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2017-01-08 09:23:19)
标签:

明长城与榆林镇

镇北台与款贡城

隆庆和议与蒙汉互市

红石峡与雄山寺

陕北石窟与边塞题刻

分类: 自驾篇
西出神木,高速沿毛乌素沙漠南沿而行,地势平坦,煤化工厂不少。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沿榆商高速南转,1606古城滩收费站出高速,981公里。绕到镇北台的北侧。
这里为沙性土质,草茂树矮。南侧小山包名红山,山顶东(左)侧有一烽火台,西(右)侧就是镇北台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西行南绕,来到镇北台景区门前。986公理,门票30/人,停车5元。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镇北台是座双重城堡镇北台为内城,居西南角;而外城款贡城,居东、北两侧,北墙与长城一体。
整个城堡三门:北侧长城设抚柔门通衢门,南侧正中设款贡城南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红山本是小山,数百年流沙将小山消磨填塞得更为平缓。地势最高处就是镇北台
简介:镇北台是万里长城最为宏大的建筑,称“万里长城第一台”,与山海关嘉峪关并列“长城三大奇观”。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虎山(见《京西到辽东9 丹东》),西至嘉峪关(见《自驾新疆3 河西走廊》),划分为九个军事辖区,称九边重镇陕北长城(安)(德),治设绥德,东起府谷黄甫川,西至宁夏盐池花马池,为蒙古南侵最频繁区域。
为加强防御,成化七1471,都御史余子俊巡抚延绥,北迁愉林,改名榆林镇,并在隋长城的基础上,增筑边墙,将前任所建的堡墩连成一体,成为完整的长城体系。
与其它长城关城布局和风格不同,镇北台是座高台建筑,正面并无城门城楼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进城入口,在东侧地势稍低位置。
四周多株西北特有的旱柳,也叫断头柳,主干粗壮,枝杈上长,上部蓬松,成为西北特色一景。除品种原因外,旱柳每年贡献出枝杈,粗者成农具把手,细者编织成筐。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修复的门洞上刻着“款贡城”,东侧的城墙还保持着夯土原状。
款贡城隆庆和议而建。明朝前中期,北方蒙古部落不断南下抢掠;明朝则闭关防守,并不时派兵进入草原烧荒捣巢报复。隆庆四1570明朝俺答汗达成协议,封其为顺义王、开放互市口岸
然而,款贡意为归附进贡互市只是和平贸易,属于官方市场,谈不上归附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进入门内,款贡城的地形出乎意料:落差很大,夯土城墙向东伸下。
原来红山东侧是一条南北沟谷,为进出关塞的天然通道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款贡城就建在这天然通道上。近年挖去浮沙,城墙完整。
城墙北连长城本体,攀上东侧山头。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部,可见款贡城地处山谷底部,这既便于交通运输,又便于官兵在西侧高处监督管理。
北侧开有两门:西侧抚柔门稍高,大概以官员进出为主;东侧通衢门稍低,以商品为主吧。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向西坡陡,才是进入镇北台的唯一入口。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款贡城为官市,镇北台则完全是军事设施。门洞不大,罗哲文题字“榆塞”。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门洞台阶攀上,镇北台呈现眼前。
这是一座方形四层高台建筑,每层满设垛口。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台下复制的《镇北台记》记载了修建过程:
万历丙午1606)年秋七月,衔命来抚兹镇。会火落赤挟赏被创,纠万余骑穿旧安边塞南掠,我兵破之,乃遂去;而摆言太亦以三千骑入犯保宁(堡),大将军出御败之;东路沙计亦以三千骑入犯高家堡大将军又邀击破之。于是,款红山市输诚献罚誓守外藩会制台徐公上言畏威状,天子下部议从之,于是贡市旧约。予念红山边市镇城(榆林)止十里许当贡市期万骑辐辏,脱有意外,悔无及已。于是提请,因筑为台下为城俱砖甃,计费一千二百六十缗。工肇于丁未1607)之四月,竣于戊申1608)之七月,又会制府徐公奏报成事。
于是,大将军、左方伯、大参登台以望,若跻霄汉间,黄河如带青山隐隐唐张仁愿所筑三受降城在焉。美哉!山河之丽,我二祖成功之伟乎?夫河南地,自祖宗以来至正统间,为我军士□牧地,一日不戒,使诸族窟穴其中。若成化间,经略青山,因受降故址增置墩堡,移戍固守,则屯可举,食可足,兵可疆,何至为全陕忧?策事者诚经远之难哉?而往事无论已。夫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诗咏彻桑,易称设险,圣人之垂训远矣。今榆镇东自黄甫川,西至定边,延袤一千二百余里,其间重山峻阻,足以□周池树藩垣者,悉如此台,因险厄要而庀戍守焉;张弩乘城,神器卒发,庶几其有备而无患乎。
