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开水库大堤西望,圣水峪诸峰尽览。本文从北梯绕行白云坨。
圣水峪是村名,也指这一带沟谷,又称孤山口沟。《房山县志》云:“上自九口鞍,下至天开”。
就山系,《县志》将青峰岭划归堵墙山:“北自对子鞍,南至九口鞍,俗名棺材山”。而将九口鞍以西统称白云山:“北自九口鞍,西至佛岭,南尽尚乐金粟山,皆其脉也,为大房山脉转折处,高与茶楼顶等,山腰时有白云”。这个白云山囊括了大洼尖,包括西至霞云岭后石堂、张坊东关上、一渡,南至大石窝塔照、东至长沟甘池的广大山区。大房山起自坨里口头村,主山脊沿东北—西南走向,到大洼尖转为东西走向。现在的白云坨,是其南向主脉。
就水系,这里属于韓村河的南源,“自造铜岭、堵墙山东南麓下之青杨沟水,东南流,苇子铺水自西来注之;又东南流,太湖水合乌云井、青云塌、斗泉、铧尖诸山水,自西来注之;又东南,经圣水峪(俗名峪兒);又东南,经上方山之接待庵,上方山水、映峰峪水先后自北来注之;又东南,经上下中院,至孤山口;又东南,至天开南,罗家峪水自西来注之”。这里圣水峪各自然村的村名,多与现在音近,但写法不同,可见其变化。
登北梯,可自下苇子铺北绕,也可走青银沟沟口南侧河床。

