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69  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2013-12-01 12:03:16)
标签:

黄院洞

金山香水

房山名由

水山峪石窟

尹志平清和宫与无名寺

分类: 房山篇

早先进过黄院沟,基本全是采石场,狼藉一片。知道黄院洞、金山寺和尹志平故事后,再次进入。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房山县志》有“茶楼顶”支脉“金山”:“火焰山(小猫耳山)东南行之北支也。城西二十里。山北为贾岛峪,山南有金山院。旧为寺, 有池,四时不竭,号曰金山香水。八景中之一也”。“金山寺,在黄院村北,金山香水,八景之一”。金山香水,多解释为金陵,看来不对。

另外,房山有岩溶洞穴150多座,黄院洞是大型洞穴之一。可查黄院洞资料:多循环洞穴,一层长约500米,6个洞厅串成,多个竖井下延,白色塔笋最多;二层约700米,石葡萄、石花、石盾、钙板为主。

2013330日,前往一探。先去黄院北沟,这里已是金隅采石场。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沟中东望,裸露的石灰岩剖面有上下2洞。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去洞途中,乱石坎坷。上部小洞上不去。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洞口。右侧巨石有钟乳石被切去。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里侧洞向转北。洞顶有锚点,大概是切割钟乳石时,固定吊具。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10多米的东北向洞道,三面钟乳石全被切除。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20米,洞道转东向。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白色石花有烟熏痕迹。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凿过的痕迹。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向里,石花减薄。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向10多米,就是尽头。看来这里不是“黄院洞”。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出洞。估计230米的洞道已被采石挖除。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洞口西望。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对面小山也有上下2洞。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前面堆满破碎后的石子。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洞口位置很高。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洞前沙石坡很陡、松滑。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爬到洞口,发现这个沙石坡是封堵洞口而人工堆成的。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下望。看来这个洞口原有230米高。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洞口顶部。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里侧,洞分南北支洞。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南侧支洞。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下行,已被土石填埋。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北支洞,入口悬着一块钟乳石。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下部被打断。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北支洞约10多米到头。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出洞。猜想这里就是“黄院洞”,住洞口被这堆土石封堵。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看洞前石子和东侧小山。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挖除的山体,显示出的岩层起伏,倒也壮观。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继续沿沟北上。百度地图标注“大金喜寺”,应该在小山包后面。

主沟被渣土垫高、灰大,从左侧绕上。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小山包北侧已少人走。出现废弃房址。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再北,是一排进深浅的遗址,有可能曾用于饲养家畜。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窄房围成一院。院内已是杂木丛生,中有卧碑,北有正房遗址。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正房址三间,中间开间大。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西墙有砖饰。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西间。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墙基。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中间前台阶。看来这就是“金山寺”遗址。近代改作他用。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台阶前有一井。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井内无水。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整个院落。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2块石碑。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2块石碑的“凹”槽判断: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应是一座石碑的两段。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碑首“檀越芳名”。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碑文。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上段碑文抄录。“卖地契文约沙僧……□内有五至东至……分水为界南至九……□分水为界北至……殿坐落在中黄院……顶□□□□□□……名下永远为业□……此系两家情愿并……□银柒钱户中倘……

大清嘉庆十五年二月……

黄山店西北竹子园……

吉阳村心玄帝庙。”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是“卖地契文”:1、内容不全,但可见“四至”方位。2、时间“大清嘉庆十五年”,是1810年,庚午。3、出现了“红螺三险”下险“黄山店西北竹子园”的寺名。4、吉阳曾有“村心玄帝庙”。

 

下段碑文接不上上段。看来是一碑的另一面。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抄录。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好在民国《房山县志》查到了此碑碑文:

