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县涞源3 飞狐峪与涞源

标签:
飞狐峪与古道孟涞线黄花梁与黑石岭拒马河源兴文塔紫荆关 |
分类: 自驾篇 |
9:20,离开上苏庄,南去飞狐峪。
村道蜿蜒,在前方北口村汇入县级公路孟(蔚县孟家堡)涞(源)线。
蔚县看太行,山脉北向转东,为小五台。
山脉西延,连接恒山。
山脉北向转东与西延的拐点,横切一条四十里长的南北向奇险沟谷,就是太行第六陉飞狐峪。
过北口村,汇入孟涞线,便进入飞狐峪。时里程400公里。
前行百米,反光镜看到山顶开孔,再次停车。
过弯,路向东转。
回望高桥。
继续南行,沟谷稍宽。
走过的山顶有圆孔一处。传说是“杨六郎箭眼”:宋辽议和,商定疆界,杨六郎提出,再进一箭之地。辽使同意,不想六郎神勇,一箭洞穿飞狐峪座座山峰,越壶流、桑干二川。
实际,宋辽疆界,大致在大茂山、易水、白沟河一线,涞源县以北属辽。宋太宗时期北伐契丹,曾出飞狐南口,短期取得灵丘、蔚州。
后半段,山谷开阔许多。
不再停车,一会儿就来到岔道村。414公里,进谷已14公里。
回望北向来路,一直小慢坡,坡度平缓,路况良好。
岔道村为三岔路口。之前资料得知:飞狐古道至此,沿东南(右)山谷南上,过大宁村,到山脊黑石岭,南下涞源的伊家铺,路途最短。但此路下山过陡,为骡马古道,不宜行车,已废。
北望上来的路,山势起伏优美,一点险峻的影子都找不到了。
时车计里程420公里,北口村至此四十里整,可见飞狐峪结束。飞狐峪之险,在北段10公里,特别是前5公里。
孟涞线东绕下山。
这里地处黑石岭的西侧。黑石岭在左侧山峰之后,存有明代城堡残墙。张石高速从黑石岭下穿过,走前方山谷。
南望,高处山势如台,不远处突然跌落。台地虽为山南,尚属蔚县。台下沟里就是涞源的伊家铺村。
中途分岔,水泥路南行,大概属于涞源界内了。
大风车下回望,最高山顶左右分别为公路山口、黑石岭。下为空中草原岔口。
下面就是涞源的伊家铺村,重回飞狐古道。
11:15,到涞源县城,458公里。
看过阁院寺资料:其文殊殿,称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土木建筑,建于辽应历十六(966)年,堪称国宝。另有日军侵华碑石。可惜,尚不知何时开放。
时间尚早,再去拒马河源头。
前文蔚县玉皇阁明代词碑提过:涞源本名广昌。隋代因飞狐峪而名飞狐县;明代复名广昌;民国因江西也有广昌,改涞源。拒马河古称涞水,其源于此。
河源北侧有泰山宫。2006年曾粗略一过,见《自驾晋北5》。
泰山宫,为道教宫观,始建于唐,明清多有修葺。
东为鼓楼。
曾改为学校,古建遗存不多。
门内正对碧霞琳宫,主供东岳泰山大帝之女碧霞元君(泰山奶奶)。
山门内侧。其东就是兴文塔。
近年重修碑记。
兴文塔,始建于唐。并非佛塔,而是一座风水宝塔,当属道教。明代嘉靖十八(1539)年,僧道两家共修,保留了辽塔特点。
兴文塔,21.5 米,不高,五级八角楼阁式实心砖塔,由基座、塔身、塔刹组成。
兴文塔最有特色的是仿木砖构:除仿木斗拱塔檐外,平座栏杆砖砌如真。现存古塔平座栏杆多为木制,早已无存;而该塔砖砌,保留了古塔风貌。
东侧假门,下部封堵,嵌块碑刻:
“东西南北总铜山,万万千千弥亿年;钱坊日铸百万囗,功匠千人若神仙;天宝三(744)载置此塔,不朽不坏与天连。专知司马阎承嗣,同知主簿尹庭芝并囗。工匠无岁无时,囗囗囗囗安边郡(唐时蔚县)元知新囗囗杨家泰、博陵郡(定州)刘崇选、囗太原府杨庭光、郭希俊、囗囗梅、贾崇仙,办食人范仁方囗囗。功德主徐元亮、何敬宗、张进朝,京兆府人也。董南全书铭,渤海郡常选上柱国姓高,字千刃,名澄”。
反映了涞源古代产铜、铸钱之规模,以及原塔来历,但未标年代。这个高澄,不会是北齐,估计是明代。
13:20,涞源南收费站前,补油5.58元/L,150元,上张石高速。463公里。
14:10,紫荆关,出高速转转。岔口净卖崖柏。
南望桥下的紫荆关北门,朝向东北。
《自驾晋北5》到过2次,门额未拍清楚。
上石匾“河山带砺”,为“万历丁亥(十五年,1587)夏,聊城傅光宅书”。
重返高速,涞水转京昆高速。
15:30,大石河出高速,走京周路,627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