涞沥水的车玉沟,直通对子鞍。远望,感觉比近观要高大许多。
车玉沟位于坡峰岭南坡。
在涞沥水药师寺的亭子上,看车玉沟、以及进村的盘山路。

盘山路平台,看车玉沟。

回望:药师寺亭子,寺在小山背面(见《房山20涞沥水》),远为上方山。

车玉沟,一个连通对子鞍的大断缝,一坡到顶。

由于坡度接近视角,沟口看车玉沟没有多高。

沟内近几年修了石阶,部分被“7.21”暴雨冲毁。

石阶在沟内左盘右绕,景色一致,容易疲劳。

行程近半,沟壁左右出现第一道断缝。

右侧。

约3/4行程,第二道断缝,就是《房山81再探宝金山》提到的“窟窿石断缝”。

右侧看不见“窟窿石”。

崖下石阶。

沟口起,约1小时到一个三岔口。

左回转,上南侧山脊。

南侧山脊回望,沟对面是坡峰岭西端“窟窿石断缝”。

这是涞沥水西侧大坡。路尽头直通断崖。

为区别西侧青峰岭断崖,称这里“小断崖”。

而青峰岭(大)断崖,在西侧山包之后。

脚下是万丈深渊。
这片坡地位于断崖之下、冰湖沟之上,除非夏季,阳光难以直射。
图中黄线是下文探索路线。

脚下是垂直断崖。
要从车玉沟顶口进入。

拉近,植被茂密,看不见路径。

侧看小断崖、车玉沟顶口北峰。

隔沟相守的北峰。

返回沟内,去沟北山脊。

第二个三岔,右上北山脊。

一个藤结。

北侧的小山口。

先东侧。

西望车玉沟顶口,左是小断崖,右是北峰。

沟内石阶和两个三岔。

去南侧山脊的路。

当天能见度不好,北侧的猫耳山不甚清晰。

东侧是坡峰岭的西端。看似相连,实际中间被窟窿石断缝隔断。

途中,看沟对面绕行“小断崖”的路与棺材山。
右侧崖壁像猫头鹰脸。

来到“窟窿石断缝”前。

下不去,可见“窟窿石”顶、去坡峰岭的小路。

断缝向北是宝金山,详见《房山81》。

向南,断缝延伸到涞沥水大坡。

断缝处,有小路沿主山脊西绕北下。
局部铺有石阶。

北下小路在北沟不清晰起来,有人写了“无路”。
估计能通《房山81》的“窟窿石断缝”的第一个崖台,下到宝金山。

去北峰看看。

去北峰不远,但基本没人走过,荆棘密布。
回望。

南侧的小断崖。大断崖在山包后面。

去顶尖。

对面是对子鞍、幽岚山主峰。冰湖沟、红螺三崄尽在脚下。

这里看到的红螺三崄。

北侧下方是《房山81》写过的宝金山西端。

冰湖沟、三崄沟及岔口。

返车玉沟,翻顶口,探断崖下的坡地。

顶口端部。

正对对子鞍,枝密路窄。

急速下降,土松路滑。

坡缓处,看清全貌,但明暗相差太大。

上部的对子鞍。

小断崖底部有一斜崖台,是观景佳处。

明暗差别大,先用下午照片。
黄线是下文路线。

路线地图。

下行林密,难以看见周围地形,但路径明显。

回望车玉沟顶口,右为“小断崖”。

约半途位置,通过树杈,还能看见要去的小鞍口、远处的对子鞍。

下行。

受伤的六道木。

快到底口。

底口非“底”,是这片山坡向北排水的喇叭口。
南侧的断崖山脊。

向西“小鞍口”坡度不大,有标记。

密林中,回望车玉沟顶口。

前行没有路迹,但离“小鞍口”不远。

快到“小鞍口”,小路清晰起来。看来多绕北侧“底口”而来。

“小鞍口”,路向西而下。

先去北侧小山顶,看地形。

山顶分东、西。先东顶。

山顶看不见冰湖沟。
看车玉沟下来的路,逆光不清。

南侧的断崖山脊。看不见“大断崖”。

西侧的对子鞍南峰。

去西顶,看西侧。“△”是下文到达位置。

对子鞍。

《房山80》走过的冰湖沟,在脚下深谷底部。

对面的幽岚山主峰。

这里只能看到上崄。

返回“小鞍口”,小路沿崖台边西下。

可能夏天,太阳也不能直接照到这里。
一道水沟,通向看不见的底部。

走过的陡坡。

绕行去对面的台顶。

南侧断崖。

一路密林,到左侧台顶,视野才开阔点。

台顶西侧回看:小路沿崖台边过来,走过的4处山顶。

面对南侧雄伟的断崖,车玉沟顶口显得低矮许多。

南侧雄伟的断崖。

去台顶西侧。
尚有更大的一处台顶横在对子鞍之前,看不见对子鞍中峰。

左侧的青峰岭山口,应该能攀上山顶。

大台顶上隐约有路,去山口、对子鞍。

脚下的深渊。

南侧的青峰岭主峰和大断崖。

时逢冬日正午,站在断崖下方,照不到太阳,却明显感到日影的移动。
前去的路隐约在密林中,常年没人走动,难以穿行。

断崖顶有人走动,喊两声,有回应。
但估计他们根本找不到我。

返回,过“小鞍口”。
一处林矮处,能够看见车玉沟顶口全貌。

沿水流方向北下,到车玉沟下来的“底口”位置。

“底口”是这片坡地的“喇叭口”,常有人走。
路在沟坎分成左右。

右路不久没于密林中,估计右绕,可到宝金山西端,见《房山81》。

左路,是成熟路线,沿沟下冰湖沟。

返回小断崖下回望,不过14:00,感觉已是傍晚时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