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94 上方山(下)

标签:
红桥庵南塔院塔林上方起源华严洞云梯庵石刻 |
分类: 房山篇 |
接上。钟楼原路返回,下红桥庵。已经修复,不是《房山76》中模样。
红桥庵,可查至明代。兜率寺东西两涧,在此交汇,是连接上方山诸寺庵的交通枢纽。
红桥庵西,隔沟密林坡地,就是上方山的塔林,安葬着众多历代高僧懿德。
上方山实际有南、北两处塔林。北塔林见《房山92》,在文殊殿、观音殿之间,仅剩一塔。这里是南塔院,曾有塔院庵,现存大小塔50多座。
与潭柘寺相比,上方山塔林没有高大气派的墓塔,也许与上方山僧人居士隐居修行有关。塔林基本保持自然状态,适合秘境探幽。
碑立于“康熙十一年”。碑额“慧花遗荫”,碑首图案独特,左右轮中似“十字”。明末清初,产生众多民间宗教,如《房山80》提过的“理教”,以佛、道教为主,融以其他思想。该碑是否融入基督教元素?
碑文“湛大士塔记”,近半字体不清。可辨内容:郭公,东安人,明末司礼监太监,李自成攻入北京,郭公到上方山落发为僧。落款可辨“赐进士出身文林郎知□□东安县事张其善……康熙十一(1672)年岁在壬□暮春吉旦立”。
门侧小塔,砖刻塔铭显示“乾隆二十四(1759)年秋月吉日立塔”。
北侧“慈寿塔”,无碑,塔铭有“庚寅八月”字样,当为顺治七(1650)年。
“三师共葬”墓塔。
塔铭:“圆寂大悲堂上第四代天朗禅师塔、圆寂大悲堂上第三代觉岸禅师塔、圆寂大宅佛堂第五代住持闻慧塔。雍正二(1724)年四月吉旦后嗣源利立”。
“十方普同塔”。“大清乾隆二十(1755)年三月初一日立,赦孤会建立药师殿佛住监造”。
另座“十方普同塔”。“大清顺治十四(1657)年孟冬吉旦,菩萨戒弟子性天建立”。
“同隐塔”。
塔铭“上方山兜率堂上本枝前立后化同隐之塔”,左小字“妙德英然常觉性,真如智慧本元明。洪宗福法降慈济,嗣祖全新道戴兴”,右“大清顺治五(1648)年岁次戊子季春吉旦,第十四代明官建立。石匠景子月”。
旁边是座明塔,铭曰“圆寂本师雪凭泉公和尚灵塔,正德六(1511)年春造”。
接近西北部,正在维修的大小众塔间,有座六角塔,塔刹完好。远为忏悔上人塔。
该塔,须弥座,券门假窗,重檐斗拱,应是座亭阁式辽塔。可惜未见塔铭。
束腰斜倚残铭,有“假菩萨正宗派第十五代祖师相法莲位塔铭,孝徒月堃立”。
旁边有明碑,碑文:
“重修上方兜率寺塔记
将仕郎庐州府庐州县主薄石亭山人纪恕撰
顺天府房山县庠生畏轩邢琇书,靖远纪仲美篆
盖闻上方古刹,形胜之地,在邦畿百里之中。东连沧海,西抵紫荆,北援居庸,南控涿鹿,乃华严祖师由天开寺至此所立也。祖师已逝,旹又立浮图,以为藏□之区,欲使后人瞻仰不忘。予尝仰观是山,重峦叠嶂,体势嵯峨,翠竹苍松,繁荫掩映。其山下有泉,泉水周流不竭,泠泠然,如鼓琴之音。上下四旁,僧房罗列,殆九十余座,诚西山第一之境,可□可乐也。四方老幼,慕其善名,而敬信之,络绎于山径之蹊,登临参拜;士夫闻之,亦往观焉。第以兹塔,历年久远,风雨飘摇,因是顷圮。见着每有重新之意,但工程重大,每恨力量寡弱不能。嘉靖壬辰(1532)春,□丈局副使刘公讳鉴贯,保定府安肃县人,秉性纯笃,平素好善,偶与同志内□刘文等来游于此,目睹塔形毁坏,遂叹之曰:此塔若不重修,后日基址夷为平地,虽有仰慕之诚,何所宗主耶?于是各发虔心,舍己赀五十两,米百石余,以备修理。癸巳夏工就,倾者成而崩者完,巩固牢密,奂然一新。祖师有灵,亦将永安于泉下。此固刘公辈秉彝好善之良心,亦祖师夙昔苦修清行□所感也。本山住持真衍,属予一言,以为后人知。予嘉其志,遂为出记。