万历三十六1608岁在戊申秋八月,涂宗浚撰”。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可见:1隆庆和议几十年,蒙古入侵未断,互市在打打停停中进行。而修建镇北台的目的就在于震慑红山市快速回击可能入侵
2、前文定襄北社古》的“都御史第” 门额亦为“豫章(南昌)涂宗浚”所题,时“万历四十一1613”,官职“总督宣大山西军务都察院右都御史”。
 
台东北侧宽敞,曾为军营,现为博物馆。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明代的五行城砖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明代称长城为“边墙”,有“大边”和“二边”之分。沿线互市分布。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长城是地理上的交界,也是农耕畜牧文化的交界。长城外侧土地的开发与归属,一直是明清时期汉蒙要面对的问题。伙盘地是当时特有的名词,直接影响着省界划分,也影响着今后的规划、发展。
上文府谷千佛洞下碑亦有:“康熙帝下诏开放边墙外直北禁留地五十里,由蒙汉合伙耕种,为边垦之始”。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禁留地伙盘地黑界组成,这里标示了区域。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1935年张学良、杨虎城在镇北台的照片,应是西侧。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先上外墙,看镇北台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登台入口在南侧。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入口石匾:“向明,皇明万历丁未1607)孟夏之□,…涂宗浚题”。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西、南两侧。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墙外,保持着原始夯土城墙,为款贡城的一部分。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侧曾经的石匾已毁,今人补之。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款贡城东北角。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款贡城东侧及南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门洞进台,内置拱券台阶,北上二层。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东侧砖阶上三层。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登上台顶。原有砖木结构哨楼,清末坍塌。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台顶南望,下为景区入口,不远就是榆林市区。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东南方向。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东侧,地处谷底的款贡城南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东北,长城之外的毛乌素沙漠已非荒凉之地,植被茂盛。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侧地势稍高,还是款贡城的一部分。地图标注红山墩会盟馆,大概为官方办公区域。
可见,这里先因山口通道而建红山市,后更名款贡城,再在城内东南红山顶镇北台兵营。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然而,极目北望,并没有看到涂宗浚描述的“黄河如带青山隐隐唐张仁愿所筑三受降城在焉”。这应是涂宗浚心中形象吧。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西北,榆溪河自北而来,形成一片开阔的湖泊,现为水库,成为塞外美景。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西侧,更是植被茂盛。天边,烽燧尚在西延。
西侧不远,榆溪河没于谷地,造就了红石峡另一胜景。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天色将晚,时间紧张,款贡城就不细转了,尽快赶到红石峡988公里。
 
停车场收费5元。其后的网格挡墙,据说要悬挂名人题字,成了半途而废的形象工程。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红石峡入口,是路西小阁楼,门票30/人。
门额:“红石峡。八十九岁森然”。王森然1895—1984年),定州人,国画家、美术教育家。1924年,曾受邀到榆林中学任教,时值刘志丹在校读书,故王森然为“刘志丹的老师”。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河南云台山红石峡(见《2015自驾河南5》)属自然风景。而榆林红石峡则以历史人文为主。