下苇子铺看北梯。
沿悬崖突起的北侧而上,比南梯艰险许多。

青银沟沟口南测河床,看北梯北侧沟。

河床上北侧沟的小庙台阶。

右侧山脊南望这一带,地形最清晰:南、北梯相距并不远;去北梯的小路有多条,沿河床走南梯下最直接。

北梯指悬崖突起的北侧、上下黄“△”段,比南梯惊险,比红螺上崄天梯漫长。
有队驴友在攀爬,照片反映不清。

2013年4月底,走沿河床,绕南梯下方,右上悬崖。

回望河床端部。

其上的南梯。

沿悬崖下的陡坡北向斜上,“△”是北梯起点。
四层崖台突起,是天然观景台。

路上。



下苇子铺绕到第一层台下,近1小时。

登台直上,岩块突出,抵着身体,危险起来。

登上,看不见下方立脚平台。

东望,圣水峪诸村已在脚下。

北侧的山体、沟口、可绕线路。
“△”处看北梯最清晰。

南望,上来的路线。

西望,艰险的北梯才开始。

下望一台。

前路平缓些。

二台绕过。

前方陡峭。

一处褶皱。

乱石。


斜上。


崖缝挪移。

穿缝。

南转,终于看见顶了。
山脊中部有面红旗。

路稍平缓。

不远,一处一人高的陡崖。
层面外斜,缺少着力点,危险。

登上三台。

下望,可见有多条小路,穿梯田下沟。

南望,来路、南梯、白云坨。

右侧直壁拱立。

离北梯顶不远了。

前行,又一险处。
岩面外坡,上部岩石压得抬不起头,不知木梯是否腐朽,不敢使力踩塌。

过木梯,狭窄低矮的“老虎嘴”,容易将人引向有面破旗的四台。
爬钻“老虎嘴”很危险。

实际,路就在身后。登顶,还有2层台梯。

四台北看棺材山。

青银沟口。

下望木梯上部岔路。

快到顶部。

顶口下望。

北梯顶北侧,乱石像匹卧驼。

西侧的桦木坨。
小路下行,右绕普乐头。

南侧,有路上顶,桃花烂漫。

登上,北望棺材山。隔北沟有曲曲道,部队门前上来。
以后,就看不见北梯顶口了。

逆时针,可见上文“中脊”及“杯石”。

普乐头在山坳里。

沿悬崖顶向南, 还有更高处。

崖顶侧望,山下见到的拱立直崖。

脚下,可见多条登北梯的小道。

沿树,走山包,通上文普乐头岔口。

走崖边,去那棵桃树。
远处可见白云坨,黄圈红顶房屋为五眼井。

崖边,玉树临风。

树边休息,脚下梯田壮观。
圣水峪的各自然村,分布在梯田间。

北方梯田的韵味。

梯田自白云坨铺下。
这里可见南梯上的鳄鱼石。

南侧是沟,路向西向的桦木坨绕去。

走上小山脊,可见下普乐头的小垭口。

南绕过上文提到的羊圈。

过羊圈,沿坡绕上悬崖顶边。
北梯、“玉树临风”已抛在圆包山顶的另侧。

崖顶可见南梯顶和鳄鱼石。
下面行程就是,过鳄鱼石,沿崖顶山脊,去白云坨。

拉近的南梯顶、鳄鱼石。

走后知道,去白云坨,要绕到南侧山峰的背(南)侧。

下到上文走过的沟里。

绕道鳄鱼石前。

穿过松林。

走悬崖顶部。

这里是斗圈的上方。

斗圈、滑尖的梯田。
回程沿滑尖沟边直下。

路沿崖顶,通向山峰。

山峰脚下,路向西转。

山峰北侧绕行。

伸向桦木坨山口。

山口回望,过来的路。

猫耳山方向。北梯在棺材山U口方向。

正对桦木坨,可见大洼尖。

这里正处于分水岭:右侧山水,汇入青银沟,过韩村河,最后汇入琉璃河(大石河、圣水);而左侧的山水,汇入拒马河。

拉近庄户山。

西南可见:黑牛水,有仙栖洞;三合庄西的喀杈山。
有“咔嚓山”、“棵杈山”写法,随地图吧。

这里是小路的山口拐点。去白云坨,山路转南。

这段山形陡峭,走台地。

崩塌的石块。

路通前方山顶。

绕过山峰,豁口处,又见圣水峪梯田。

换角度看梯田。

还是斗圈、滑尖的上方。

沿悬崖顶边,走向高处。

看见白云坨。

这处山顶,可环顾四周。

梯田呈三角形。右侧红房子独特,四四方方。

北望,绕过来的山峰。南侧坡缓,能够登上。

西北方向,可见近处的桦木坨、庄户山,最高大洼尖。远处是白草畔。

这里看东关上、黑牛水沟,最清晰。

黑牛水与云居寺的水头村,不过右侧一岭相隔。

前去白云坨的山脊,出现大的起伏。

路难走起来,先一段乱石间速降。

又在悬崖边攀升。

回望,过来的路,走了半个小时。

前面又一凹陷,过去比较容易。

剩下路,就是在起伏平缓的山脊漫步。


穿过松林。

铁塔出现眼前。

终于站在了白云坨顶。
北望,铁塔左右是海拔千米以上的大洼尖、青峰岭(尖为华木伦、包子峰);左侧远山为百花山。

西北,清晰辨认出东关上诸村。喀杈山的喀杈古道可辨。
五星峡与滑尖海拔相当,直线距离不过2、3公里,现在要绕行三合、一渡、云居寺、上中院,40多公里。

西侧山脊,伸向一渡。
化唐沟有路到顶。黑牛水与云居寺的水头村,不过一山之隔。

西南正对云居寺。沟左为石经山。
过云居寺呈丘陵状,延伸到塔照,汉白玉主要产区。

老虎塔、滑雪场可辨。
铁路右穿山、过三合庄。

白云坨主脊向南,过上太湖,延伸到般州山(鳌头寨)、西甘池。

上方山景区是对面两处三角山谷。
过石堆下山,可东走上太湖。

也可北转五眼井,路程相当。

回看白云坨。

以及走过的崖壁。

过那处如塔石堆。
有人称曾有古塔,不得而知。

转向五眼井。

东下沟去圣水峪主村,路近,但少人走。

4月底的五眼井,桃花烂漫。

这段路看似不远,走起来挺长。
回望白云坨。

红顶房子明显。

五眼井主村。

绕小路,红顶房子西侧有一新庙。
内立迁移过来的古碑。

一块来自附近的华严寺(本人称“南华严寺”),另5块来自《房山87》凤凰山华严寺(称“北华严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