上文提过:相传,上方山开山始祖为东汉的华严慧晟,该碑及下文的《重修上方兜率寺接引弥陀殿碑记》都提到华严祖师。但华严宗出现于五六世纪,民国溥儒《上方山志》有:“本朝水师修塔筑基掘得石幢,载云:‘维开山第一代华严慧晟禅师者,系中印土之梵僧也。东汉光武十年岁在甲午,西域诸大菩萨入理圣人,庚戌春驾莅斯山,因驱龙索水。此上方开轫之源也云云’。因录之以证博。览其幢,乃《百咏南禅师道行之记》”。不知“百咏南石幢”下落,《上方山志》录有《百咏南禅师塔记》,原名赵广度,邺水人,东魏、北齐时僧人。
多个资料记载,这座明代重修墓塔原嵌有《六聘山天开寺忏悔上人坟塔记》,文字出自辽代王虚中之手。
其中《日下旧闻考》、《房山县志》称“金朝”、“金刻”,《全辽文》也有错字。可查作者:王鼎,字虚中,辽代易县太宁山(清西陵西北)人,清宁五(1059)年进士,调易州观察判官,改涞水县令,累迁翰林学士等,当时典章多出其手。戒台寺《法均大师遗行碑》为其大安七(1091)年撰并书(见前《戒台寺与马鞍山》)。认真核对铭文如下:
“六聘山天开寺忏悔上人坟塔记
朝议大夫乾文阁直学士知制诰赐紫金鱼袋王虚中撰
噫,古之葬者弗封树,虑其伤心,若掩骼埋胔之类,欲人之弗得见也。而后世朴散,转加乎文,遂有贵贱丘圹、高厚之制。及佛教来,又变其饬,终归全之道,皆从火化,使中国送往,一类烧羌,至收馀烬为浮图,令人瞻仰,不复顾归土及泉之义。世以为然,自非高道,孰克相宜?我忏悔上人,终获是礼,斯无媿焉。上人讳守常,曹姓,易县新安府人也。幼習儒业,早善声明,口授诸生,处处为师匠。年十七,便厌世,累礼六聘山铁头陁为师。十九受具,就学无方,所向迎刃。始讲名数、税金、吼石等论,次开杂花、经洎、大乘、起信等论。前后出却学徒数十人,兼放菩萨戒坛十馀次,所度白黑四众二十馀万。住持本山三十年,倡道外日诵大悲心咒以为恒课,方与佛宫长为法匠。无何以,咸雍六(辽道宗,1070)年正月二十一日迁化於上方棲神之所,春秋六十一,夏腊(僧龄)四十二,而最后顶煖,其容如生。即以其次月九日,具天竺茶毗(火化)之仪而送之焉。薪尽,氎(细布)灰外,戒珠如流,至有掘地,所求亦广。非夫性纯、与世縣解者,曷由厎其然邪。旋以其年三月望日,塔其骨於上方本院之坤(西南)隅。大安六(1090)年三月十五日,其受法俗弟子王至温,始议述其遗躅,讬予文而志之,以告于后。呜呼,倡高和寡,所继者无多;处在人亡,其悲者有几?今室还没草,骨已为尘,犹以故人纪其遗躅,则高山仰止之咏,不独美其前人,乃知名教之兴,师道尊重,俾夫民德愈归于厚矣。时大安己巳(五年,1089年。时间不对)岁姑洗月(三月)之十五日记。
东南小院有两塔,南塔塔铭清晰:
“大清乾隆四十八(1709)年修建,药师殿住持慈光住公和尚之塔,四月二十五日造功成”。
小路,南去华严洞,西上坡,寺庵遗址多处。
其中,一宽阔平台,有座精美的小型汉白玉覆钵塔,“亞”字形须弥座,雕花翘角,玲珑剔透。
坐西朝东,浮雕龛门。
塔铭:“圆寂伏魔堂上第一代上浩下如泉公和尚觉灵塔”,左右小字“大清乾隆二十四(1759)年三月”,“孛徒宗鼎、宗住、宗□”。
“浩如泉塔”之上有人工平台,为永亨庵旧址。
庵圮,两座明碑尚立,文字清晰。西碑:
“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提督两司房掌司礼监事兼掌御用监印总提督礼仪房太监冯保,施材创建永亨庵正殿、两廊庑及藏经殿。内安橱柜八座,蓝绢成囊,藏经一藏,计五千四十八函。
