为宽大宝座上四角建四座小塔,拱卫中部主塔。然而,这座塔的四角土柱是小塔吗?
游览路线至此,塔林北部还有500多米长度,据说是墓葬区,尚未开放。
西北佛寺,坐北朝南,规模不大。

西北佛寺,正方形院墙,边长21.6米。墙基原土留存,上部分层板筑。
院内布置与东北寺相反,前院后殿,主殿在后中部。院墙内侧,环设厢房。
与东北佛寺不同,主殿约6米见方,正中空旷。
西廊券门,外看庭院。
道西,残垣断壁又连成一片,远处可见沟西观景台。
大佛寺同样坐北朝南,墙体高大,约1/3原土、2/3板筑,标准的压地起凸法。正中开门。
南墙西段土墙高大,房间半地穴式,后期下挖?
相比西墙,东墙及僧房损毁严重,多为近补。
这样的高度,接近现在的两层小楼。
南部庭院。这么宽敞的庭院,曾经有什么?
正北大殿,东西宽近20米,南北深近30米。不能近拍全貌。
塔基方形原土成台,看似“十”字平面。
称奇的是,西侧佛龛尚有佛像残躯,结跏趺坐,背光依稀。
曾经的僧人也像现在一样环塔礼佛吗?
中央大塔坐北朝南,是全城规模最大遗构。北侧可见,大塔残高约8.5米,由塔基、塔身组成。
塔室夯土留有椽孔,北墙高处横向砌垒土坯。
路东居住区,与走过的仓储区、次干道连成一片。
路西,地势高处,是宅院、还是寺庙?
西去崖边,可见沟西登过的观景台。曾有西门?
道路东拐,南部佛寺显露出来。
土台西南东三面都开小型洞窟,现存7个。
道路东拐南下,回到来时的南门主路。
古代,农民居在城外。城里应当有官衙、军营、驿站、作坊、商铺和大户人家。
21:00,回到停车场。夕阳西下,穿过云层,照耀出一天最后的余晖,气温仍是40℃高温。
吐鲁番加油,7.33元/L,210元。21:40,吐鲁番收费站,5元,3012公里。
然而,接近南疆高速岔口小草湖,正在修路,大车小车下到便道,排队通行,拥堵不堪,与东西大动脉地位不符。
23:30,小草湖收费站,20元。
0:10,达坂城盐湖收费站,3119公里,10元。一路破路。
1:17,乌拉泊收费站,3179公里,8元。路况才好起来。
乌鲁木齐,我又来了,半夜三更。好好休息两天,吃拉条子、手抓饭。
前一篇:2018再驾新疆5哈密至吐鲁番
后一篇:2018再驾新疆7西走伊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