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123  北直河古洞坡(下)

(2016-09-20 19:48:04)
标签:

北直河古洞坡

明清岩刻

清代合体字

民间文字游戏

民俗文化与古棋盘

分类: 房山篇
返回中台石梁岔口,找“猴拉马岩画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北绕西望,瞅准西部朝东的直崖,符合村民描述的岩画位置。
小路如“3”,从直崖下方穿过,可到西台。所以,到第二个弯的凹进位置,要找路上到直崖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小路行人不多,但容易辩认。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中段位置,右侧岩石含铁泛红。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转弯处。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转过弯,右侧的乱石。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不久,小路水平左转。要从右侧杂草梯田中,西北而上。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坡地无路,梯田树多草矮,不难上行。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接近山崖,正对岩面出现了刻字。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出乎意料,第一眼看到的竟陕西biángbiáng”的“biáng”字。旁边“大清康”应是没有刻完的“大清康熙某年”。第一感觉,康熙年间,这里的矿工中有陕西人
biáng”是笔画最多的汉字之一,电脑不能录入。陕西歌谣描述这个字的写法:“一点飞上天,黄河两头弯,八字大张口,言字往进走左一扭右一扭东一长西一长中间夹个马大王,月字边,心字底,挂个钩担挂麻糖,坐个车车逛咸阳”。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对照歌谣,这个字与biáng”还是有区别的:”字头改为“广”,两侧少了“”“”,更重要的是少“逛咸阳”的“”。
这个字真的是清代陕西人刻写biáng”吗?其原始意思是什么呢?内含“”的繁体“”,是想表达一种牵挂思念吗?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可查,类似字并非陕西独有,许多地区都有形似字和歌谣:2字,北京延庆shuàr,意思“什么”;3字,四川广西zei,意“”;4邯郸南阳zei5安徽zei
这个奇特的合体字,各地读音、字意相差很大,北方成为象声词未知词;南方多指“”,引向帮会组织。有人认为,该字源于洪门,与开香堂(图6)右上角所挂的图符(图7)相似,不知出于何处。
洪门源于明末清初,为反清复明秘密组织,多采用合体字图符隐语行话。不能确定这个康熙时期合体字秘密组织有无关联,但到目前为止,biáng”的类似字多以民间流传方式存在。
这能不能成为已发现的最早实例呢?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一个biáng”类似字,让人浮想联翩。
为防遗漏,先向东侧查看。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脚下石块刻着棋盘10×10格,算围棋吗?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果然,东侧有处明万历七1579刻字,反映了明代古洞坡官方开采:
此山有金名地库自古生□无其数[]家报国谢皇恩八方□□□盈富
□邑牛子才□万历七1579”。
后刻举双手小人;另有不完整刻字“天地三界□□”、“□□□□中人文”等。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向东,没有发现题刻,返回biáng”字岩面。
可见刻字没有年代规律。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刻字岩面整体。“biáng”字左右有几字。
太南”可能是“太难”。说明为文化水平不高矿工,在闲暇无聊时随意而刻。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左侧是首带文字游戏性的打油诗
“(左)(右)水水常刘(流),(左兵)(右兵)乓人不失日月(无横)过春秋,(左)(右)东东西走”;
山高水远人难走初分大(天)地□人□”。
并不押韵,有错字。但有意思的是,“”、“”、“”三字,左右分别有意减少笔画而连用,“”、“”二字无横,表达了刻字人辛劳无聊的困苦。“乒乓”当为左兵右兵。那么刻字人是还是,或当时就是由士兵开矿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崖面转向西南走向。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低处随意“天下太平”几字表达心愿,底部“”反映了至少有人来自山西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向南,崖面高耸齐整,反而没有了刻字。当时,这里曾建房屋
高处圆孔人工凿出,用于架梁?只有一孔,太单。也许曾有一小块矿石?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脚下这块地,相对平坦。前面竖直崖面低矮处,刻字反而多起来。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这处不能读通,或许也是表达“太平”之愿?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刻字集中的低矮崖面。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读着这些并不通顺的文字,当时矿工的生活片段,有趣地浮现在眼前。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财也大□也大后来”,没刻完。累了?该睡觉了?该上工了?后来没有了补刻的心劲?
下方,初看像“都庵”,细看,也是一个合体字:“都是命也”。反映了刻字人对命运的叹息。
合体字很多,或来自道教图符秘密组织,或来自文人雅好民间创造,大多能看懂意思。而那个biáng”字,实在特殊。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下面是首押韵的劝善诗,刻字为山西忻州人,文化程度高些,或许是工头、管理人员?
角有“宋有伏”名。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赌博贪花上酒楼三粧[椿]都是解人愁劝君若不回头转困苦饥寒在后头
康熙四十七1708年春仲月忻州人郭造
还有改错,(妆)改为椿,应是(桩)。
赌博可以随地,而这里应该没有贪花酒楼条件;县城太远,只能是下面的北直河村了。由此可想,北直河曾经一个热闹繁华的所在。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没想到,其后便是谩骂回应,可能就是宋有伏
兔子刊石骂咱惯兔随孤贪花老宋□你发痒□□□□之家十五里未看…”。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其上“念佛行好”。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右上是种“字形文字游戏
这个“西天油道天云”,怎么读?要表达什么意思呢?另有“”、“”的合体字,是要表达“没找见”,还是“(觅)”呢?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南侧岩面凹进,图文并茂。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上下一体,上刻“天地三界方位之神”。前明万历七1579也刻“天地三界□□”。
天地三界是中国民间最古老、普遍的道教信仰,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湖海的天地中三个方位,供奉的是天地爷,相当于创世的上帝。自洪门发展起来的天地会,是不是以此为基础呢?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中刻“谢吴愁符亲问飘胡”,何意?