“重建金山寺碑

燕之西南垂百里曰大房山。按图咏云:当呂大房为郡小吏,羽化,此山因以名焉。咎如來生依鹫岭,晦尘房山舍利灵图,宛然斯在。古木离奇,寒泉激越,胜五岳之嘉祥,异三山之秀气。溪壑之蕴风雷,岩廊之孕圣贤。咽喉诸地,襟带群方,实吾国之大壮者也。向有招提(民间佛寺)曰芦子水,院之巽(东南)有香水(碑为“泉”)一沼,冬温夏凉。每达芳景,白莲菡萏,画鷁翩翻。榛栗满谷,竹花盈坞。翠凝香浮,別为一天。远抛荣辱之乡,高超名利之地。以古之郡老之所建也。先有僧数人,但以兴宏在务,恐失轨范,拟革上院,易为禅观,希为我绝顶。上人乃当时之秀器,高标颖世,胜概绝伦,日月在天,朗然独出,为主祥义等。于金皇统初1141),默陈丹恳将此上院一区,东邻水口,西接阳溪,南连九女之庵(鞍),北据牛家之峪,在內山林,居中院舍,一概并施与上人,永为道院,任意兴讫。是师不以一方可系化事,以然授门人次长。禅师上人亦乃道器清芬,群髦相尚,获心印于龆年,脱凡龙于冠岁,猛风劲草也,烈火良金也。虽世贯漷乡(通州),心居房岳,复承师嘱,夙夜务兴。既结友于他方,共成缘于是地。师届之所,老幼忻随,豪侠者愿输其财,匮乏者希垂其力。院之乾有地坦平,固若龙蟠,遂致厥功,日夕无暇。铲剡琅玕,斫刳坱圠。采巨栋于佗山,命良工于别郡。藻棁绘饰不日告成。法堂一座,三间四延,莫不严而整、高且丽。僧舍禅庵,星分左右,颇甚清幽。以致大功,莫不质良。盖禅师上人决剖也,非鬼神之力,圣贤之祐,孰能备于是乎?禄义感此胜事,命愚实录刻珉,备纪垂于将来,俾万世不销其道而已”。

现补上不完整的时间:“……岁次辛酉十月望日庚时建”。“辛酉”:可能是嘉庆6年,1801年。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重修金山寺碑”的信息:

1、房山名称来源。金代因金陵设万宁县,后改奉先县,元改房山县,以“大房山”而名。《县志》曰:“古名大防山(水经注曰大防,隋图经、太平寰宇记皆同)。自元改建房山县,大防之名遂熄(旧志曰:幽燕奥室,又曰峻而且阔、望之明秀异常,宛然如室)

“幽燕奥室”有上方山云水洞、万佛堂孔水洞、房山整体地形等解释,这里则指山形“如室”、如房。民国“幽燕奥室”说:“房,于天为星,于地为室”。

另有“形如折俎,故名大房”的解释。这句更是费解。“折俎(shé zǔ)”:古代祭祀、宴会时,杀牲肢解而后置于俎上。俎,盛牺牲的礼器,有腿,如几,如案。所以人多以为像房屋。其实,“房”本身就有“俎,祭器”的意思。“大房”更是“古代祭祀时盛牲畜的用具,通称俎”,“大房,半体之俎也”。所以,“大房山”原意更应该是“形如几案”,突出四周,两端稍高,中部略显平凹。从连泉顶到猫耳山东峰,从东峰到上寺岭都是这样的山形。

现在,该碑提供了“山名来自人名”新的解释:“按图咏云:当呂大房为郡小吏,羽化,此山因以名焉”。“图咏”没查到。“郡”当指“涿郡”、“范阳郡”、“燕郡”,涿州隋唐前名称。宋有“吕大防”,官大。可见,曾经有位叫“吕大房”的小官,在这一带“羽化”成仙,从而成为“大房山”的名称由来。可惜,查不出“吕大房”的时代、影响。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2、“向有招提曰芦子水”,不是房山西端的卢子水,应该是现在娄子水的旧称。来源于黄院北沟。

3、“院之巽有香水一沼,冬温夏凉”,香水当在现在渣土填埋的沟里。

4、作为曾经的房山八景之一,金山香水,美景迷人,以致“远抛荣辱之乡,高超名利之地”。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5、金山寺最迟建于金皇统初1141),金陵营造前期。捐赠土地,四至分明:“东邻水口,西接阳溪,南连九女之庵北据牛家之峪”,地名难以对应。现在东隔小山脊是木岩寺(见《房山17周口店永寿禅寺与木岩寺》),北隔山脊是贾岛峪(《房山16贾岛峪》),西有小山包后是走过的小山沟,九女庵不知是黄院洞一带,还是沟口。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旧砖,刻迹已损。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北角下望。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从东南侧下山。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GOOGLE放大的旧房址平面。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从不停堆放的渣土上走出。

寺址在北山包的阳面,远山脊后就是贾岛峪。脚下可能就是曾经的“一沼香水”。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离开黄院,继续西去水山峪。一路采石,破烂不堪。

水山峪有小道南上,人说有一旧石窟(堂)。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望,从黄院来的路。