简介中红石峡的历史:陕北明长城的修建者余子俊明成化八1472凿石开河筑渠,引水南下,取名榆溪河广泽渠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进门,一条斜道,沿峡谷东崖北下。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谷中榆溪河水量充沛。西崖满是巨幅摩崖题刻,兼有石窟,与东崖对峙。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沿道而下,东崖的题刻石窟更为丰富。
然而,陕北多为易风化的红砂岩题刻损伤严重。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这幅光绪二十五1899的“功在名山”两侧小字尚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府州古城一样,部分早期摩崖题刻塌落,后人再刻。
其中,“振河不洩”两侧小字“大清光绪岁次壬午1882)荷月吉旦,星沙兰亭谭仁芳题”;下“蓬莱仙岛”两侧小字“前署榆林府林士班,延绥兵备道成定康,前任榆林府蔡兆槐。同治壬申1872)年孟夏”。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大漠金汤光绪二十五1899)年荷月谷旦,延绥总镇龙得胜书”。
力挽狂澜,中华民国十三1924”,大革命时期杜斌丞、刘志丹榆林中学师生题刻。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前行,摩崖题刻中,有四个石窟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第一窟为娘娘庙,又称圣母殿地祗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光绪年间题刻“重新胜境”、“山河巩固”。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侧,明代题刻,记载了嘉靖时期汉蒙形势
“明嘉靖丙申1536年),天子命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张珩节震延绥。明年丁酉1537),复简右军都督府都督同知刘文为总兵官。时疆虏(?)十万盘据河套,会钦差镇守内官监太监张惇遣副总兵白爵统兵出龙州(堡。后文靖边龙州乡波浪谷)游击,李勋双山(堡),冯大纶宁塞(堡);右参将吴瑛东路,左参将杨信西路,守备傅钟定边营三十四城营堡把总都指挥何堂刘坤等各统所部官军分守要路,陕西按察司佥事蔡贤须澜督军饷。□首吉囊(济农)、俺答果率精骑三万分路入寇。我军声势相联,首尾相应,鼓譟如雷霆,杀气冲天地。共斩首一百三十余级,获□马一千余匹诸将振旅凯旋大会红石峡,因赋五言律一首,刊于帐前石崖之上。时十月初六日也:
鼓角川原振,旌旗日月明。屯兵红石峡,斩□黑山城。血染芹河赤,氛收榆塞清。单于应破胆,飞檄报神京。
南川张珩书”。
查:张珩,号南川,山西石州人,正德十六(1521)年进士,曾巡抚宁夏,总督陕西三边军务。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娘娘庙明代开凿石窟,塑像全新。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八卦藻井陕北石窟的特色作法。而这里的藻井已经风化得只剩廓痕。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第二窟,为三教殿明代开凿。
上刻威震九边,起首小字不清,落款 “抚陕使者皖怀叶伯英题”。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汉蒙一家。…民国弍1913十月。陕北观察使崔云松偕榆林县知事赵毓寅,防军长杨运桂,警长郝嘉玉,使署秘书张又拭、科长罗云章、翟明新、姚汉勋、涂鼎章暨科员等来游题”。
流沙蓬岛。中华民国三十1941五月。二十八(1939)年秋,绶光奉命指导蒙政,驻榆阳雄山寺寺为明建,又经总戎厚基重修,流沙环绕,台阁层峙,春秋佳日,颇饶风景,爰题四宇,以志雪鸿。襄阳朱绶光题(印)”。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门南侧的《虔敬碑》:
雄山寺三教殿内补塑重装合堂圣像碑记
诰封一品夫人柯门曾氏、柯门汪氏、柯门闻氏、会首梁珩、…(十人略)、柯门业氏、柯门张氏、梁门曹氏、任门张氏、杨门张氏、钱门杨氏、程门陈氏、汪门洪氏、…(二人略)、柯恩社、柯顶社。
康熙戊寅1698)中秋吉日立。住持洪道、徒广(辈4人)、孙演(辈3人)”。
可见,这些石窟曾称雄山寺。不知榆林柯氏情况,有意思的是“”字的表述,想起“杨女将”。前文《二郎山》敬称男性:姓名间加”。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门西侧:
“重修红石峡佛庙碑记
洞天福地,实为神灵□□依;玉简金装,原壮人民之瞻仰。雄山石峡榆郡名区旧铸圣神,俱极尊崇,自明至此历纪有年。惟是地处水涯像多倾圮,既无以昭来格之忱,将何以展如在之虔?连、元等目击怆怀,葺修有志,乃于咸丰1857仲夏之五月率督工作□修庙貌,□□丹青,俱皆金碧,庶几免沦落之感,稍可伸观拜之诚。是为序。
署陕西延绥镇标中营游击即补参将镇羌堡都司世袭□□尉□连、特授陕西榆林府照厅邓用元谨志。
