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再驾新疆5哈密至吐鲁番

标签:
阿勒屯古街小南湖佛塔哈密博物馆古游牧民族与文化天山南麓与火焰山 |
分类: 自驾篇 |
8月8日,睡个懒觉。8:15,哈密博物馆对面的阿勒屯古街,2543公里。

这是一条新建的仿古街,位于哈密回王府东侧,想必历史上曾是繁华地段。
街口西侧便是哈密回王府及墓地。《2010自驾新疆13》曾到这里,未进。
对面的哈密博物馆要10:00开门。干脆南去一转,据说小南湖有座唐塔。
不久,两侧是低矮的树木和农田。虽是早晨,太阳暴晒,明显感到温度在快速增长。
向东,是平坦的沙地。
右(北)侧,市区方向,远可见天山。
向南,绿洲依稀,距荒漠不远了。
离开佛塔,返回公路。路边的维吾尔族墓地,又称麻扎。
10:10,返回哈密博物馆。
门前广场,有块巨大的化石,称翼之巢——世界上最大的翼龙化石聚合体。可惜反光,拍不清晰。
这块化石长6米、高4米、厚0.8米,出土于魔鬼城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沉积地层。出露300多块翼龙骨骼和多块恐龙骨骼化石,其中包括14个翼龙头骨,至少代表了10多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雌雄天山哈密翼龙,最大个体的翼展可达3米。推测,这些哈密翼龙因大型湖泊风暴群集群死亡。其表面约20厘米厚浅红色泥质砾石和灰白色砂砾中,还至少应有数十只、数千块哈密翼龙骨骼化石,已被风化脱落。