万历四(1576)年四月初八日立”。
冯保资助上方山,目前留存:兜率寺主殿后《四十二章经》、永亨庵、下文的云梯接引弥陀殿三处。其中永亨庵的《藏经》辗转孔庙,现存云居寺。
东碑:“乾清宫管事牌子司礼监随堂太监孙秀、张大受、周海、何忠、王名、姚定、李忠、李友、臧坤、宋朝用;内外众善,看管工程太监庞仓、孙升、万寿、陈升等。住持觉义、法才助修。
万历四(1576)年四月初八日立”。
道边有废址,是昙花庵、送子庵。
华严洞为崖下两自然小型洞穴,是传说中的华严祖师驻锡之所。北洞二层,南(左后)洞稍下,洞前砌墙结庵。
北洞前殿,殿额“肉身佛”,对联“祖祖单传究其本,妙然天性是真如”。
本如生前。
可查:本如,原名王立满,满族,1926年农历10月10日出生于黑龙江海伦常发公社。1961年出家;1978年五台山增戒。
1981年五台山东台顶罗延洞闭关,82年开悟,兼东台和北台两台住持。
1997年成为华严宗第四十代祖师,连续三天受华严祖师托梦。
依据祖师的描述,来京寻到上方山华严洞,随后又在洞内发现一尊华严祖师雕像。
提醒:以下4张图片,为资料。不喜者跳过,勿议!
本如,2005年1月5日(腊月初六)圆寂,81岁,身体柔软,面色红润,神态安详地靠在洞壁。告弟子“将其肉身置于缸中,待三年后开缸,必成肉身舍利”,留全身舍利。
三年后,2009年2月17日己丑年正月二十三日,启缸,师身完好无损。
自华严洞拾阶而下,已是兜率山门之外。“7.21”大雨冲毁的道路已修好。
山门内外,有清代捐地、供奉石碑7、8座,见《房山76》,不录了。
正殿为接引弥陀佛殿,不大,前临云梯崖壁,不能拍全。
“芳名万古
钦差总督东厂官校办事提督两司房掌司礼监事兼掌御用监印总提督礼仪房太监冯保,施财修建接引佛殿、静夜堂、石梯等处。
万历四(1576)年四月初八日立”。
北崖嵌石,莲花祥云,中八瓣莲,刻“南无接引阿弥陀佛殿”,款:“宣德八(1433)年正月日立”。
西崖嵌碑,表面虽风化剥蚀。
碑首独特。可辨:碑首祥云如焰,中线刻坐佛,圆形背光;二侍侧坐;左右刻“开山华严祖师”、“假菩萨正宗派”,下刻“广通妙普洪胜禧昌继祖续宗证道惟方”。
碑文:
“重修上方兜率寺接引弥陀殿碑记
盖闻弥陀佛者,出于西方极乐世界,是大圣人也。巍巍乎不言而自信,荡荡乎不化而自善。指人而即佛心,举世兴崇。今者上方兜率寺梯头,寔弥勒之圣硛,乃接引之处所,山势嵯峨,□境险峻。自永乐(朱棣时期)年间,开山比丘然义并内官监太监向福善等发心建造弥勒宝殿,塑画完备,今已年久,栋梁摧毁。是以发心比丘昌友,同住持常文、檀越陈普寿等,募化众缘,重修殿宇,顶(错字)新塑画。弥陀绀(黑红)像、观音势至、童子善财、十六高僧、观音八难、地藏十王一堂,并钟鼓磬板、香炉花瓶俱全。晨夕礼诵,焚香秉烛,祝皇图而永固,祈黎庶以清宁,五谷丰登,万民乐业。涓取成化二(1466)年岁次丙戌四月八日刻石立碑,以见功德圆满,当求之福果[耳頁]含灵同生净土者矣。远近檀那请著芳名,开造于后。
涿州上庄村(人名略)、寺家庄(人名略)、房山县长沟店(人名略)、重义村(人名略)、韩村信人(人名略)、次盔村(人名略)、周口村(人名略)、下中院(人名略)、胜水峪(人名略)、金台善人(人名略)、涿州信女(人名略)。
上方山东门南侧,曾有接待庵,现代拆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