水山峪,很美的名字。现在不堪描述。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四周均已开石,独留石窟一段,窟口面南。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石窟前是香灰堆。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但佛像是新的。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西侧山谷就是水山峪。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侧渣石堆上,西北望龙宝峪和小猫耳山。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说起龙宝峪,往往想到尹志平。

尹志平(11691251),《射雕》、《神雕》中人物。真人为金末元初著名全真教道士,丘处机首席弟子。丘处机卒时,遗命志平嗣教,为全真道第六代掌教宗师。元太宗十(1238)年春,尹志平年届七十,将教事付李志常,归隐于大房山之清和宫。元定宗三(1249)年春,封“清和演道玄德真人”,又赐金冠法服。宪宗元(1251)年春去世。

《房山县志》有:“尹志平,宗师讳志平,字太和,姓尹氏,莱州人。觐长春真人(丘处机)于栖霞观(山东),执弟子礼,又授易于郝太古。己卯岁(1219),元太祖(铁木真)遣刘仲禄徵长春真人,志平劝之北上。斯时宋犹未灭,亦遣使徵。长春从志平议,遂就元徵。从者十八人,志平为之冠。继真人主长春宮(白云观)。寻茸大房山之真阳观,更名清和宫。一日謂侍者曰:为洒扫西堂,吾将逝矣。是夜曲肱而逝。中统二(1261)年,诏赠清和妙道广化真人。清和观在县西二十五里龙含峪”。

现在,没有“龙含峪”地名。县志:金山寺“城西二十里”,所以估计,曾经的“尹志平清和宫(观)”在金山寺西的龙宝峪

现在的龙宝峪因私采石煤,同样破烂不堪,只有23户养羊住户,从没听说过“尹志平清和宫(观)”传说故事,也没见过相关寺庙。

告知村口西南填过一洞,山背侧也有一洞。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住户告知:村人多李姓,清末来自山西。七七事变后,这里发生过“龙宝峪惨案”:抗日地方武装在这一带活动。l938年日军清扫,杀死无辜村民40余人,烧毁房屋百余间。

去年,住户“7.21”暴雨后捡到的子弹。他认为是日本“三八大盖”子弹。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弹壳字迹。

经查:这应该国民党汉阳厂的7.9毫米圆头弹。“☆”为汉厂标志。“二四、四”是生产日期,“民国24年(1935年)4。“H”代表弹头品种圆头。地方武装、游击队用。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村东小山梁,是李姓祖坟。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老槐树下的祖坟。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墓志:清道光(18211850)年间,李姓“择居龙宝峪”。

“人口变动”可能是“清和宫断档”的原因吧。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这里曾有“龙安山海会寺”。碑埋地下,不能查读年月。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西北,是另一块祖坟。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西去,基本都是残址。山口通黄山店北沟。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西南山四望。北侧是小猫耳山东部。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偏东。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部,东小梁和来村山谷。

住户告知东去2山梁,有古寺“杨家碑”。这里没杨姓人家,不知为何称“杨家”。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去山路回望,李氏祖坟的山梁。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东去山路,多私挖煤窑。看碑要翻过左侧山梁。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南侧是水山峪。上文山水峪石窟在独剩的山石南侧。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翻过山梁,已是黄院西沟端部。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根据住户描述,估计“杨家碑”在柿林台地。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小煤窑众多。上台地。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林密,好在采摘柿子有多条小路可穿行。

摘几个柿子,边吃,边找。终于找到已碎成多片的石碑。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碑首。“重修□□寺碑”,单单损伤最重的是寺名。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部分文字可识:“……其为……施□□也,何有□□□禅师原系□□……之有而不足,则乞诸檀施日就月将……□之□宜有者莫不毕具。自宣德……”。

没有找到寺名、年代,有明“宣德”字样。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另一段。可能是人破坏,石质也不好。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下部文字可识:“兴建□□□□夏四月落成之,其址则东至金山寺金山岗……如来……六度万行之……客僧理平等。凡圣……之患,丰……”。提到了东侧的“金山寺”。
房山69 <wbr> <wbr>黄院洞、金山寺与龙宝峪

自周口店向西,分别是永寿寺、木岩寺、金山寺、该无名寺。真是沟沟采煤采石、沟沟有古寺啊。

2015年9月1日补充:《县志》龙宝峪水“经上黄院又东南,杨溪金山院二水并,自北来注之”,可见这沟曾称杨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