一层为地质展厅,既有本地,也有内地化石。
楼上,哈密古代文明展。图中标注出重要遗址位置。
哈密有三道岭、七角井细石器遗址,距今7000--10000年。
铜鍑,属于饮器,在天山以北及南西伯利亚地区多次发现,反映了古代游牧文化特色。
天山南麓焉布拉克古墓,距今2500年,文物独特,称焉布拉克文化。
出土奇特的男女木俑,虽雕刻简陋,却特征明显,原均穿衣帽及小靴。
五堡古墓群位于哈密魔鬼城北部,为原始社会晚期的氏族公社墓群。地表近平,不见封堆,清理墓葬113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圹墓,一般长1.5米,宽1米,深1.2~2米。
出土时,男尸脚穿皮靴,身穿毛织衣物(已腐),侧身曲肢体位。
下肢卷曲。皮靴保存完好,可见当时皮革的鞣制脱脂水平较高。
此外,五堡南部就是现在的哈密魔鬼城,存有艾斯克霞尔古堡。
发现被肢解的人骨,应是作为墓祭牺牲而杀害的遗骸,属于公元前2世纪东天山当地人群。
伊吾出土的羊形柄铜镜,属战国—汉代,具有浓郁的草原地域民族风格。
北山羊造型铜饰品,在中亚地区出土较多,应属青铜时代塞种人物品。新疆仅发现这一件。反映了早期哈密地区民族融合的历史。
其中的高台遗迹,可能与祭祀活动有关。
唐代,姜行本纪功碑,又称天山碑,原位于巴里坤县松树塘,清雍正十一(1733)年移至东天山顶部天山庙,现存新疆博物馆。
查得拓片及碑文:
“大唐左屯卫将军姜行本勒石
昔凶奴不灭,窦将军(窦宪)勒燕山之功;闽越未清,马伏波(马援)树铜柱之迹。然则振英风于绝域,申壮节于异方,莫不垂懋绩于千秋,播芳猷于万古者矣。大唐德合二仪,道高五帝,握金镜以朝万国,调玉烛以驭兆民。济济衣冠,煌煌礼乐。车书顺轨,扶桑(日出)之表俱同;治化所沾,濛汜(日落)之乡咸暨。苑天山而池瀚海,内北户以静幽都,莫不解辫发于藁街(长安),改左衽于夷邸。
高昌国(吐鲁番)者,乃是西汉屯田之壁,遗兵之所居。麴文泰者,即其苗裔也。往因晋室多难,群雄竟驰,中原乏主,边隅遂隔,间届戎狄,窃多拨王,弘□至今,靡遗声教。自皇威远被,稽颡(跪拜)来庭,虽沐仁风,情怀首鼠。杜远方之职贡,阻重驿之往来,肆豺狼之心,起蜂虿之毒,发徒众庶,贼杀无已。圣上(李世民)愍彼苍生,申兹吊伐,乃诏使持节光禄大夫吏部尚书上柱国陈国公侯君集交河道行军大总管、副总管左屯卫大将军上柱国永安郡开国公薛万钧、副总管左屯卫将军上柱国通川县开国男姜行本等,爰整三军,龚行天罚。但妖气未殄,将军逞七纵之威;百雉作固,英奇申九攻之略。以通川公(姜行本)深谋简出,妙思纵横,命饰前军,营造攻具,乃统沙州刺史上柱国望都县开国侯刘德敏、右监门中郎将上柱国淮安县开国公衡智锡、左屯卫中郎将上柱国富阳县开国伯屈昉、左武侯郎将李海岸、前开州刺史时德衡、右监门府长史王进威等,并率骁雄,鼓行而进。以贞观十四(640)年五月十日,师次伊吾折罗浸山,北登黑绀岭。未盈旬月,克成奇功。伐木则山林殚尽,叱咤则山谷荡薄。冲梯暂整,百橹冰碎,机桧一发,千石云飞。墨翟之拒无施,公输之妙讵比?大总管(侯君集)运筹帷幄,继以中军,铁骑亘原野,金鼓动天地,高旗蔽日月,长戟拨风云。自秦汉出师,未有如斯之盛也。班定远之通西域,故迹罕存;郑都护之灭车师,空闻前史。雄图世著,彼独何人?乃勒石纪功,传诸不朽。其词曰:
于赫大唐,受天明命。化济得一,功无与兢,荒服犹阻,夷居天定,乃拜将军,殄兹枭獍。其一。
六奇勒思,群雄逞力。阵开龙腾,营设虎踞,气遮星光,旗明日色,扬旌塞表,振威西极。其二。
峨峨峻岭,渺渺平原,塞云暝结,胡风昼昏。经年凝冰,长纪落雪。高树吟猿,铭功赞德。其三。
大唐贞观十四(640)年岁次庚子闰六月丁卯朔二十五日辛卯立。
瓜州司马参军河内司马太真立碑”。
碑左侧题名:
“交河道行军总管右骁卫将军将军上柱国□□开国公薛狐吴仁领右军十五万,交河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上柱国□□县开国公牛进达领兵十五万”。
碑右侧有民国哈密专员李朗星记:
“移藏姜行本碑记余转战江河间,将日寇击降之翌年(1946)春,奉命率部西来实边。仲夏,督政东疆于民众,浮汤之际出巡哈密、镇西(巴里坤)、伊吾等县。东至天山巅,忽视唐碑于道旁,字多不辨,当雇工移至岭侧。三十六(1947)年秋,民物安阜,适经筹建之哈密中山纪念堂。告成,虑此碑风雪日侵,年远字湮,乃移入城妥藏于堂西之图书堂中,期保真迹永垂耳!
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抄本是哈密出土重要文物。1959年发现于哈密天山乡板房沟,共有25章,293页,586面,称哈密本。现存新疆博物馆。
《弥勒会见记》是讲述未来佛弥勒故事的一部原始剧本,约公元8至9世纪,由圣月菩萨大师从古印度文译为吐火罗文(龟兹文),再由智护法师译为回鹘语。《弥勒会见记》不仅是一千多年前古代维吾尔族信仰佛教时期留下的珍贵文献,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剧本。20世纪初,德国人发现并带走“吐鲁番本”。


哈密博物馆规模不大,但文物罕见,只是简介略显简单。
维吾尔族砖饰,由普通红砖磨成需要的形体,然后拼接成繁复的几何图案。
离开博物馆,气温升到35℃。天气太热,位于五堡的魔鬼城不去了。难怪过去沙漠探险都选择冬季。
上文已述,新疆高速多为跨路收费,不计在高速路上的行使里程。
二堡收费站,2628公里,30元。
14:20,一碗泉服务区及收费站,2724公里,55元。气温40℃,天空多云起来。
不远就是七角井路口,一眼望去,感觉北(右)侧地势比南侧还低。
荒漠中,兰新铁路高架斜跨高速。空中云多起来,依然热气腾腾地晃眼。
16:00,鄯善东收费站,2849公里,25元。
16:46,吐峪沟收费站,2931公里,25元。
火焰山突起于天山南麓,阻断雪水潜流,形成这几处断沟绿洲,留下吐峪沟遗存、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阿斯塔那古墓、高昌故城等重要古迹。
干热的气候,没有形成南方丹霞的孤峰陡壁,而成一簇簇火焰般的山包,童山秃岭,寸草不生。
东侧,是过来的胜金口。东部山体略高。
吐鲁番市区西侧,南转乡道。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西南。17:55到达,2998公里。
后一篇:2018再驾新疆6交河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