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房山45  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2013-03-26 22:10:09)
标签:

大石河谷

石花洞佛像

高线古道

北荞麦山

“港”的别义

分类: 房山篇

去石花洞路上,过黄土坡村,西侧可见一孤峰,就是北荞麦山。西侧沟南道村民又称之为轿子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南车营村前三岔口。南(左)进村,去石花洞。石花洞就在小山里侧山脚。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地图。前文已述,猫耳山东北至连泉顶,再北转东称凤凰岭,南侧燕山又称之北大梁、北侧大石河则称之云蒙山。

《房山县志》又有:“荞麦山,云蒙山西端、北出之支峰也。形似荞麦,故名。”北荞麦山,突兀险峻,别有特色,前文《房山44 朝阳三洞》可见。

照片为多次游玩拍摄。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一、石花洞佛像。

石花洞口。明朝正统十一(1446)年,云游和尚圆广发现,命名潜真洞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圆广在洞口西侧沟南壁刻地藏十王像,现建长廊保护。免费。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现已残损模糊。可辨8座。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后4座相对完整点。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又在洞内入口处雕刻十王教主地藏王菩萨佛像。为此,石花洞曾称为十佛洞、石佛洞。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石花洞门票70元。由于:1、官方资料完整,2、本人反对高价门票,石花洞不详细介绍。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二、南车营古道。

沿村中小道,向南山游转。此次时值12月初,村头柿子树,如火如云,大为壮观。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市场零售不到1元,收购价不过几毛,不够人工成本。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很甜,带冰碴,比家里存的肉厚。爬山热了吃正好。大概家里温度高,柿子易熟透、变清汤柿吧。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上到村西南的小山包,向东北方向山口回望:山村在薄薄的晨雾中;石花洞在脚下正中,被小山遮挡;远处可见上文《朝阳三洞》的下、中洞的平台石墙;山尖就是上文的“栗子成尖”;右侧山体泛白是去青龙湖的良(乡)三(福)路。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山路西去,通向一个小山口。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从右侧小山脊过来。下沟直通石花洞口,洞口在阴影位置。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去西山口的小路还常走人。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快到山口。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回望过来的山路:南车营村在小山后;远山为荞麦山,有路直通前文的修德谷、半壁店村。这应该是《房山40 房山高线》的一部分。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西山口不长,两侧山体明显经人开凿拓宽过。有陈旧的混凝土基础墩,但其铁件已被剔去。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后来发现这是《房山高线旧照片》中的倒数第二张“黄花大岭”。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山口西侧有旧房残垣。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山口西侧就是杏园沟,旧称“横流水沟”,北通北辛村、河北村,入大石河。

左侧最高峰是连泉顶。翻过西侧的山梁就是上英水,可到到银狐洞。翻山是辛苦的,但在靠驼马运输的过去,路程要比沿大石河绕行,近数倍距离。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下面的村子应该是的口儿、杏园、他窖等村。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拉近。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返回时,阳光刚好照到石花洞口。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三、北荞麦山。

返回村口三岔,北去北荞麦山北侧的鸟语林。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北荞麦山北侧的道路、牌楼、寺庙等都是近十年鸟语林开发的结果。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北侧观音殿。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南侧寺庙。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走进院门(均免费),是一栋别墅。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先右去下庙。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五爷庙。大概是仿五台山五爷庙起名吧,蓟县盘山上也有五爷庙。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沿石阶西上到一亭子。南望上庙和山体。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西望鸟语林。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东望五爷庙在秋叶中。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那个亭子。108国道在沟里,右侧山体是将军坨。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寺庙尚无名,看“天王殿”、及神仙壁画,应是道观。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一照壁将院落分成前后。前院“德”,像道教。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侧殿的关公。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这位神仙不认识。前面有7只小猪在拉车。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照壁后为佛教。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大雄宝殿。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佛像。搞不清楚,这寺是道教、还是佛教?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随着后院的咏经声,来到后院。有3层小楼,无人,经是录音机念的。

楼西北望。左侧建筑原来是鸟语林餐厅。建筑上部那颗黄树是河北镇政府铁瓦寺的那颗大银杏树。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三楼东南望。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一棵红栌衬出登山红栏。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上次登山是从亭子到东侧山脊开始的。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这次从红栌、山正中开始吧。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西侧鸟语林上方的亭子。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阶梯。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半山回望。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快到顶,红叶正浓。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山顶的亭子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亭子休息,四面环望。西侧前路。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南侧,石花洞在左山下,远山最高连泉顶。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石花洞前的南车营村。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东望上山的路。右磁家务的五座山,下面馒头山;中谷通北车营、良乡;左最高栗子成尖;左谷檀木港108国道,通潭柘寺。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北望,正对檀木港108国道。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拉近,东庄子村、108国道的大石河桥、将军坨。

沿路北去潭柘寺,这沟叫“白石口沟”。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西去的山脊。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回望山顶。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南望,石花洞北侧山谷是死胡同。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北望,河北镇。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放大。河北镇政府铁瓦寺的银杏树满头金黄,格外招眼。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北侧下山遇一山崖。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东侧的鸟语林在绿网中。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西侧的北辛庄和河北镇。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沿途亭子。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秋径。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回程取车,过鸟语林大门。竟然关张了。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四、檀木港的“港”。

回程,先沿水泥路到河南村,再沿阎(村)河(北)路(曾经叫阎东路).

过檀木港村回望将军坨。将军坨也是个开发景区,已关张多年。

此外,大石河谷有许多以“港”为名的村庄。有人称:“过去大石河水位高,可行船,这些村是港口。”我认为:不可能,这里要能行船,房山平原该在水底了。山里老人读“港”音为jiǎng,如:檀木港(jiǎng)、花港(jiǎng)、东港(jiǎng)、北港(jiǎng)之类。所以,“港”不是港口的意思;根据地形,也不是“岗”、“冈”的通假字。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这才发现“港”的另一意思:“jiǎng,方言,指山凹或山沟。”而《房山县志》有云:“山之深者曰峪,峪之通者曰沟,沟之旁支曰港。”这也是房山地名命名的一条规则吧。
房山45 <wbr> <wbr>南车营与北荞麦山

大石河秋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