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50 黑龙关烟筒尖

标签:
大石河谷黑龙关刘仁恭烽火台遗址文化 |
分类: 房山篇 |
房山县志:大安山支峰烟筒尖,在“城西北五十里之黑龙关,相传为刘仁恭举烽烟处”。
烟筒尖是座小山,因其顶有烽火台而名。方位见上文地图。
本文地图从北侧看烟筒尖:大石河环绕三面,使它有了眼观八方的地理优势,与东侧黑龙关形成上下一体的关防体系。
刘仁恭(?—914),唐末幽州卢龙节度使,“活宝型残酷土皇帝”。时天下诸侯割据,刘仁恭进攻沧、景、德三州不利,加之南有朱温、西有李克用李存勖、北有契丹,他怕“幽州城不固”,筑馆于“四面悬绝”的大安山。并于今黑龙关村南筑建关墙,于黑龙关村西山顶(烟筒尖)筑建烽火台。他的故事见下文《房山51 大安山》。
登顶2条路:南侧佛子庄村远点;龙神庙西侧,近,隐蔽。
不想里面竟是一个宽平的谷地,有开垦农田。
东望来谷。
看来,这条路应是古道,比走大石河河谷近许多。更加突出了烟筒尖的防御意义。
南望山顶。
近山顶,主路向右侧下行。
北侧山体。其中远山左(西)下侧有教军场村,是刘仁恭占据大安山时的练兵场,现仍驻军。
四望,再次可惜天气不好,能见度低。
由“石窝子”有东北下行的小道,但少人走,已是条枝交错,很难通行。
北侧山体。
返回下部山口的十字路口,用了约40分钟。发现天晴了,可惜下山早了。
在山谷北侧小路东望,远山为东班各庄北侧山体,右下小路为来时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