咸丰七1857丁巳又五月之吉日立”。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内神台尚在,石壁凿孔标示过去神像的规模。新修释迦牟尼、孔子、老子像,三教齐供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同样,顶部巨大的八卦藻井,只剩痕迹。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三、四窟间还有一小窟。
小窟上两幅“还我河山”,落款“民国三十1941冬月,马占山”。据说,当时抗日名将马占山手臂受伤,写了两幅,却都被人刻了上去。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第四窟为大雄殿明成化年间开凿。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内供释迦牟尼、文殊、普贤和四大护法。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巨大的八卦藻井还存轮廓。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侧外壁:“溪壑回春光绪庚子1900)季春偕熊鲁泉、宾席徐松浦、协戎光显堂、太守彭述卿、明府来游留题。署延榆绥道山左刘纶襄并识”。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第五窟观音堂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外侧题刻:“天外奇峰同治岁次壬申1872)仲夏月,特授延绥镇标右营游击甘肃平凉府固原州慕寅题”。
每处题刻都是一个历史故事,不能一一核查。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堂内碑刻,可谓红石峡现存最早之一了:
“创修观音堂
庚子1480)科乡贡进士古杭山岳撰文,国子监监生合肥蒋贤书丹,国子监监生雕阴李容篆额。
士之遭际明时,壮而得行其志。距榆林城北几十里许,有山名曰红石峡,其土壤夷旷介乎□田,虏境交界,山明而水清,地幽而境胜。其左弗及一里,寺名红山,内塑如来贤圣。下有清泉□沠其源自境外而入斯地,虽有名刹古迹,其景居其一焉。堂建寺前,峡左山水环抱,草木森□,实奇胜之区也。成化丙午1486)岁,钦差镇守延绥庆阳等处地方太监简公来镇是方,麾下京官简玉乃山东济南禹城之望族也,□暇来游此地,因观山景非常,胜景磊落,咸发善心,愿捐己资,于成化丁未1487)七月吉旦,命工创□石堂一空,深一丈二尺,阔见其方,四隅高一丈一尺,中高一丈二尺,内塑观音龙女善才,左□护法。洞门石窗,堂前石砌方台,台下垂柳数株,凡诸制度历历可观。工既完,求予文以为记,□可辞哉。惟观音大士寻声救苦,普济群生,感应昭彰,岂可尽述。均发此良惠之诚,后世必□善报,永永相传,以助将来云。是为记。
成化二十三1487岁次丁未秋七月吉旦立石。
在京义官简辅、简智(另15简略);岳父高旺、侄男王忠、男四汉、简林(信官、信士、石匠、僧人略)”。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内。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顶部八卦藻井。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第六窟,地藏十王殿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内自然是地藏菩萨和十大阎王。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前行,参差交错的崖面,是几百年来的人工刻凿与自然剥蚀交替作用的结果。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榆溪胜地光绪建元1875)春正月。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陕甘总督一等恪靖伯加一等轻车都尉左宗棠题(双印)”。
这是左宗棠部下刘厚基榆绥总兵时向他求的字。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向后,依次圆觉殿睡佛殿翠然阁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圆觉殿凿于明代,供奉三世佛及十六罗汉。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顶。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门上方“补塑金装乾隆四十一1776六月谷旦,本山住持性明、徒宗教敬立”。说明石窟的传续。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睡佛殿不大,表达释迦牟尼涅磐。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正面方龛睡佛一尊,顶部彩绘八卦藻井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翠然阁,又称凌云阁,半砌半窟,造型独特,是陕北特委红石峡会议”的会址。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门在北侧。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陡阶东上。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二层是间相对宽展的洞室。
