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涞源唐县3 插箭岭长城与倒马关六郎碑

标签:
插箭岭长城长城砌筑特点白石山西门倒马关六郎碑上关岭猜想 |
分类: 自驾篇 |
4月3日7:40,南出插箭岭村,岭口西侧有座坍塌的敌楼。

昨晚到过这里。
不远处,长城下沟后,爬上北梁。
沟口北侧,城墙立面基本完好。与上文浮图峪段长城不同,这里城墙外包砌石相对规整,多为加工过的条块。
里侧看沟口。
长城沿山脊西下,过豁口,连接插箭岭关城。
上行,第三座敌楼基台陡起。
楼东里侧,同样有登墙石阶。
南沟向东,分成南北两岔,中脊有路。
楼基半石半砖,坚固如初。
沟延至北侧,可见公路,这是白石山景区西门的道路。
东山陡峭,长城曲折而上。
北侧第三、四座敌楼。
插箭岭村稍作休息后,再南下倒马关,寻找六郎碑。
登山路线,一在隧道西侧的大石峪,一在东侧桥头,选择后者。
12:10,出倒马关隧道,车停路南煤厂,313公里。
只好沿院墙西侧河边绕行。
向东侧山脊攀上。
上到厂院后部,西望隧道和上关岭。岭北山头高起,建有一庙。
上关岭的北延,迫使唐河转了个大弯。
钻出杂木丛,走上了山脊小道。
虽是清明,山脊干旱,正午太阳炙热,半个小时才到半山高度。
然而,路转东后,被深坑挖断,不能通过。
台上下看上关岭全貌。这是南山北伸一脉,北端半球状;唐河绕岭,划出一个完美的圆。
登上东顶回望,河湾S形展示于脚下,就是一幅乾坤太极图。
台中,就是琢磨了两天的六郎碑。
然而,这不是宋碑,而是通明碑,坐北朝南。
碑额线刻云纹,中刻“古迹”二字。碑文“宋将杨六郎拒守之处”九个大字,左右落款“正德十五(1520)年岁次庚辰春三月吉旦,钦差巡按直隶监察御史沈俊书”。
碑阴曾刻碑文,可惜风雨剥蚀,只剩零星几字。
向南下望,正对上关岭,岭西为大石峪村及景区。倒马关上城在下,烽火台在上,合乎情理。
这里到底始建于明,还是宋?只能猜想了。
那么,这是明代或宋代利用原有山顶巨石向南拓展而成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