下线刻天地爷神像。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天地爷左侧刻三郎之位,右侧刻一组“字形游戏文字。既称三郎,就不是二郎神
似乎内着铠甲,外披战袍,脚穿长靴;阔面圆眼,大嘴浓髭,眉心天眼。虽比例失调,但可见左手持,右手握。腿间似鱼,不知何物?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旁边四组“十”字形游戏文字,另有一小胖子人像
前石当过供台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其中,“十”字形游戏文字的第二组,又是“西天油道天云”。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向南,图文更密。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下台,又是“谢吴愁符亲问飘胡”。是一句道教咒语吗?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上部有“”、“”、“年月”字样,可惜多被破坏了。
图案就是村民传说的“猴拉马”吗?下有“大王”二字。骑马者头部已损,辨不出是还是。若是,则是马上封侯的寓意,刻画人是胸怀大志,还是仅仅刻一个传统题材?若是人,则也是出人头地的愿望。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这幅图文则复杂些,觉得至少两次刻成:
1、右侧“康熙叁拾八1699年四月贰十日立牌”,或许是新开辟了矿洞?矿工在上部刻“洞神”二字,下刻绳结葫芦图案及“鹭鸶”二字。绳结是佛教的盘长,可能与葫芦鹭鸶一起构成新矿立牌的吉祥图案。图案下部又刻一,要表达采矿的情形吗?
2、之后,某矿工有了某种不满,又刻下了(画)虎化(画)(猫)难化(画)知人知面不知心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后面图文更复杂:上部刻“(萧)何月下追韩信”;下线刻奔马一人倒立在马背上,是杂技造型,构图简练生动;右侧却刻天王雪是东天韩信,不懂意思。也许刻画人自觉怀才不遇吧。
上部还刻“隗世才”名,“”字一勾、画出的鸟图。另,两组“十”字形文字游戏诗我士周公有人来才秀刘公教学问、“动马人山水刘(流)堂道西山见月光”。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下部还刻两尊财神坐像,右侧题有:“康熙三十一1692年七月廿八(祭)财神一位”。
其中,右财神左手持剑,乌纱帽两翅翘起,前供有香炉。左财神简单些。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这是图文最集中的一片崖壁。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前方台外有房基,基外有水道。
由此可以判断,这里同中台东侧房址一样,地形稍,且有泉水,曾建有西部矿区的管理机构矿工住处。而矿工在休息闲暇时间,刻下了这些字画。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直崖到下方小道,虽荆棘遍布,却坡度平缓,是不是这一代都是矿工住处呢?
房基西南角。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崖壁继续向西南延伸。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这里有水平凿痕,是当时建房?没有图文。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突出岩面,仅有几字。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而凹进岩面,就热闹了。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两只靴子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高处,花瓶开出两枝花,一枝落鸟,招引另只飞来。上有“刘□良”名。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低处,骑马图。比前马图差很多,看不出是还是,手持双尖枪。右侧刻一弓箭、一大手
不知为何凿毁“”字。这一带没有发现佛像。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再前,刻武将图案,上有伞盖,侧有谋士箭袋鞍马和一只大手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最后,是少儿不宜的淫乱图。矿工闲下来,就胡思乱想了。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为“崇祯八1635年二月吉日造”。
一叶一世界,远藏深山的矿区也是一个小社会呀。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西南不远,就是直崖崖角,小路再次隐没于荆棘中。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枝间南望,崖角正对主沟沟口,西侧西台向南伸出。
远山高处是青杠尖,西侧近脊是大青杠自然小村。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穿过荆棘,没有明显的路迹。
下到台地回望,竟然看不出直崖的影子。向右(东)才是有迹可循的小道。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台边三个石块,也是开矿时遗留。左、中两石有人工凿孔,曾立旗杆、大伞?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东石则刻一方棋盘。当时的士兵、或矿工曾在这里下棋。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方形棋盘,四边中部刻有半圆路线。这是什么棋呢?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西台南伸几十米。从地形上看,这里比中台更有观察瞭望的优势。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东望中台
西台中台,到东山坡,是古洞坡银矿的范围。而中台相当于上行的中梯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中台西望,能看见陡崖上部有许多洞口;而西台东望,没有发现。可能洞口大多都面向东南吧。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西台南端,三面绝壁,没有找到下行道路。只有东侧有处1米多宽的岩缝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下望,台下有明显的路迹;然后,路迹分别沿三条小山脊而下,通向主沟。
主沟里来时的路线清晰。其中,主沟东西各有一座羊圈,关键要走(左)侧羊圈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不想返回中台,自东侧岩缝,攀爬而下。还是很危险的。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离开一段,回看岩缝。有几处手脚难以支撑的地方,慎行。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下望。担心主沟的草木过密,沿东(左)脊而下。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虽有路迹,常年少有人行,草木很密。
中途,看中台及上行鞍口,虽陡,却容易攀上。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下到上行小道,看中台鞍口如在两峰之间。
房山123 <wbr> <wbr>北直河古洞坡(下)
始于辽金古洞坡作为北京古银矿,早已淡出人们的视线,湮没深山荒野中。也许出于“官办”原因,并没有留下多少历史记载。
这处古洞坡岩刻,虽不是远古,却记录了珍贵的古矿片段。最早岩刻为明万历七1579,中有明崇祯八1635,其他为清康熙年间。是不是这座银矿,在康熙以后就采尽废弃了呢?
岩刻的内容,让人联想到明末清初洪门天地会,但水平有限,没有找出联系。
不过,这些岩刻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北京人员的来源民俗文化,特别是清代合体字文字游戏古棋盘等,能为民俗文化的研究提供实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