1929年,中共陕北特别委员会在此召开会议,刘志丹担任特委书记,确定了陕北武装斗争的形式,为陕北革命打下基础。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直通峡顶,称为天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侧,洞窟相连,可惜损坏严重,仅剩窟室。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其中的八卦藻井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红石峡作为寺庙,又称雄山寺。可见,雄山寺东崖诸窟组成,是明代成化年间开始开凿的大型石窟佛殿群。而天门是当初的主要入口
建造布局类似于前文山西河曲县的石径禅院,但规模大的多。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侧洞室现况。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向下凿洞,直通河边,称地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窗洞直对西崖,巨幅题刻相连。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地门陡峭的石阶。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对岸西崖北部。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向北,路成栈道,狭窄陡峭。下部是建于明代广泽渠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转进一窟室。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窟室后的栈道。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栈道连接几座石窟,外壁遍是题刻。
可见,红石峡的独特性:地处边关,风景秀丽,可能早期就有寺庙;随着明长城的修建,这里成为守边将士游览胜地,凿窟建寺,发展成大规模的雄山寺,并开始摩崖题刻明清民国,这里成为守边将领巡边大吏抒发情怀、歌以咏志的平台。所以,红石峡陕北边关历史的重要见证。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北部,一桥跨河而过。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桥中北望,榆溪河来自不远处、镇北台所望的水库,原先便是天然湖泊
简介称榆溪河余子俊开凿,实际感觉榆溪河更像天然河流,余子俊应是整治并修建了广泽渠;但成化二十三1487的《创修观音堂记》有“下有清泉□沠其源自境外而入斯地”,显示红石峡早期只是来自境外清泉。搞不清了。
另,地方志提到红石峡的起源:北宋时期,这里有泉涌出南流西夏(见《自驾新疆2 银川》)太祖李继迁障水别流,凿石为穴,埋葬祖先复引水其上。据说,这一带原立有西夏王李继迁葬乃祖彝昌于此 碑,可惜已毁。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望,榆溪河水翻滚,东崖诸窟巍然。
入口停车场处的网格挡墙上部有残城,打听得知那就是明代互市易马城遗址。可见镇北台易马城红石峡之间密切的关系。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西岸崖壁,满是题刻,损伤严重,加之傍晚光暗,树枝遮挡,看不清晰。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西崖也有几座石窟,但损坏更重。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回看东崖。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部入口与上部的易马城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索桥直通东岸,是景区出口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桥上,北望红石峡全景。整体规模不大,但作为毛乌素沙漠南端的秀丽峡谷,实在难得可贵。
一般多谈红石峡书法艺术陕北最大石窟群,其实红石峡历史地位更为重要,自石窟开凿摩崖题刻,都与长城边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见证了延绥镇榆林镇)的历史。
天色已晚,易马城遗址,没时间去了。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南侧,地势平坦许多,榆溪河流向几公里外的榆林城
2016晋陕甘4榆林镇北台与红石峡
沿榆溪河东岸,直接南进榆林市区。
预报第二天(6日)榆林有大雨。先开车在市区转一圈,熟悉道路,寻找宾馆。榆林城内为多为单行道路,古街禁止车辆通行。
最后,在汉画像石博物馆附近住下。总里程1000公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